论李清照词的叙事特征
2016-11-09王峰
王峰
【摘 要】李清照作为婉约派词人代表,其作品独具风格,表现了女词人的多愁善感、深闺怨思。本文从其词作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意象入手研究其叙事特征。主要叙事意象花、雨、酒在词中含义与作用都凸显了中国传统词作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李清照;叙事;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81-01
一、李清照词叙事时间探析
词通常由于受篇幅限制,在叙事上都难以做到完整,常以片段与细节来表现所叙之事。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李清照仅以“常记”、“沉醉”、“兴尽”、“晚”就把她游赏的沉醉愉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鸥鹭等片段,稍加点染,就写出其卓尔不群的情趣,描写了一个潇洒不羁的女子的“兴尽”郊游。
李清照词作精炼在别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如梦令》(昨夜骤雨初歇),亦是在时间线索中,故事时间是在昨夜至今晨,在小令中交代了天气、时段、对话、场景等,不经意间表现了词人与“卷帘人”不同的细腻的惜春心理。另外,在小令中,前两句“昨夜骤雨初歇,浓睡不消残酒”即向读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对天气时间的描写不占故事时间,只占话语时间。主仆二人的对话则占用了故事时间。这就形成了“叙述时间无穷大,故事时间为零”的“停顿”。
二、李清照词叙事视角探析
(一)内聚焦视角叙述
叙述的视角是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词体叙事主要是作者自身的叙述,在自叙中,作者直接介入对故事的描述,在叙述中隐藏着第一人称“我”。在第一人称叙述当中,包含着两种视角:一个是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二是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在李清照词《清平乐》中: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年年”与“今年”就是往昔与现在的对比,昔日爱梅而不知惜梅,“今年”却“难看梅花”。在叙述者的追忆中,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性,将生活中赏梅心境联系家国之忧,词的境界就提升了。
(二)外聚焦视角叙述
在外聚焦视角中有一视角为选择性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可以洞察一切,但她限制自己的观察范围,仅表现自己所知。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开始是叙述者透过人物视角所知道的天气状况,以及第一人称人物的心情感受。醒来后,全知叙述者放弃了自己的感知,通过与“卷帘人”的对话来表示人物的限知。但是这样的“选择性全知视角”叙述中,视角仍然是全知叙述者的,所以在词作最后,视角转为全知叙述者表示“应是绿肥红瘦”。通过视角转换,体现叙述者对于大自然的感悟。
三、李清照词叙事空间探析
(一)叙事空间私人化
通过“时间-空间”的联系研究,可以丰富空间叙事的阐释结果。《浣溪沙》中“小院闲窗”可知叙述者是在室内,也就是说“闺阁”既是故事空间也是话语空间。地志空间为窗、重帘、瑶琴、山、薄暮、梨花……有种柔软的感觉,女性的感知十分明显,寓情于景,轻柔委婉,在一幅透过闺阁窗台看到的春色迷蒙的画面里,词人表达了“梨花欲谢恐难禁”的伤春忧郁心情,含蓄蕴藉的笔法,在精炼中抒发细腻的伤春怀远情结。注重空间的描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词人内心世界表现在空间叙事中。
(二)公共空间
南渡之后,李清照迭遭种种沉重打击,词作的叙事空间由私人空间的深闺庭院、室外游玩转向深愁难抒、家国民生的公共空间。
《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叙事空间显现为“乱山平野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梧桐落”。这与早期的私人空间的闺阁词作形成强烈对比:自然景色的昏暗、凄旷、悲凉,使我们再也找不出早期词作中明快鲜亮的色彩了,呈现出的是低回、苍凉的叙事空间风格。悲郁闷忿在山野孤寂的空间中被无限放大,充斥着一种萧条意味。
五、结语
李清照词作叙事特征在婉约这一总体艺术特点下呈现了女性独有的细腻叙事本质。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敏感入微地体察,捕捉外物入词,并渗透着绵绵深情,与心灵相互交感。独特的词作,使李清照成为一个独特的词人,在中国词史上卓然独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2003.
[3]柯宝成.李清照全集[M].湖北:崇文书局,2009.
[4]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 峰(1993-),男,海南乐东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