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企业研发经费核算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

2016-11-09郑琳

2016年30期

郑琳

摘 要:随着我国扶持高新企业力度的不断增加,各家高新企业在科技研发、科技实践方面所投入的经费也越来越高,逐步成为高新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并得到更多的来自政府的优惠和扶持,高新企业在构建研发经费核算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参考政府相关条例,对研发费用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完善研发经费核算模式,提升高新企业研发能力。

关键词:高新企业;研发经费;核算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很多企业开始从过去的只重视生产到现在的重视研发转变,积极拓展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我国涌现了大量的高新企业,这类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我国政府相继推行了很多优惠鼓励政策,主要包括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征、政府直接拨款资助等形式,通过上述方式,扶持了很多高新企业完成日常的研发工作。大量的时间经验证明,国家通过相关措施提高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是具有实际作用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提高了高新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广大高新企业来说,研发工作将成为未来活动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环节,而针对研发经费的核算工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随着高新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研发经费的核算工作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规范管理研发费用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受到广大高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2015年7.9万家高新企业中只有3.1万家享受到企业所得税减免 专家称四大问题造成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效果打折扣。近年来,为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激励企业研发的普惠性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在今年9月6日举行的普华永道中国研发优惠网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因为企业在落实、执行研发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2015年的7.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3.1万家企业享受到了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

对此,专家分析,从中国目前的研发政策体系看,不论是内资或外资、国企或民企、大企业或中小企业,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相关研发激励政策完全是一视同仁,在优惠额度上也没有总量控制。之所以会出现大量企业未能充分享受到研发相关优惠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企业不熟悉研发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条文,导致企业难以应用技术先导的处理办法对研发活动进行准确判定;二是企业缺少规范的内部研发管理体系导致无法准确归集研发费用;三是企业缺少研发、财税管理的跨领域人才,导致财税部门和研发部门存在沟通障碍;四是研发行为判断上不准确等。

以有大量研发支出的金融机构举例:金融机构可以享受研发费用150%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但很多金融机构未能充分享受到,其中一个原因是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研发行为判断上的困难,如金融机构在外购软件或者委外研究开发时,对这些行为是否符合金融机构加计扣除政策需要准确判断,但有的金融机构对相关政策理解上存在问题,导致未能充分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

另外,也有企业从自身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未进行申请,因为要达到优惠政策合规条件,投入多但享受到的优惠金额不大,于是放弃相关优惠。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经费的核算模式的构建

(一)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操作的研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根据国家及地方针对研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深入分析自身情况,结合当下的实际需求,统一制定出规范、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以便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型。高新企业必须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统一安排,优化配置,严格按照既定的任务和目标,落实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规。最后,高新企业还需要对管理研发经费的财务部门进行约束和要求,通过刚性制度对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二)构建针对研发项目的预算、决算财务核算体系

针对研发项目经费的具体核算,财务部门可以根据预算中的各项明细对研发支出的具体科目进行设置,并且通过对财务软件的应用完成一系列辅助核算工作,对高新企业的各个研发项目进行单独核算;也可以针对各个研发项目建立台账,对各个科目进行单独核算。在研发项目整体结束后,再进行项目经费决算。在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高新企业应当加强对资金的审查和监督,尤其是要重视对经费成本及开支项目的控制。在研发项目明细账中,针对每一个产品、每一项技术的研发费用都应当设置专用的明细账,以便能够以项目为单位,实现对项目研发经费的预算、控制和日常管理,便于后期研发成果的顺利转化。

(三)建立健全机构设置,优化费用支出手续和渠道

高新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研发经费的管理工作。对研发经费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审核,并落实以项目为单位的单独核算政策。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研发部门及研发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尤其是针对同时参与项目研发和日常生产管理的人员,应当设置一个较为科学的分配标准对人工费用进行区分核算,确保企业的研发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之间不会出现混乱。对于同一名科研人员参与多个研发项目的情况,要根据研发人员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时间、内容、材料领用等的客观记录作为日后分配的依据。各个研发部门必须要实行严格的签字审批制度,原始凭证需要有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项目负责人的共同签字后再交由财务部门完成报销手续,单笔金额如果超过部门权限,还需要报上级领导审批。研发材料的采购必须按照严格的验收手续,对已经通过验收或完结的研发项目,不能再有费用列支情况发生。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经费的核算模式的应用

(一)实现从入账原始凭证就能认定某一研发项目经费支出的归属

随着高新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财务管理人员也在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唯有从入账原始凭证这一源头上就把好关,使其成为研发项目经费支出的有效入账依据。举个简单的例子,针对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如果未能在领料单上明确体现出具体使用的研发项目,那么财务管理部门就很难将这笔材料费用合理归集到研发项目中去,或者时间长了就难以知晓这笔费用到底是哪个研发项目所耗用的。鉴于此,为了更加规范、高效地反映出高新企业的实际科研经费支出情况,就必须从源头上加强对原始凭证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审核,从规范入账基础做起,让财会人员从入账原始凭证上就能够认定这笔支出究竟应该归属于哪个项目。如果在原始凭证的审核过程中发现研发部门及人员报送不真实、不合法、用途不明确的原始凭证,财会部门应当及时指出并要求其立马纠正,否则将不予受理。

(二)可实现研发项目费用分摊

高新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往往会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研发项目,时常会发生如下情景:一些研发人员同时兼任多个研发项目、一些科研设备同时由几个研发部门共同使用、特定专利技术应用于不同的研发项目等等,上述情况都会造成研发费用需要在几个科研部门或项目之间进行分摊。根据研发项目经费规范化归集核算的要求,凡是有多个研发部门共担的研发经费,都应当在各个项目之间进行合理分摊。鉴于此,高新企业应当在事前制定的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核算政策中将划分标准加以明确,具体如下:针对在多个研发项目发生的人员经费,可以按照研发人员参与各个项目的实际工时比例进行分摊;对于研发项目中共同使用的设备资产所涉及到的折旧费、租赁费等,按照各个项目实际使用时间进行分摊;对多个项目均实际受益的无形资产摊销,可以按照无形资产对特定项目的贡献程度进行分摊。

在高新企业的实际研发过程中,肯定还会发生各类难以事前预料的研发支出或成本,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力争探索出更好的研发项目费用分摊模式。

(三)显著提高企业针对研发活动经费支出的信息化核算水平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和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频率高,很多高新企业同一时间需要开展多个研发项目,按照单独建账、归集核算的研发经费核算要求,如果要同时归集多个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将造成巨大的工作量。如果仍然沿用手工记账方式,将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力浪费等情况,会计核算的精细化难度就挨打,并且还可能造成财务部门难以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回报关于各个项目研发经费的支出和构成情况,财务信息如果不能准确汇总,将不利于企业管理层掌握研发经费预算执行状况,不利于各个研发项目的有序化管理。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论是出于成本原则还是效率原则,会计核算均可以通过电算化、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并且根据会计精细化核算的要求,针对内部会计管理软件要进行及时更新和升级,集中体现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提高对研发经费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管理层、研发部门、财会部门都能同时掌握研发经费支出的进度和整体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高效管理局面,最终实现节约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果转换率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新企业建立完整、高效、系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其开展各类研发项目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核算体系,高新企业能够为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真实、完整、准确的数据,从而有助于高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资格认定,让企业能够顺利享受到来自政府财税政策的种种优惠,并创造出来自会计管理工作的价值。

(作者单位: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雪.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核算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

[2] 陈丽琴,张芳.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与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15,19:

[3] 吴福喜.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要点分析[J].会计之友,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