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路径优化

2016-11-09马翠翠

2016年30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

马翠翠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要人群,市民化诉求越来越强烈,但横亘在农民与市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鸿沟却始终存在,严重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不在少数。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并对未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路径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对策

一、概念界定

农民工是形成于中国二元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群体,由著名的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最早提出。在学术界,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根据农民工内部不同的经济地位、社会声望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是根据农民工年龄的不同而形成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由后者形成的崭新的社会群体。笔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并且进城务工,并且在择业观、进城目的、自身素质、行为方式、思想价值观念、关系网络等方面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就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市民化。关于市民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狭义的“市民化”是与国家、政府相关联的技术层面上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是指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权利的过程;广义的“市民化”是与国家、政府相对应的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农民市民化过程,是指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现有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因此笔者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定义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在城市实现从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的过程,使其在价值观念、活动方式、生活品质、社会参与等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

二、面临困境

(一)制度困境

“我到底是谁”、“哪里才是我的家”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广泛存在的迷惘与困惑。这个困惑根源于中国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本是统计人口之用,但现在却用来区别农民与城市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事实上已经进入城市,甚至是在城市生活,但他们当中仍有很多人没有解决户籍问题,以至于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以及子女的教育等都面临困境。户籍制度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隔开了他们与城市的距离。

(二)身份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离开乡村,告别土地,实现了地域和职业的转变,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阻碍,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他们大部分人都是辍学进城打工或跟随父母进城打工,根本没有农村的务农经历,且习惯了城市生活,与其回到农村,更想融入城市,但城市又不肯接纳他们,成不了市民,以至于游走在城市边缘,即被城市边缘化,又被农村边缘化,没有明显的身份,是城市与农村的“夹心层”,处境十分尴尬。

(三)经济困境

“居无定所”是阻碍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的重要经济因素和物质条件。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学历较低,大都从事低端产业,并且城市对农民工带有天然的歧视和偏见,经常会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因此他们的经济收入远远追不上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脚步。另外由于他们的自身维权意识比较薄弱,甚至还会出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现象。种种因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站稳脚跟可谓是难上加难。

(四)文化困境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有农村的生活经历,更有城市的生活经历。因此,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为传统的农村文化,同时也体现为现代的城市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冲突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虽有提高,但总体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职业技能相对欠缺,加之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错误认识和偏见,并没有接纳农民工,而是表现出强烈的排外倾向,都为其市民化道路设置了障碍。

三、路径优化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笔者从政府、社会组织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这三个主体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路径优化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积极响应城乡一体化的号召,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分阶段分步骤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取消城乡户口差别和户口对居民迁移和流动的限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带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新型户籍制度,使之享受到同等待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政府应提供农民工完善自己的渠道,如农民工夜校、培训班等,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促使农民工向更高端的产业就业,增加基本经济收入,保障居有其所。

最后,政府应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既要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又要规范他们的言行,预防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要转变错误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所有工作一视同仁,避免步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不仅要积极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还要积极参加各种业余培训班,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条件的更应该继续深造,比如参加成人高考,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有一技傍身,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应适当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劳动合同的制定等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侵害自身的合法权益时,农民工可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首先,要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要对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关注,积极宣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和作用。文艺团体要创造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正确认识农民工提供良好平台。

其次,支持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县镇经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农村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要积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资农村产业,投资建厂,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吸纳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容所”。

最后,提高农民工的话语权。组建能代表农民工利益的组织或协会,发挥其应有的职责,比如定期组织农民工培训,使农民工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向有困难的农民工伸出援助之手,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支持和经济援助等。

四、结论

从价值维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是未来发展之路。只有新生代农民工全方位演进为市民,曾经附着在“农民工”这个词语上的屈辱感才会真正成为历史陈迹。从理性维度来看,市民化并不一定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和唯一的归属。要帮助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融入城市社会,引导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回到农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才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参考文献:

[1] 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5-61.

[2] 姜作培.农民市民化必须突破五大障碍[J].城市规划.2003,27(12):68-70.

[3] 文军,黄锐.超越结构与行动:论农民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以上海郊区的调查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2):18-24.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