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2016-11-09刘丽丹崔景朋
刘丽丹++崔景朋
【摘 要】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校企互动,越来越被更多职业类院校所推崇。校企互动,不仅把学生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更是为企业直接输送了大批熟练的设计人员,同时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就业等问题的改善、企业对于人才的准确需求是相当有益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企业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种动手能力,往往是在我们课堂学习中所欠缺的,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校企互动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与实践探索,为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一些新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23-01
一、新时期,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由于课堂知识和企业所需要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一些机器、参数的了解,仅仅靠假想来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经费,购进一些设备,也难以应对时刻变化着的市场需求。学生毕业需要与岗位对接,企业同时又需要可以直接“上岗”的“熟手”,那么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就应运而生了,学生在校企可以直接学习到企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在德国,以教学工厂的模式培训人才,从简单的模拟到自己设计创造,以及企业的工作环境,完全在设计实训室展现,并将两者紧密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真实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确保课程和企业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指导,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孤立存在,与公司企业脱轨的教学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能力训练目的的。但是,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以“育人”为前提,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中心,培养德、学、能兼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堂形态的转变。现在高校不仅有企业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还有以完全实践为主的课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本着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合理确定基础课教学的比例,完善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规范融入课程体系。
二、建设满足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需要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立,使艺术设计人才与企业对接更紧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学习主体也转为学生,即自己亲身实践,动手去做,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建立相应的实训工作室。
(一)大型绘图实训室:学生在自由的操作空间内完成自己的项目设计。专业绘图工作室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开拓了更为宽广的设计思维,学生将公司企业的设计课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设计。
(二)模型制作实训室:软件课程开设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诱发设计灵感构思都是相当必要的。该实训室备有工作台,多种工具,材质样板,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企互动发展,协同发展
“学校把企业引进来,课堂学习任务应用到企业”。校企联姻,学校通过开门办学把公司、企业的精华引进,同时又把课堂内容延伸到公司、企业,公司、企业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有效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同时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又直接与学校对接。同时,高标准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和企业设计工作室基地,将帮助学生开展“实战”强化训练。
校企共同商讨合作模式,以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共赢为理念凝聚合作共识。第一,组建订单班。公司企业选拔一些优秀设计人才组建冠名班,为公司企业定向培养和输出设计人才。第二,短期实训课程。将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训课程与企业需求的人员相结合,使学生在每年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交替,实境实做第三,人力资源共享。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设计公司、企业选派中坚力量参与教学,互惠互利。除以上方式外,双方还会根据发展需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基于“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协同的发展途径。协同专业教学改革,以企业实战项目为载体,构筑课堂整合的通道,衍生了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在协同创新实践中,从创新能力、团队协同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设计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构建合理的校企互动模式,在当下是十分重要也是相当必要的。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丽丹,四平职业大学,教师;
第二作者:崔景朋,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ZCY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