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教育,激发新活力
2016-11-09赖媛圆
赖媛圆
【摘 要】美育教育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文素质,还能传承优良文化和创新思想,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因此,美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文化教育这个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更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今,无论是中小学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美育教育都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地方综合高校开设音乐公选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操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审美能力,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并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进而能够传承优秀的文化与科学;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进一步深化人文知识结构,培养了独特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95-02
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地方高校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层层推进,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存在状态和开设形式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其发展的脚步,这也从某种层度上反映出,公共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定位模糊的突出问题。我认为,要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落实到位,让公共音乐教育在地方高校中得到重视,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一、明确人才定位,按需开设课程
每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该校存在的灵魂所在,而地方高等院校更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我们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式的教育,而是发展式的教育。因此,在这一层面上谈的艺术教育,它的所指是全体大学生。这种学习是美育意义上的艺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修养,可以树立人的正确人生观,提升人的审美价值,是适应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针对我国目前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艺术公共课教育现状来看,对于高校音乐公选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从客观现状出发,以基础知识普及为主,慢慢渗透进高层次的艺术,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同时,还要以学生自身的音乐基本素质为条件,合理建构音乐公选课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学生在保证学时足够的前提下,不限制学生的选课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自由选择;在教师的课程开设之前,应该由课程团队或教学负责人牵头,根据选课对象的培养目标要求开设相关的课程。现在我们常开设的课程一般有: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赏析、器乐作品赏析、流行音乐欣赏与演唱、合唱排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的专业覆盖面较全面,完全能够给学生提供多彩的音乐世界;同时,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知识的吸收侧重点也不在同一层面上,因此,我们如果能采用分级授课的模式,既能保证一批有音乐爱好的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也不会让对音乐兴趣不太大的学生感到遥不可及。
二、转变教师思想,调动学生兴趣
在地方高校开设艺术类课程,尤其是音乐类公选课,首先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思维,由“教师主导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本”,侧重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以引导的方式教学,教师真正做好“答疑者”的角色,这也顺应了时下教育改革中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我们应该从音乐赏析入手,沿着音乐史的发展为主线,穿插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这样在地方高校中开设音乐公选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给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多动脑筋,应注意音乐的审美价值;其次,要明确学生在这个赏析课上需要收获到的知识。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要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在选择供学生欣赏的作品时,不仅要注意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音乐语言,更要注重其所带来的对心境的影响等。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接受度,一定不要以音乐专业技术与音乐理论为教学主导;或者是选择一些有学术争议的音乐作品给学生欣赏。而是尽可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的内涵,逐步达到提升鉴赏能力的目的。
地方高校的音乐公选课面对的是全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正因如此,我们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就不能把教学目的定得过高,不能期望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音乐公选课就会演奏一门乐器,会进行一种表演,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音乐公选课在地方综合性院校就得侧重于“欣赏”,只要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喜欢音乐,让他们对音乐真正有所了解,就算是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所要欣赏的音乐作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大学生绝对都是流行音乐的忠实粉丝,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仅停留在歌曲的风格上,不论是国内的,还是日韩的,或是欧美的,他们能辨别出来的最多也就是歌曲的国家,其他的,至于歌曲的情感、音乐的走向或者作者的创作背景都是不被他们所重视的,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堂,选择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把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优秀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当然,教师同样要保留和尊重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对他们所追求的新思潮加以正确引导和认真对待。比如说,学生钟爱流行音乐,我们可以在音乐公选课上给学生讲授流行音乐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流行音乐创作者的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眼中的流行音乐,这也丝毫没有违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初衷。
三、提高教师能力,稳定艺术平台
时下的教育改革,提倡慕课、翻转课堂的形式授课,旨在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随着多年来的不断扩招,我国高校早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学生对象牙塔的憧憬也逐渐淡去,学习主动性必然就越来越差,成了在学习上“老师帮伸手、老师帮动口”的小懒虫;因此,教学改革的重点一定是要有创新性的,能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同时,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方院校,各级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地方高校艺术(音乐)公选课教育的建设投入,淡化“小学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改善地方高校艺术(音乐)公选课教师的教学处境,确保地方高校艺术(音乐)公选课的正常开展。要根据学校规划和发展计划,充实音乐公选课教育师资和教学设备,保证音乐公选课教育的质量;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稳定音乐公选课教师队伍,把热爱公共音乐教育的优秀人才运用到教学岗位上来;同时,广大公共音乐教育教师也应该注重师德修养,做到自律、自尊、自爱,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和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把提高地方高校艺术(音乐)公选课课程质量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我认为高校音乐公选课的合理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自身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大综合类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该重视艺术类(音乐)公选课,而不是流于形式。音乐公选课的定位与发展应该从本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院校的艺术类课程!同时,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探寻最好的教学方法,设置合理的课程,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使地方综合类高校的艺术(音乐)公选课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
基金项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Y201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