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厚活
2016-11-09王自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古人眼中“板、刻、结、乱、油、滑、甜、熟、弱”等线条禁忌的论述、对黄宾虹“平、圆、留、重、变”五种笔法的分析,通过整理总结,阐述了“力、厚、活”的线才是古人眼中充满意境的美的线条。
【关键词】线条禁忌;黄宾虹五种笔法;力;厚;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59-01
综观传统书画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给线条设的道德禁忌很多,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丛杂而乱”;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笔有三病——板、刻、结;清朝松年在《颐园论画》中说:“油滑甜熟,则为字病”……总而言之,板、刻、结、乱、油、滑、甜、熟、弱这些好似道德缺失的概念一旦用在线条上,那线条也好像道德缺失一般的令人厌恶了。
板、刻、结、乱、油、滑、甜、熟、弱的线条自古就是受批判的对象,那么什么样的线条才是好的呢?黄宾虹给出了五种线——平、圆、留、重、变。
平。黄宾虹说:“一曰平……锥画沙是也”。锥画沙的笔迹,一波三折,还要尽线条游动之情态,不能板滞而无生气。最典型的“平”的笔迹就是隶书的线条,入木三分之力度,无翼而飞之情态应尽在这一波三折中体现出来。
圆。“所谓如折钗股,圆之法也”。折钗股的笔迹也有两大特点:一是婀娜;二是刚劲。典型的“圆”的笔迹就是篆书、行草的线条,黄宾虹说:“其上者取法籀篆行草,或磊磊落落如莼叶菜条,纯任自然,‘圆之至矣”。《秦石鼓文》柔和中不乏苍劲,怀素书法纤细里有吐气成虹之势,这都是善用圆笔的结果。
留。“三曰留……即书法之屋漏痕也”。留就是算术中的积点成线,笔迹运行,好似有所阻碍,有持重艰涩之感,又有坚定不移之势。所以,留的笔迹,尽显线条遒劲之美。与“留”相对的是“流”,流,在线条书写中,就是笔从纸上过却没从心里过,从纸面上过却没进到纸里面,流就是浮滑,是轻忽,这是书画线条的大忌。
重。“用笔‘重,要像‘枯藤、‘坠石”。重的笔迹是平动、使转、提按综合运笔的结果。如果缺少“平动”的运笔,那么重的力量感就无从谈起;如果缺少使转的运笔,那么重的枯藤屈曲之感就难以表达;如果缺少提按的运笔,则缺少空间韵味,重的内在之美自然消失。
变。这个概念是在平、圆、留、重的基础上后加的。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论证单根线条的变化,而是对线条组合时的情况而言的,也可以说是针对画面而言的。他要求线条与线条之间既要统一而又要有变化。这如同道生万物,万物的出现都是合乎自然之道的,而又千变万化没有一对完全相同的东西。
本人认为,我们也可以将“平、圆、留、重、变”引申出对传统书画中线条美的一个总结。站在线条意境美的角度去理解,平、圆、留、重、变一起指向了三个字——力、厚、活。
我们古人认为的美的线条其实就是力、厚、活三者于一体的线条。力指笔力,是说线条不可软弱,运笔不可不有力度,黄宾虹的“平”首先强调的就是笔力,“无柔弱处,才可为平”。“圆”讲刚劲也是对笔力的一种解读,力是笔笔送到,同样力也是势的集结。“重”讲力能扛鼎,也是说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精神状态的反映。
厚指入木三分,是说线条不可轻薄,不可浮躁,要有厚实之感,要能经得住品味。黄宾虹的“留”与“重”主要讲的就是厚。线条不可流,却不可不留,“流”为轻佻,缺少生命的注入,“留”为深沉,是作者修养的体现。“重”者如高山坠石,石本因包含太多而显重,又有高山下坠的势,更不可轻视。故而,厚实的线条自然有一股庄重。厚是线条的道德境界。
活指灵动多姿,是指线条的生命境界,不板,不滞,有一股活泼的生命感。“平”之“无翼而飞”,“圆”之“婀娜情态”,“重”之“化作绕指柔”,“变”之笔笔不同,都是说线条的“活”。活泼不是轻浮,“力”、“厚”是“活”的基础。“活”是天趣,是“道”的本性,是人们对艺术生命本真的追求。
“深沉浑厚”、“飘逸潇洒”、“清灵自在”——这是书画线条创造的“力、厚、活”的意境。由于线条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道德境界、生命境界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抽象的情愫世界,通过抽象的线而升华到另外一个宇宙中。在这个宇宙中有物也有情,这种情是我们从以往生活情感的沉积中被线的形体触发,而产生的。线条是抽象的,细细感受它的运行,它的创造过程,我们就会产生种种情感涟漪,这就是艺术的宇宙,艺术的生态。
参考文献:
[1]周亚平.中国画用线的研究[J/OL].中国期刊网.
[2]黄宾虹.黄宾虹谈艺录[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
[3]潘运告等.中国书画论丛书[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4]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卷)[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王自成,男,硕士,讲师,师从曾景祥教授,主攻书画理论、广告设计,现为威海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