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败的英雄

2016-11-09周志文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渐离刺秦之士

周志文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之所以能算是悲剧,并不在于荆轲没有刺死秦王,也不在于荆轲后来被杀,而归因于荆轲与燕太子丹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游侠之士最重承诺,重承诺的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从荆轲的角度看,燕太子丹并不了解他,也不十分信任他。但不是荆轲不值得信赖,而是太子的个性使然。太子生性反复又狐疑,自己犹豫不决,又无法完全信任他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荆轲是个游侠之士,正好游经燕市,因田光先生推荐而认识太子。其实,他无须为太子丹去送命,之所以后来答应太子,甘愿受他驱使,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应为已死的田光完成任务。

太子丹对他照顾周到,百般供应,几乎像在奉承他一般,但两人缺少真正相契的友情。太子丹当然不了解他,而荆轲从一开始就瞧不起太子。他不打算了解太子,也不想让太子了解自己。如果要避免误会,其实他可以把自己的心迹与计划说给太子听,但他没有这样做。整个刺秦的行动,表面上看起来庄严肃穆,但究其实,是一场各逞意气的闹剧。

故事中正面的是田光与荆轲、高渐离与荆轲的友谊。田光在推荐荆轲之后,为了向太子表明自己不会泄露消息,便自杀了。而高渐离是个音乐家,善于击筑,但他不满世事,自隐燕市,以“狗屠”为业。战国时代,有许多这类的“奇士”。荆轲在易水与众人告别,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时,如没有高渐离击筑相伴,则如徒有云却无风,整个故事缺少了姿态与颜色。

刺秦失败,荆轲在秦廷被杀。后来,秦发兵袭燕,燕王只得将藏匿在外地的太子丹杀了献给秦王,但仍不能制止秦军进逼。五年之后,秦终于把燕国灭了。在燕国被灭的第二年,秦王就兼并天下,立号称帝,纷乱的战国时代宣告结束。

但刺秦的故事还在继续。高渐离因风声太紧,改名换姓作了佣保,躲在一个名叫宋子的地方。一日,听见主人堂上有人在击筑,他彷徨不能去,不小心批评起来。另一个佣人告诉了主人,主人便请他试试身手。他一出手,当然不同凡响,满座皆惊。《史记》对这件事描写得很精彩:“家丈人召前使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这段文字真是传神。高渐离如不隐匿必有杀身之祸,但隐于下人之中,想想亦不是办法。他拿出匣中珍藏的筑与华服,以烨然如神的大音乐家姿态重见于世。

后面的发展就更奇了。秦始皇因想听高渐离奏乐,明知他是危险的通缉犯,还是赦免了他,弄瞎他的双眼,然后命其在旁击筑。然而,高渐离早有预谋再次刺秦,他把铅块藏在筑中。一次,他听到秦始皇走近了,便用筑狠狠掷向秦始皇,可惜没击中,高渐离很快就被杀了。据说,秦始皇从此对周围的人不再信任,终身不近其他诸侯国之人。

几次刺秦均告失败,在历史上也许是件憾事,但对于荆轲而言,却是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荆轲在负气之下为一个完全不明己志的人去刺秦,行动失败,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但荆轲并不孤单,黄泉路上前后有田光与高渐离相伴,至少这三人是意气相投、声息相通的。陶渊明诗中有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真正的英雄,还是令人思念的。

猜你喜欢

高渐离刺秦之士
战“疫”之士
不觉技痒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
孟子的“贵贱”论
最后一击
这个刺客不太“冷”
《高渐离》节选
歌剧《秦始皇》中高渐离的人物形象及唱段分析
荆轲刺秦:士为不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