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演员在话剧舞台上的气息控制
2016-11-09张哲
张哲
【摘 要】气息的运用,是演员必须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并熟练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变现手段。但它也是最难捉摸、最不易驾驭、又容易被忽视的技巧之一。
【关键词】话剧表演;气息控制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057-01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气用得不到,脸上没戏”,这些都是戏剧表演艺术中关于气息的经验总结。而话剧演员必须有好的声音,好的声音离不开正确的呼吸及用气方法。俗话说“气乃声之帅也,气足则声宏,气弱则声细,气衰必力竭,力竭则声嘶”。同样,在早年间的戏曲表演理论中就有声欢,降气;声恨,提气;声悲,噎气;声竭,吸气等有关用气技巧的论述。对于表现人物各种情绪时的气息状态也有各种研究。例如喜时气要放得正,用得稳;怒时气在胸中转;悲时用喘气;欢时气要满前胸等等。有的老演员总结说,表演要讲“五合”。即:心与口合,口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身合,身与气合。可见气息在表演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气息是舞台语言声音悠扬悦耳的原动力。演员不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就无法解决舞台发声问题。因此舞台演员基本功训练中十分重视学习呼吸方法。
舞台呼吸发声基本要领,一般情况下不用提起锁骨的吸气方法,以免双臂紧张。那样气会吸得少而浅,又不易控制。但有时候我们却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表现某个特定人物的某种感觉,比如表现一些轻浮、浅薄的少年或小人得志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感觉。人处在不同情况下,内心情绪也不同,情绪影响人的机体活动,呼吸也会受情绪的影响。老一辈艺术家说要“以情引气、以气吐字。”这八个字精辟地阐述了情感、呼吸与吐字的关系。在平日训练中要掌握心平气和状态下的呼吸及气息运用的方法,还必须进一步体会在喜悦、悲哀、愤怒、痛苦、欢乐、惊恐、慌张等各种不同情绪下的呼吸及气息控制和运用。
自然呼吸:一般的叙述句,较平静的情境中的台词,有关人物介绍、环境的一般性描述、交代时间地点的台词,以及情绪平缓时语句中的逻辑停顿,多用这种自然平稳的用气和换气方式。
偷气、急换气:人物的台词中,在节奏紧迫但又不适合用明显的大气口时,就要偷气。或是在流畅、轻松的大段快速的台词中,为了突出其连贯、一气呵成之势。偷气,就是用鼻、口同时轻快地吸入少量气息。要求迅速地使呼吸肌肉松弛,然后又紧张起来。急换气,则指强气口。它与偷气的方法正好相反,恰恰要求换气时急促而带有喘息声,使人明显地觉察到演员的快速呼吸动作。急换气可以造成紧张不安的感觉。
憋气:当剧中人物说到某件事,不愿再说下去时突然停顿(也就是台词中的心理停顿时),演员往往出现这种憋气的状态。就好像随着这一憋气作用,把那不想说的半句话咽进肚子里了。另外,在一些违背本意,或不忍出口的词语前,也常常出现这种气息状态。
托气:所谓托气,就是指语言声音停止时,气不要马上放松,而轻轻拖住。一般多用在提出问题、引起对方深思时,或是自己与对方(包括观众)共同思索时,或是自问自答中间的思考时。这种气息状态常常随着疑问句的上扬语调而出现。
倒吸气:表示人物意外、惊诧、震惊时,演员可以运用倒吸气的方法。根据意外事件的内容以及不同的规定情境,可采取不同强度的倒吸气。舞台上人物在对话的过程中,遇到对方的话引起自己震惊时,经常会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才开口说话。
提气:在幸福、喜悦的心情时所说的台词,或是赞赏某一件事物的美好,或是品味着某种甜蜜的回忆,人物往往处于一种缓慢而轻柔的自然提气状态。另外,在许多情境中,节奏突变时,都会用到提气。当表演人物身体某一部分受到刺激,比如:中弹受伤、中毒胃痛等,也会用到突然提气的方法。
长呼气:人物在无限感慨,或是绝望地哀叹时,演员常常会用到边呼气边说话的方式。先是深而慢地吸一口气,然后顺着有声响地呼气的气势说话。
颤抖用气:在人物内心激动、气愤,但又强制地进行自我控制时,那种说话就可以用气抖声颤的表现方式。在人物心情极度痛苦时的哀声呼叫,也会出现颤抖的气息状态。
当演员掌握了气息的变化规律和技能,找到特定人物的自我感觉,才能抓住人物心理状态的核心和基调,进而逼真地表现出人物在不同情境中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使人物既鲜明生动,又亲切可信。
参考文献:
[1]孙惠柱.表导演者(表导演卷)[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2]王世芳.演员的形体训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郑雪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论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 哲(1991-),男,满族,吉林长春人,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表演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