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渔港经济区的思路、模式与路径——以舥艚渔港为例
2016-11-09罗成书毛翰宣郭亚欣
■罗成书 沈 锋 毛翰宣 郭亚欣/文
加快建设渔港经济区的思路、模式与路径——以舥艚渔港为例
■罗成书沈锋毛翰宣郭亚欣/文
渔港经济区是在建设现代化渔港基础上,密切结合邻近区域集镇建设和产业集聚,形成以渔港为龙头、集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海上运输、渔船修造、特色餐饮、商贸物流、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我国着力借助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推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从北到南布局建设渔港经济区。依据渔港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不同发展模式,对于渔港经济区建设迈向十分关键。
一、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模式
从国内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来看,发展较好的主要有天津中心渔港、江苏吕四渔港、浙江沈家门渔港等。这些渔港建设基本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渔港经济区建设模式。
传统产业带动模式。主要利用渔港具有优势的捕捞、养殖、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基础,延伸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渔需物资供应、海洋生物和制药等上下游产业。这是渔港经济区发展初级阶段较容易开拓和把握的模式,但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产业低小散、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水产品市场拉动模式。形成包括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一系列专业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水产品购物、渔家乐等。这一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水产品市场的引擎作用,做好产业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分工。
渔人码头休闲模式。在渔业资源日渐衰退,渔港码头功能逐渐丧失的渔港区域,人们对其进行商业包装,形成集观光、旅游、购物、娱乐、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场所。这一模式的发展应把握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统产业的保留,注重商业休闲氛围的培育。典型代表有旧金山和澳门的渔人码头。
复合功能模式。以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停泊、避风、补给及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渔民转产转业、滨海旅游、城镇建设为一体。这一模式应加强完善渔港硬件配套功能,提供与渔港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的软功能,适时加快渔港配套服务产业化,使其成为渔港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舥艚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基础分析
舥艚渔港位于浙江沿海黄金海岸线南部,苍南县东部区域,东濒东海,与琵琶山岛隔海相望。舥艚渔港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海洋渔业捕捞历史,是苍南县张网渔业的起源地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农业部确定为二级渔港。目前,舥艚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也是苍南的中心渔港,在苍南乃至浙江省沿海渔港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舥艚渔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结合龙港新城建设,完善了舥艚渔港的码头、锚地和护岸等设施,为渔港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舥艚渔业经济发展迅速,渔业产值占到苍南的三分之一、温州的九分之一左右,产业基础良好。
随着龙港新城深入建设,甬台温高速复线等项目启动建设,渔港的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依托舥艚中心渔港,加快建设一流渔港经济区,推动渔港经济转型发展,对于带动苍南渔业转型升级、促进苍南渔民转产转业、提升龙港新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舥艚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条件,舥艚渔港经济区需采用复合功能模式推进建设。要紧密结合浙江美丽南大门和龙港新城建设,以现代渔业产业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渔港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辅助,坚持产城融合、三产融合、多方联合、政策聚合,加强招商引资选资,有效提升投资环境,有力推进对台合作,着力将舥艚渔港经济区打造成为渔业产业优势突出、渔业设施一流、休闲气息浓郁的美丽渔港新区。围绕“美丽渔港新区”这一现代渔港经济区的长远战略定位,发挥渔港经济区在渔业转型升级、渔民转产转业中的核心地位,着力将舥艚渔港经济区建设成为浙江渔业转型示范区、渔民转产转业先行区和浙南渔家风情不夜城,即“两区一城”。
浙江渔业转型先行区。发挥舥艚渔港经济区紧邻龙港新城的绝佳区位优势,坚持渔业传统产业精品化、新进渔业产业高端化,积极培育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发展潜力好的高端水产品精深加工环节,适度集聚海产品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休闲渔业,把舥艚渔港经济区建成为渔业转型示范区。
渔民转产转业示范区。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涉海工程对渔业发展空间的挤占,苍南部分渔民陷入“要地没地、要海没海”的境地。要按照和谐渔业建设的要求,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休闲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流通、运输及其他非渔产业,为捕捞渔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新兴的渔业产业和企业成为苍南渔民转产转业的新载体。
浙南渔家风情不夜城。借鉴国外“渔人码头”转型发展经验,发挥龙港新城城市依托优势,以及北岭山和九龙河湿地公园良好生态优势,积极建设食、住、娱、商为一体的高端渔业综合体,积极建设大气、精致的滨海休闲广场、街区,积极培育游艇等高端业态,把舥艚渔港经济区建成具有独特浙南渔家风情的不夜之城。
四、舥艚渔港经济区建设的空间构想
舥艚渔港经济区规划形成“一核三片”的总体格局。“一核”:即综合服务中心,位于渔港经济区南部,主要涉及舥艚社区以及周边少量地块及水域,规划建设成为舥艚渔港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休闲渔业集散中心、渔业产品销售中心,主要承担了区内公共服务、渔民安居、休闲旅游、水产贸易等功能。“三片”:即渔港港口区、渔港产业区、生态景观区。渔港港口区:位于渔港经济区中部,包含内港、外港和后方陆域,主要承担渔业船舶停泊、避风、维修、渔需物资补充供应、渔获物装卸等功能;渔港产业区:位于渔港经济区东部,着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突出水产品牌打造,建设渔港经济区渔业加工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平台,结合琵琶山景观绿地打造生态化产业片区;生态景观区:位于渔港经济区南部,主要包含北岭山郊野公园、九龙河湿地公园等区域,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山海景观,引入养生、修养、度假等项目。
五、舥艚渔港经济区的产业谋划
图1 舥艚渔港经济区总体空间格局图
根据上位规划定位要求、市场需求分析及舥艚现实产业基础,舥艚渔港经济区未来重点培育三大产业领域,即水产品交易与物流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滨海休闲旅游业;配套发展一个产业领域,即渔需物资供应业。渔船渔械修造对环境影响较大,考虑到周边区域布局。
水产品交易和物流业。依托舥艚渔港水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借势甬台温高速复线和龙港新城,加快综合性水产品交易市场和现代化水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水产品集散地之一。水产品交易,重点发展鲜活水产品批发零售、海鲜干货批发零售。借鉴釜山札嘎其市场发展模式,发挥舥艚渔港龙港新城依托优势,选择合适区块建设集水产品批发零售、水产品美食品尝、滨海风情酒店、观景空中花园等为一体的渔业综合体。发展模式上,可与浙福水产城合作,成为其分园。水产品物流,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培育完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等重要环节。
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区位条件,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为区域发展提供较好的经济支撑。集聚周边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群。重点培育小黄鱼精深加工、梭子蟹精深加工、带鱼精深加工、海洋调味品生产等业态。积极培育海洋渔业科技服务业,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基地。
滨海休闲旅游业。坚持“产城融合、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借鉴“渔人码头”发展模式,以休闲渔业的培育壮大带动传统渔业加快转型,带动区域环境和滨海景观的优化提升,打造具有浙南渔家风情的不夜之城。规划建设“渔业综合体”,培育完善食、购、娱、住等综合功能。附属建设海鲜美食一条街,策划美食旅游节,打造浙南最具特色的海鲜美食街区。借助对台交往和投资平台,与霞关渔港经济区联动打造台湾特色海鲜美食基地。建设现代化的水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发展渔家乐,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渔家旅馆、渔家餐馆,探索组建统一的渔家乐管理公司。中远期谋划建设游艇俱乐部、游艇码头、游艇酒店,积极发展游艇经济。积极发展滨海度假旅游,结合北岭山脚、九龙河湿地外围、琵琶山脚等滨海坡地,少量建设一流的滨海旅游度假村,开发高端旅游地产。
渔需物资供应业。有机结合中心渔港基本服务功能的发挥,加快舥艚渔港区域渔港配套服务业的培育和提升,成为浙南重要的渔船避风和补给基地。
六、舥艚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制度供给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舥艚渔港建设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协调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渔港经济区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尽施其责。强化舥艚渔港的组织结构,建议在龙港新城管委会下新设渔港管理科,专门负责渔港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同时,把舥艚渔港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渔港经济区建设的融资平台和开发建设主体。
强化社区联动。加强舥艚社区与渔港的联动发展。将渔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工作纳入社区考核目标,并在渔港建设的办事申请、流程审批等方面予以便利。鼓励社区内部财政资金、公共资源、经济政策、社会保障等条件向渔港经济区倾斜。同时,渔港经济区在项目谋划和布局时,需注重对舥艚社区的景观提升、产业带动、居民就业的带动效应,协调好同社区的利益关系。建立一个双区互动、集中优势、举力共建的舥艚渔港经济区社区共建模式。
统筹商港建设。提升以渔促商能力,通过产业的发展带来原材料运输、成品运输等需求,支撑商港物流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在建设渔港经济区时,充分考虑商港建设所需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联动运营。重点在后方物流基地上,合理确定水产品仓储物流区和崇家岙港区综合物流园的面积需求,合理功能分区,做到两者统一协调。提升以商带渔效应,吸引鳌江流域优质的码头资源至舥艚商港,充分开发舥艚商港的公共码头泊位,加快临港物流业的发展,提高舥艚商港总体实力。
强化要素保障。土地要素:统筹陆域土地利用与围海造地布局,盘活渔港后方陆域闲置、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确定围填海区域、方式,土地资源指标优先用于渔港内的优质产业项目。海域要素:合理定位渔港经济区海域的功能,根据海域环境容量,确定海域开发强度,推广集约用海模式,优先保障渔港内优质项目的用海需求。资金要素:加大金融机构对渔港内优质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完善针对渔业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机制,适当减免企业税费,争取减免部分海域使用金。人才要素:加强渔港开发管理、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引进力度。
重视选商选资。一是实施多元招商。将渔港招商与龙港新城招商相融合,实现港城联动招商;借助水产品博览会、渔业文化交流会等相关展会,实施展览招商。适当提高招商门槛,在技术、能耗、环保、效益等方面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筛选,通过多方面优惠政策,确保引进低能耗、高效益、关联度高且能带动产业升级的项目。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公共财政对渔港建设的投入增长机制,争取渔港建设列入苍南县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更多的市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努力吸引省内外优秀民企,充分吸收民资进入渔港建设领域。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