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大戏
——话剧《家》的舞台分析

2016-11-09唐衍欢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鸣凤表妹

唐衍欢

(广西师范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教学大戏
——话剧《家》的舞台分析

唐衍欢

(广西师范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主要讲述的内容发生在“五四”前后,一个典型封建大家庭生活形态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真实地记录了这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而云南艺术学院师生排演的话剧成功地把观众们带入了当时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社会。

家;诗意;悲情;大气

近期,云南艺术学院余力民教授导演的《家》在小剧场上演。《家》是巴金老先生激流三部曲中最著名的一部。我想无论是巴老的小说《家》,还是曹禺先生根据原著改编的话剧《家》,经典的剧目对于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家》是一部较沉闷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不太激烈,形式感不强,不是一部很讨巧的剧作。至今,全国也没有多少剧团排演过,在院校的教学当中,多半是作为片断表演来锻炼学生。余教授这次能迎难而上,难能可贵。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在观众中反响巨大,此剧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现实主义的魅力。现实主义手法是学生学习戏剧的奠基石,现实主义剧目也是最能体现导演和表演者功力的。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表演

导演班学生对人物基调的把握较准确,这让我在吃惊之余,不免感慨万千。特别是饰演冯乐山的两位同学,各有特色。A组同学较胖,像是个吃饱喝足,表面上满肚子诗词文章其实内心凶狠、恶毒的伪君子。B组同学一上场就给人的感觉是个干瘪瘦小、阴险狡诈的真小人。两位同学可谓是各有千秋。特别是冯乐山与婉姑那场戏很出彩:

(冯乐山由阁门缓缓出现。)冯:婉姑!婉姑在这儿跟旧主人叙家常了么?王氏(高克安的妻子):冯老伯,婉姑太笨,怕不太合太老伯母跟您老人家的意思吧?

冯:还好,还好,总算是还有些慧根的。她在我家里没有几个月,全部《金刚经》已经能读诵了,太老太太很喜欢她的。王:冯老伯呢?冯:我也还喜欢。很好,很好,究竟是高家用过的。王:真是承蒙您夸奖了。婉姑,你再到我屋里去坐坐。冯:也好,也好,去谈谈去吧。不过现在又是老太太要烧香的时候了吧?你是否该回去了呢?王:别,好容易才来一趟。就多说一会儿话,老太太那么个慈悲人,也不会见罪的。走吧,婉姑?冯:去吧,去玩去吧。平日也真是太苦了婉姑了,去吧!婉:太太!王:怎么?婉:我——。冯:去吧,去吧。婉:那我去了?冯:去吧,去谈谈去吧。婉:太太!王:来吧!婉:您先去,我就来。冯:也好,你先给我到楼上研研墨,我索性把那长条写了吧?婉:太太,您去吧。王:好,你就来呀。婉:嗯。

——《家》第三幕[1]

演员较好地表达了语言的言外之意——潜台词,观众听了都不禁对冯乐山这个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的卑鄙、阴险、蹂躏女性感到愤恨,对婉姑的命运感到揪心。

饰演瑞珏的演员也比较打动人心。瑞珏善良、厚道、柔情,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以至于当她知晓觉新与梅表妹的感情时,痛苦不堪。她爱自己的丈夫,也很同情梅表妹的遭遇,这么善良的瑞珏最后却死于难产。她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婚姻的牺牲品。演员对人物感觉的度掌握得还是比较好。但笔者觉得在她生孩子呻吟的时刻痛苦的表现力不够,太仓促,应该在一声惨叫之后,出生婴儿啼哭的声音再推上去效果会更好。当她艰难地把孩子生下来之后与觉新的那段对话,太拖太长,而且突然倒在丈夫怀里死去没有渐进的过程。瑞珏在那个时刻已经属于血流不止,奄奄一息的状态,不大可能说话流利连贯。而且觉新作为瑞珏的丈夫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妻子即将离去,自己又束手无策的时候,还会表情镇定和妻子说着缠绵悱恻的话?这样显得不太合逻辑。

周辉无论从形象和气质上,都与梅表妹这个角色十分吻合。梅的忧郁、苦闷、真挚、冷傲、多情、不幸,每一点都呈现得较完美。在台下,我们已经看不到周辉是在如何塑造梅芬,因为她已经完全和梅芬融合在一起。在台上,周辉就是梅芬,演员和角色已经合为一体。她真是美得含蓄、美得让人心醉心碎。但她的台词差强人意,让人惋惜,倘若是在台词方面的功力加强一下将会更完美。

《家》这部戏的演员当中,最令我意外的便是老五(高克定)的扮演者——董宇斐。在高老太爷审问他的那段戏中,虽然戏份不多,但他把一个贪婪、好色、胆小、没出息的高克定演绎得淋漓尽致。该演员是全剧出彩的亮点之一。

二、导演

不同的导演对同一部剧本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因为导演是根据自己对原著的理解而进行再创造的,是对原著的重新阐释。

(一)诗意。海德格尔认为:凡艺术都是让存在者本身之真理到达而发生;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2]导演很好地借助于梅花作为形象种子,贯穿于全剧的始终。梅花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场觉新和瑞珏新婚之时,陈姨太不准鸣凤插梅花,并把它扔在地上。第二次是在梅表妹来到觉新的书房看到桌上摆着梅花。第三次出现是瑞珏在郊外的小屋生产的时候,窗户外有一些梅花。最后一次是瑞珏死后,觉新抱着新生婴儿走向舞台后景区的一片梅花林,空中撒下片片雪花,加上灯光的处理、音乐的渲染,把整部戏的高潮推向极致。余教授延续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诗化风格,没有华丽的舞台布景,没有花哨的表现手法,充分运用了虚拟写意的手法,营造了一个空灵的幻妙空间。

“鸣凤之死”也是导演处理的一个亮(二)悲情。《家》的整个基调都比较沉重,以悲情感人。余教授抓住了觉新、梅表妹、瑞珏和觉慧、鸣凤这两组人物爱情悲剧展示其内心的波澜起伏,话语简练却意味深长。在剧场里,我们看到了一段段让人揪心又无奈的感情:觉慧与觉新的兄弟之情、瑞珏与觉新相依为命的夫妻之情、梅芬和觉新青梅竹马又痛苦的恋情、梅芬和瑞珏的相互怜惜又矛盾的感情、鸣凤与觉慧生死之情等,这些情都被导演处理得细腻微妙、荡气回肠。在这样一个极度冷酷、专横的封建腐朽的大家庭中,仍有一些人有着难以磨灭的纯洁真情。不论是觉新、梅芬,还是瑞珏,他们都是“眼中不灭仁爱影,心中常留冰清美”,而是以一个个悲剧人物的命运折射出这个“冷漠闷人黑牢笼”的家的腐朽、罪恶以及无奈,揭示出人物心灵世界颠覆与重建的艰难曲折过程,因此更具震撼力。[3]

点。“洁身化白莲,回归清流中,带走深深一段情,盼来生,梦与梦重逢。”这句新编越剧《家》的唱词正符合鸣凤的内心情感。鸣凤把一束荷花轻轻地放在曾经她与觉慧相爱的秋千上,逐渐隐身在湖中,把这个青春美丽的生命的逝去处理得干净利落,意蕴悠长。美丽的灵魂走了,走得也是那么的美。但在鸣凤欲死之前来到觉慧床前的一段对话,应有一束微光打在鸣凤的身上,否则,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削弱了表演的力度。

(三)大气。家的出场人物较多,全班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角色。在新婚时刻,在军阀混战全家上下都慌着找地方避难时,在高老太爷死后的祭奠仪式等几个群众场面的调度上,人物的处理都恰如其分。每一幕中悬挂的大字和标志都很清晰明白,直指人心。特别是高老太爷死后,全家人在场时,从舞台顶端垂落下的一个大大的奠字,一下子使舞台空间变得很富有戏剧情境,非常具有感染力。最后,在谢幕时,导演把“家”中所有成员按照森严的等级制度排在一起形成一幅“全家福”的构图。人物众多很有气势,让人们更是愤恨和控诉以高老太爷为首的整个封建大家庭制度。

三、舞美

可以看出负责舞美设计的同学非常用心。场景变换比较流畅,以局部代整体,写意较浓,音乐也很符合该剧的风格。但在最后一幕戏中,一块大木板上画了简陋的家具、破门、破窗,这突然出现的木板我觉得和整台戏诗化、写意的风格不太协调,如果能换成框架式的景会更符合场景需求。

这部戏虽然在表演上有些缺憾,比如饰演姨太太们的三位女同学对于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的理解比较粗糙,而且有些人物上下场太仓促,台词节奏处理也有待提高。但无论是导演手法还是演员表演,都有较多值得师生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也希望同学们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剧本、反复揣摩角色内心的情感基础上,能有更多的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1]田本相.曹禺文集(第三卷)[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2]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选集(上)[M].上海三联书店,1996,292.

[3]韦翔东.天时地利人和占尽至真至爱至情皆备——越剧《家》观后感[J].戏文,2005.

J805

A

1007-0125(2016)10-0048-02

猜你喜欢

鸣凤表妹
外源硒对油菜硒积累及土壤硒残留的影响
Ab initio study of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U–Nb alloy melt∗
表妹
向死而生
不同乎?相同也!
小仔悠表妹
调皮的表妹
妙解千字文
“表妹”的由来
现代性别权力关系的隐形书写
——对巴金《家》中主仆爱情关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