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布朗:与我演奏的音乐“坠入爱河”
2016-11-08爱米粒
爱米粒
2016年1月,布朗博士来到了上海,在飞思乐(FaceArt)担任钢琴老师。2016年9月,他将在“星期广播音乐会”上举行自己在上海的钢琴独奏首秀。很快,在飞思乐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合作下,布朗博士也将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在线教学视频。
在采访中,布朗博士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坠入爱河”——他与自己演奏的所有音乐都“坠入”了“爱河”。“我是如此喜爱这些音乐,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它们。”他不但自己与这些音乐“坠入爱河”,也希望他的学生能与这些音乐“坠入爱河”,“如果听了我的演奏或讲解,他们会觉得,‘哇,我好想弹《热情奏鸣曲》啊,那该有多好!”
钢琴家中单簧管吹得最好的
詹姆斯·布朗(James Brawn)博士1971年出生于英国,他的父母都是医生。1978年,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全家搬到了新西兰的奥克兰。他从七岁开始和两个妹妹一起去上雅马哈音乐学校,一开始学的并不是钢琴,而是电子琴。不过,他的进步很快,在学习电子琴短短半年后,他就转学钢琴了。八岁时,小布朗已经能在钢琴上演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一些常规意义上的音乐会曲目了。
1980年,布朗的父亲在澳大利亚得到了一份工作,于是举家又迁往了墨尔本。布朗称自己是幸运的,在九岁到十七岁这个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他遇到了三位好老师。第一位老师是所罗门(Solomon)的学生、玛格丽特·斯科菲尔德(Margaret Schofield)女士。当时,布朗已经可以弹很多难度很大的作品了,“我可以弹得很快,弹得很响,让大家发出赞叹”。然而,玛格丽特却独辟蹊径,让他回到原点,在钢琴上反复练习如何优美地弹一两个音。“先弹一个音,然后轻柔地加入另一个音,形成美妙的Legato(连音)。”说着,布朗就在一边的钢琴上演示了起来。“玛格丽特的一生热衷于室内乐,喜欢与歌唱家合作,因此特别注重钢琴的音色、呼吸以及长乐句的处理等,她要让钢琴歌唱起来。”布朗还记得自己回到家,委屈地对妈妈说,“我非得弹这样的练习吗?”好在努力的付出终究是有收获的,几个月后,布朗的琴艺就上升了一个台阶。
布朗跟随玛格丽特学习了五年。他十三岁那年,玛格丽特遭遇了一场车祸,在医院里住了六个月。“当时我正在准备公开演奏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所以妈妈不得不为我找了另一个老师:罗纳尔德·法伦-普莱斯(Ronald FarrenPrice),他曾经是阿劳的学生,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非常深刻。”罗纳尔德的教学方式和玛格丽特截然不同,“在他那里,你必须弹一整部奏鸣曲,每个星期你都得学习新的奏鸣曲,或者至少是不同的乐章”。每次上完罗纳尔德教授的课,小布朗都觉得身心俱惫,幸亏他的父母足够开明,有时候会同意他第二天不去学校上课,好好休息、调整一下。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美国来的老师丽塔·莱希曼(Rita Reichman)听到小布朗弹了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对他很感兴趣,“因为不是每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都会去弹这样内敛的作品的”。丽塔毕业于朱利亚音乐学校,当时才三十岁不到,曾经师从鲁道夫·塞尔金。于是,小布朗再次易师,跟随丽塔学习了四年,直到十七岁以全额奖学金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多才多艺的布朗博士不仅会弹钢琴,还会演奏管风琴、单簧管、萨克斯和圆号,其中单簧管更是学到了十七岁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之前,曾经与交响乐团合作过单簧管协奏曲,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专业”。不过,在布朗博士看来,钢琴才是绝对的“乐器之王”,这也是他如此钟爱这件乐器的原因。“从独奏的角度来讲,单簧管、萨克斯以及圆号的曲目量不够丰富,而钢琴的曲目量则比人的一生还要庞大。你可以在钢琴上演奏任何音乐,没有限制。”
贝多芬是他一直回去寻找的作曲家
说起来,此番布朗博士来到上海飞思乐任教,还是缘于另一位美籍华裔钢琴家黎卓宇(George Li)。“黎卓宇十一二岁时,在Youtube上看到我的演奏视频,很喜欢我弹的肖邦练习曲,就给我写了信。”此后,他们一直在Facebook上保持着联系。2015年8月,黎卓宇在Facebook上分享了飞思乐招聘钢琴老师的广告,布朗博士很感兴趣,就点进去看了。飞思乐由青年钢琴家柴琼妍和波兰钢琴家彼得·托马斯(Piotr Tomasz)共同创立于2011年,是一家由世界著名钢琴家、教育家共同组成的以一对一的形式辅导,挖掘具有潜力及天赋的学生,将他们推荐至世界顶尖音乐学院学习的机构。布朗博士顺利得到了那个职位,“接着,2015年圣诞节左右,我结束了在英国的教学工作,于2016年1月26日来到了上海”。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来到上海的日子。
布朗博士发自内心地喜爱教学,对他来说,教学是一种“社交生活”——“因为大多数时候只有我和钢琴在一起,所以给学生上课是一个和人们交流的好机会”。这也是他决定录制贝多芬奏鸣曲在线教学视频的原因。“每节课讲解一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时间大概为二十到二十五分钟。首先,我会简单地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示范演奏一部分,指点一下其中比较难的段落等。我会从一些著名的奏鸣曲开始,比如《月光》《悲怆》《华尔斯坦》《热情》等。”他希望这样能点燃学生对贝多芬奏鸣曲的兴趣。“我会尽量讲得生动有趣些,课程结束后,如果学生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发给我,我可以作解答。”
贝多芬一直是布朗博士最喜爱的作曲家。“人们经常问我,你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谁。我总是回答,那取决于我正在弹谁的作品。不过我想,真正的答案应该是贝多芬。”他觉得自己和贝多芬的音乐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我喜欢巴赫、莫扎特、肖邦、拉赫玛尼诺夫、勃拉姆斯和舒伯特,我喜欢所有伟大的作曲家,但贝多芬是我一直回去寻找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非常浪漫主义,富有戏剧性。弹他的作品时,你的手指技巧以及对音乐的理解等所有能力都暴露在外,无从隐藏。他音乐中的每一个音都是重要的,你必须保持百分之百的专注。只是他的作品太具有张力了,弹了一阵后,你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再重新回去。”
正因如此,布朗博士选择了用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来录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全集,项目名称为“一个贝多芬的奥德赛”(A Beethoven Odyssey),从2012年至今已经录制了四张唱片。他计划在2020年完成所有奏鸣曲的录制,“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两百五十周年纪念,而且2021年对我来说也是个大年,因为那一年我就满五十岁了。如果我能在五十岁之前录制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全集,我会非常高兴的”。
全场俄罗斯——大集子,小作品
2016年9月25日,布朗博士将在“星期广播音乐会”上演奏全场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这也将是他在中国的独奏首秀。对于为何会做出如此的安排,他告诉我,因为“星期广播音乐会”的主办方、经典947频率的总监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弹全场贝多芬的作品,要么弹一套包含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在内的作品。布朗博士本人很喜欢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我已经有差不多四年没有公开演奏过这部作品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演奏它”,而且他觉得一场周末上午的钢琴独奏会,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连听三首贝多芬的奏鸣曲,对观众来说可能也太重了,“我要是想弹贝多芬的话,什么时候都行”。
因此,布朗博士最终选择了后者,以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为中心,构建了一场音乐会的独奏曲目,其中包括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他最爱的六首、斯克里亚宾《升C小调练习曲》(Op.2 No.1)、普罗科菲耶夫《A小调第三奏鸣曲》(Op.28 No.3),最后以普罗科菲耶夫的《D小调托卡塔》(Op.11)结束。“这一套曲目可以说是大集子,小作品,应该还比较适合周末的上午来听”。事实上,在第一次听到这些作品时,他就与它们坠入了爱河,然后发誓一定要演奏它们,不管技巧或是音乐性上有多难。“真正伟大的音乐会深深地感动你,你根本无法控制住你的眼泪——也许并不是真的落泪,而是在心中落泪。”
布朗博士说,几乎所有伟大的钢琴家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弹钢琴,这听起来有点儿疯狂。“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责任。不管你练习了多少遍巴赫的《恰空舞曲》,每一次当你走上舞台,或者走进录音室时,你都是从零开始。有可能你昨天弹得很好,有可能你已经录过唱片了,但重新弹奏它还是一件大事,一个新的挑战。你会问自己‘我真的能弹吗?当你开始弹了,你会知道,‘我当然能弹了,但在那之前,你会对自己有无限的怀疑,即使是最优秀的演奏家,上台前依然会紧张。”
在布朗博士看来,一个钢琴家必须弹得非常有活力,“要么特别快,要么特别慢,表现出这样的反差”,才能够吸引住听众,但那样同时也意味着很大的风险。布朗博士说他知道很多音乐家会弹得很“安全”,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比赛上,“如果你弹得冒险的话,很可能就无法进入下一轮”。不过,弹得“安全”的同时可能也意味着“平淡”和“乏味”。说到这里,布朗博士话锋一转,称自己显然不是那种寻求“安全”的演奏家——“当我演奏时,我喜欢冒险,我从不乏味。”对此,他的秘诀是:走向舞台时,想象成那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场音乐会,或者是最后一场音乐会。“如果现场观众是第一次听到我弹奏这些作品,那一定是非常让人激动的;而如果你即将告别舞台了,你是最后一次弹这些作品,你也希望听众能够感觉到你内心深处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