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市经济困境与路径选择的实证分析

2016-11-08周莉婷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淮北市淮北工业

周莉婷,刘 娟,陈 强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安徽 淮北 235000;2.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221000 ;3.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



淮北市经济困境与路径选择的实证分析

周莉婷1,刘娟2,陈强3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安徽 淮北 235000;2.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221000 ;3.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

自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值得深入探究.对2009年至2015年7年间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淮北市正面临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炭资源优势失去、工业经济下滑严重、非煤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靠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突破口的转型之路.

GDP;固定资产投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

自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意味着因煤建市的淮北市的煤炭资源开采量已经超过70%.对于长期经济发展依赖单一资源支撑的淮北市来讲,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煤炭资源优势,剩下的路怎么走,依靠什么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值得广泛的研究和思考.

自从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来,淮北市经济究竟如何,本文研究了从2009年至2015年7年间淮北经济总体发展情况,试图从中发现规律,找出问题所在,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 淮北市经济发展情况

作为淮北市支柱产业的煤炭产业,不仅为淮北经济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和动力保障.长时间的粗放式生产,淮北正经历着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阵痛:经济下滑、环境恶化,亟需开展生态修复,培育非煤产业,这些矛盾严重制约淮北市经济的发展.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2009-2015年淮北市经济增长呈现以下特点:

1.1GDP增速逐年递减,人均GDP增速下降明显

2009-2015年间淮北市GDP增长率分别为:11%、14.2%、12.2%、13.2%、9.1%、9.6%、4.4%.GDP总量虽然呈递增态势,2010年GDP增速达最高,但是GDP增长率却逐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2015年增长率经历断崖式下降.人均GDP增速分别为23%、17.7%、11.6%、12.7%、5.3%、0.86%,尤其自2014年人均GDP下降显著,2015年降到了0.86%,GDP增速下降明显是其主因[1].

表1 淮北市经济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淮北市2009-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北市统计局

1.2总量持续上升,但增速明显下降,重工轻农商弊端显现

2009-2015年间,第一产业增加值从35.6亿元增加到59.3亿元,增长了1.67倍,年均增量率4.9%.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28.3亿元增加到461亿元,增长了2倍,年均增长率12%;但是增长率从2009年的12.7%增长到了2010年18.2%之后开始到下降,2014年降到了10.6%,2015年急速下降至2.6%,说明第二产业GDP增长总量虽然保持增加态势,但是增长率却下降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07.9亿元增加到240.2亿元,增长率2.2倍,年均增长率8.9%;第三产业经济总量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趋势.所以从总体态势上来看,虽然三大产业总量逐年递增,但增速下降明显,尤其第二产业2015年增速呈断崖式下降[1].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由2009年的9.6∶61.4∶29到2014年的7.8∶60.6∶31.6,由此可以看出,淮北市经济仍偏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第三产业相对比重较少,说明淮北市经济发展仍主要依托传统的工业资源.2015年的工业经济下降呈断崖式下降,拖累全市GDP增速较上年下降54%.可见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接续替代产业十分必要,同时轻农商带来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弊端开始显现.[2]

2 淮北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2.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

2015年淮北市的农业总量102.6亿元,较2009年的农业总量60亿元,增加了1.7倍.农业产业结构中仍以种植业为主,牧副渔所占比例相对较低.2009年至2015年,农业由35.9亿元增加到57.2亿元,增加1.6倍;林业由1.1亿元增加到3.3亿元,增加了3倍,增速明显;牧业由18.9亿元增加到34.1亿元,增长1.8倍;农林牧副渔服务业由1.2亿元增长到3.5亿元,增长了2.9倍;渔业则由2.9亿元增加到4.5亿元,增长1.6倍.由此可见,淮北市农业总量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速缓慢,而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比由2009年占比60%下降到2015年占比56%,占比仍然较重;而林牧副渔中,林业发展速度最快,增长3倍,占农业比重由2%上升到3%,牧业、渔业增长速度相对较慢[1,2].

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2009年至201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29.2万千瓦增加到287.5万千瓦,增加1.25倍,机播面积由24.9万公顷下降到22.9万公顷,机收面积由17.4万公顷增加到21万公顷,增加1.2倍.可见经过长达7年的时间,淮北市农业机械化程度增速缓慢,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1].

2.2工业产值增速呈现下降趋势,逐步失去煤炭资源优势

淮北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淮北市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自2009年的542家增至2014年的832家,增长了1.5倍;2009-2015年淮北市工业占GDP的比重各是:55.7%、59.3%、61%、60.8%、62.2%、61.6%、55.6%;而增长率分别为12.7%、18.2%、14.6%、14.9%、10.4%、10.6%、2.3%[1].可见,淮北市经济重心仍以工业为主,整体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对经济的贡献率较大,但工业产值增速却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尤其2015年较上年下降78%,拖累淮北市GDP增量下降为4.4%,因而工业衰退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图1 2009-2015年淮北市工业占GDP比重情况

图片资料来源:淮北市2009-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北市统计局

2.2.12015年涉煤产业全线下滑

涉煤产业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煤炭行业增量下降4.7%,煤化工业增量也下降10.9%,电力行业增量也下降了5.7%,涉煤产业增量的集体下滑拖累工业增速减慢,是工业衰退的罪魁祸首.而纺织服装的纱产量下降4.8%,布和服装产量增速较慢也只有7.6%和4.4%;陶瓷建材中瓷质砖下降了18.6%,日用玻璃下降了16.2%,水泥小幅增长3.9%;白酒和啤酒产量也下降了2.6%和7%,由此不难发现非煤产业整体也呈现下行趋势[1].显而易见,涉煤产业和非煤产业全线下滑,工业总量下降8.15%,又拖累淮北市当年GDP增速呈断崖式下降.

图2 2009-2015年淮北市涉煤产业增长率情况

图片资料来源:淮北市2009—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北市统计局

2.2.2非煤产业经济贡献逐步增大

2009年淮北市非煤产业(煤电、煤化工以外的行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26.9%,对工业的增长贡献只有76.2%;2012年非煤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47.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86%;2013年非煤行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3.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6.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98.2%;2014年非煤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9%;2015年非煤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1.9%[1].可见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煤炭资源优势也逐步失去,淮北市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效果显著,非煤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也逐步提高.

2.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但采矿业投资增速下降较为明显

2009年至2015年间淮北市的固定资产和工业投资都是稳步提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9年至2013年增长趋势较为陡峭,增速较快;2013年至2015年增长趋势图转为平坦,增速下降.而工业投资整体较为平坦,2009年至2010年、2013至2014年这两个时间段增速相对较快.采矿业投资则相对比较平缓,并呈现下降趋势,尤其2011年至2015年下降趋势明显,这和煤炭市场的国内外需求下降有直接关系,自2008年全球进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经济的萧条伴随的需求的下降,对工业生产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煤炭市场也未能幸免于难.加上全球气候恶化逐步引起全球各国重视,节能环保减排提上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日程,对传统的煤炭市场更是泼了一盆冷水,导致煤炭资源进入了市场的寒冬.从采矿业投资的下滑,不难看出,减产、破产、减排、重组等淮北市煤炭企业出现的这些社会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作为淮北市的支柱产业的煤炭产业已经大势所去,必须积极寻找接续替代产业来华丽转型才是其正确发展路径.

图3 2009-2015年淮北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片资料来源:淮北市2009—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北市统计局

2.4第三产业增速稳步增长但动力仍不足

2009-2015年间淮北市第三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于2012年增速达到两位数11.3%.2012年后虽下降,但2013年至2015年却呈现稳步提高趋势[1].结合淮北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第三产业发展增速不仅没有下降还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顶住了外围的压力并逆势上扬,未来理应成为淮北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淮北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连年下降,但2015年外资利用年均增长达到25.5%,其中出口年均增长达31.2%,可见外资利用和出口增幅较为明显.旅游收入在2015年淮北市经济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下逆势飘红,增速竟达到21.3%;而邮政收入也有了16.5%的增长,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竟达26.5%的增长速度.教育科学方面,2015年教育支出增长26.8%,但是科学技术支出却下降明显达19.2%[1].科技支出的下降势必影响转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又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因此势必拖累淮北经济转型速度.

图4 2009-2015年淮北市第三产业增长率情况

3 淮北市华丽转型的路径选择

3.1推行“农企”对接,坚持农业技能培训,补齐牧副渔短板

依托自身优势推动农业发展.淮北市主推食品工业建设,初见成效成为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产业,政府可以引导农户种植食品工业所需的主要的农产品和作物;而农户按质按量提供食品企业所需原料,既解决了食品工业的原料来源问题又为农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了渠道,政府可以对相关企业实施财税政策激励.农业人才缺乏问题,大中型企业有实力可以通过市场引进各类所需人才;而小微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式或家庭式,针对这样一个群体,政府则可以对其有针对性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广大分散的农户则结合就业岗位意向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同时政府部门积极搭建银企、银农沟通平台,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题,打破农业投入环节的障碍,保障涉农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淮北市近年打造山水宜居城市和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和林业的投入,从林业增速和农业占比增加不难发现.通过对现有的曦强乳业进行品牌深度打造,增强在乳制品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带动本地牧业快速发展.淮北市煤炭资源开采殆尽,产生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塌陷区,可以积极利用这一资源大力发展渔业,可有效解决部分失地农户就业、生计问题,政府可以通过一定年限内免费赠与使用权、稀缺水产养殖给予财税优惠等措施进行激励,鼓励失地农户积极投身水产养殖事业.通过以上措施补齐淮北市农业产业结构的短板,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3.2涉煤产业资助技术创新,延伸煤炭产业价值链,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出路,淮北市依托既有的煤炭资源优势,延长煤炭资源产业价值链,并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积极拓展加工深度[3].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撑,单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这就需要借助政府外部力量来推动.由于煤炭资源临近枯竭,政府援助政策应重点资助煤炭技术创新行为,尤其是高新技术创新,降低救助性补贴比重.对衰退产业的救助性补贴,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长期看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衰退产业存在的问题.

煤炭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高污染、高排放性,煤炭年产量10%的煤矸石、煤泥、(瓦 斯)煤层气、矿井水、伴生矿物、 共生矿物等产量也不容小觑.如何变废为宝,这就要依托技术创新、人才和知识来实现.煤矸石经过技术处理可以作为建材、化工、发电厂、化肥、填充复垦的原料,经过再利用,既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堆放占地以及露天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煤泥则可以作为热电厂的热能原料,煤层气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处理,除了作化工原料,还可以作为清洁能源广泛用于居民生活燃料、汽车燃料.淮北市朔里矿煤炭开采产生的高岭土,是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亦可用作建筑材料.矿井水未被污染通过净化直接可作生活用水,而被污染的则通过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处理,作为消防、绿化、工业生产和农业养殖用水[4].

图5煤炭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型

3.3突破“资源依赖陷阱”局限,积极培育战略新兴非煤产业

淮北市长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单一的煤炭经济,以煤炭原料为主要产品,处于产品价值链的初端,产品附加值极低,煤炭加工链条很短,主要加工中间产品,很少有面向消费者的最终产品.由于粗方式生产仍能使资源型城市保持高歌猛进的经济增长,导致长期以来,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工业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3].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枯竭,没有接续替代产业必然严重制约了淮北市经济的发展.目前淮北面临的困境皆源于此,除了大力投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也是出路之一.

3.3.1打造食品工业知名品牌

近年食品工业成长为淮北市仅次于煤炭产业的第二大产业,淮北农业生产占比较高,发展食品工业靠近原料产地就地取材,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对接.但注意,应加大食品工业品牌的打造,政府要支持食品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层次,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通过品牌效应辐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满足淮北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3.2矿区聚居地周边合理开发湿地公园,改善生态环境

淮北市煤炭开采产生了大小不一的塌陷区和塌陷坑,依据水域情况除了发展渔业养殖,还可以合理利用开发湿地公园.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人群聚集地和城市周边配套的公园等公共资源需求变得十分迫切.矿区聚居因资源形成,塌陷区多集中在各矿区周围,充分开发利用打造湿地公园,环境改善百姓受益的同时也会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生态的改善亦会吸引厂商的入驻.

3.3.3闲置、废弃车间厂房科学改造合理利用

各矿区煤炭生产减产、破产产生大量闲置车间、厂房,政府可以通过向购买或承租方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以支持其进行改造或新建企业.大型厂房、车间可以改造为供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室内场所,或改造为物流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既帮助企业省去了重建的费用,节省了土地资源,又充分利用了废弃的资源,还大大提升了本地产业层级,也能吸收部分煤炭产业转移工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4加大支持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3.4.1加大科教投入,发挥其积极外部正效应

2013年至2015年间,淮北市教育支出增速分别为-6.2%、6.8%、26.8%;科技支出增速分别为:-9.1%、24.2%、-19.2%.[1]可见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克服困难财政困难,教育支出仍不减反增,但是科技支出投入却呈现急速下滑.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主要依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而科技支出投入严重不足,将极大限制淮北市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速度和水平,因而关于科技投入政府部门不仅不应该减少而且要持续增加[5].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科技创新具有极强外部正效应,企业个人虽然收益,但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企业或个人,因而需要政府支持来推动.

3.4.2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科技创新最终由各级人才来实现,因而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也是推动城市转型的主要实现途径[5].人力资源投资开发也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正效应,因而需要政府投资推动.各领域精英人才需政府人才引进机制来保障;企业高级技术人才需要适应新技术新设施设备而不断进行各类培训学习;广大的产业工人则可由企业技术人才进行内部培训.而由于煤炭开采枯竭产生的广大产业转移工人和失地农户则更加需要政府引导进行技能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

4 结束语

7年来,2013年前淮北市经济增速基本都是持续性上升,这和2008年全国实施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有较强关系,加之国际煤价处于高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负面影响.2013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长期低速运行,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加之环保压力加大,煤炭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给煤炭行业带来致命一击,故淮北市经济增速下降明显.因而淮北市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依托本地资源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非煤产业是其必然选择.这条路径的选择依赖技术的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因而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是根本所在,淮北政府部门应不遗余力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方能真正实现华丽转型.

[1] 淮北市统计局.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hbtj.gov.cn/list.php?fid=38.

[2] 黄少鹏.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J].中国煤炭,2009,(12):32-36.

[3] 金贤锋,董锁成,刘薇,等.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演化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403-408.

[4] 米潇.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形成机理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王德鲁,周敏.城市衰退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J].煤炭经济研究,2005,(2):24-26.

(责任编校:晴川)

Empirical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Huaibei’s Economic Development

ZHOU Liting1, LIU Juan2, CHEN Qiang3

(1.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uaibei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2.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0, China;3. Training Center, Huaibei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Huaibei’s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 from 2009 to 2015. The study finds that Huaibei is now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lo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level, loss of coal resource advantage, serious decline i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slow development of non-coal industries. This paper therefore proposes several solutions such as relying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paths to achiev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GDP; fixed-asset invest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16-09-06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空间场视角下的中国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与优化”(批准号:71403268)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项目“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循环价值链构建研究——以安徽淮北市为例”(批准号:2013-B-3) 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莉婷(1978— ),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可持续性发展、循环经济.

G061

A

1008-4681(2016)05-0096-05

猜你喜欢

淮北市淮北工业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工业人
《淮北枳》
淮北 去产能的黑色面孔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淮北市东岗楼立交改造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