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

2016-11-08孙祯祥任玲玲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层领导力体系

□孙祯祥 任玲玲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

□孙祯祥任玲玲

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其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分布式领导理论,领导者角色应动态分布于学校各组织成员中。中层管理团队是学校高效管理与有序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愿景建设、组织实施、过程监督、管理评估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领导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学校的信息化事业发展。在比较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课题组基于领导力五力模型,构建了包含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力、信息化教与学的指导能力、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建设执行能力、信息化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化管理与评估能力以及个人信息技术素养6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并基于前后两次调查,确定了指标的权重。此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和评价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进而助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领导力;分布式领导理论;中层管理团队;评价体系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它也衡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水平。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教与学、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2012年4月,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确定了基于“三通两平台”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刘延东,2012)。2012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2013年7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规划与部署。但与信息化配套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与完善相对比的是信息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研究者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而笔者认为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校领导者们的信息化领导力应当受到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初次提出了“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一词,表明国家正关注到学校教育工作者们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

二、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定义与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领导力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它由单向的、静态的、线性的方式向多向的、动态的、流动的方式演变(杨聪聪,2007),于是,分布式领导的理论应运而生。分布式领导认为领导展现在组织成员的活动是一个合作性的集体行为,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领导力。就学校领导力而言,领导者角色应动态分布于学校各组织成员中,领导不仅是校长个人的职责行为,更是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工都能够具有的职能,这种职能是一种群体性的共同行为,不同的事务一般由不同的个体成员或群体组织负责或引领。具体表现为三层领导机制:高层(校长)、中层(科室主任、年级主任等)、基层(教师)。已有学者给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定义为:学校领导群体吸引和影响全体师生和广大教职员工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持续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能力(黄荣怀等,2012)。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也秉承分布式领导的特征,由领导群体共同组成。因此,我们认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也可划分为三个方面的构成,即由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以及教师群体的信息化领导力组成。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是指学校管理团队中非第一责任人的管理人员,他们具体而直接地负责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如学生处、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信息装备管理处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承载着校长与教师、学生以及各部门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是保证学校各项事务顺畅进行的纽带。根据上述特征,我们引申出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定义为:以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为主旨,协助校长以及帮助和指导教师建立学校共同的信息化发展愿景,参与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决策的制定,执行规划的实施与完善,促进信息化应用与提高,承上启下共同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的实现。

三、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理论模型的构建

领导是由领导者、追随者、领导情境三大要素相互作用而成,而学校的领导结构也分为校长、中层管理团队、教师三个层面。在学校这个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中层领导者在管理中应当具有承上启下、组织落实、领导指挥、过程监控以及培养人才等作用。中层管理团队在学校领导中的作用应当是具有变革性的,不论是教学的发展、管理的优化还是文化的引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学校中层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需要具体呈现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关于领导力结构模型,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著名的“领导力五力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将领导力理解为支撑领导行为的5种能力,而各种能力实施的前提是领导过程,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应当具备如下五种能力:前瞻力、决断力、控制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2006)。

图1 领导力五力模型

图2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构成模型

研究在综合上述领导力五力模型并结合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信息化领导结构以及学校信息化领导的群体结构等基础上,构建出中层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模型(如图2所示)。在所构建的模型中,研究将比较宽泛的前瞻力、决断力、控制力、影响力、感召力具体表现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展现的规划能力、指导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评估能力。规划能力是指中层团队应全面关注学校发展的需求与形势,化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配合校长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能力是指中层团队应能根据当前形势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指导,这里的指导是以中层团队的个人知识素养、发展理念为基础的,有效的指导应是有前瞻性的、符合被指导者认知与行为习惯的、让人乐于接受的指导。执行能力是指中层团队在理解学校发展愿景与规划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并在指挥和行动中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直接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应用。协调学校各部门沟通是中层团队较为基本的工作和素养。沟通能力是指中层团队在工作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了解各方信息化需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评估能力是指中层团队在学校活动中对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信息化的规章制度、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与学习应用等进行价值判断,以此作为各项活动实施的评估。同时研究还认为,领导力不仅需要展现能力,还需要较高的信息素养作为基础。信息化素养是指中层团队应该具有的个人信息化发展意识、信息技术能力、应用热情等,它是支撑领导者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基础。研究所构建的模型更加注重中层管理团队在上传下达、协调沟通过程中领导与影响能力的主动展现。

四、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决策(邱均平等,2010)。评价是管理与决策的重要基础。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深入展开,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必然需要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我们以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为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初步制定了一套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体系,希望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建设发挥力量。

1.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评价体系终将用于学校的评价情境中,在其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这样能够让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体系的各个指标,清晰明了地针对各个问题进行评估,查漏补缺,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评价,被评价者能了解当前社会的期望与要求,从而引领其领导力的发展。也就是说评价体系不仅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还具有引导功能,能促进被评价者发展,所以目的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时代需求,有目的地引导被评价者向时代与社会的期望前进。

(2)系统性原则

评价体系由众多指标组合而成,各指标间遵循相应的逻辑关系,它们既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主要作用和职责所在,同时还要反映出各项职责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维度由一组指标组成,各项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清晰明了,具有系统性,应该覆盖所需评价的各个方面。各个指标相互作用与制约,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研究将整个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视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使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基于各种交互因素来进行考虑。

(3)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够应用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评价之中,因此各项指标应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强调的是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有效,能够真实检测出所要测量的问题,得出明确而有用的结论。因此,在选择指标时要尽量用具体的行为进行描述,做到概念明确、定义清晰、有代表性,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避免指标所表达的意思模糊不清或范围过大,以便于问题分析。

(4)科学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指标体系必须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实际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把握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和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中层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进行评价;必须做到对各指标进行严格研究与筛选,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设计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有据可循。

2.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在学校的日常工作集中为学校的管理,通过比较国内外关于学校领导者的评价标准,我们发现各标准都有很多相似的维度和指标。如表1所示,美国《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与美国《教育领导政策标准》相比较,包括的相似维度有愿景、教学、管理、法规等方面。再分析表1中国内研究所展现的主要维度则包括了规划、建设、应用、专业技能等相似方面。通过文献分析,研究总结出国内外评价体系基本都是由愿景、规划、教学、资源建设、文化、管理、评估等7个方面构成。考虑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应以愿景为基础,特将愿景包含在规划之中。同时研究认为评估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将管理与评估进行合并为一个维度。此外,研究还考虑到中层管理团队在学校管理中特有的承上启下、沟通交流的纽带作用,而加入了沟通协调维度。综合起来,学校中层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由以下6个维度构成: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力、信息化教与学的指导能力、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建设执行能力、信息化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化管理与评估能力以及个人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学校中层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各个维度和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1 各国关于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 

表2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

3.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项目内容调查及数据分析

在运用文献研究综合总结出基本的评价维度和指标后,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确定每个指标的对应权重。此次问卷调查分为前期调查与后期调查两部分,与之对应的是中层管理者卷和专家卷。前期调查是为了获取中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所涉及的领导力评价指标等级,后期调查是为了获取行业专家对指标等级的修正。通过两次调查的综合最终确定本次研究评价体系的各个权重。调查采用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前期调查共发放中层管理者卷150份,有效问卷138份;后期调查共获得专家问卷24份;然后运用Yaahp、SPSS18.0、EXCEL等工具进行分析。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层级模型分析之前,特地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信度能反映出被调查者的稳定与一致性的真实特征。根据Nunnally的建议在问卷Cronbach's Alpha所得系数大于0.7时即可接受。本次问卷Alpha系数为0.884,信效度较高,问卷具有可靠性。

图3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层次结构模型

图4 一级指标矩阵图

图5 二级指标矩阵图

表3 矩阵一致性检测结果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即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它是将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这种系统化、层次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实用性突出,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Saaty提出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目标综合评价和多层次权重决策的制定。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原理是将决策问题按照最上层、中间各层以及最低层的顺序分解为对应层次结构,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然后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起,通过构造比较矩阵的方法,如图4,求出每一层次的各个元素对上一层次相应元素的相对权重,如图4、图5。另外,在权重计算之前研究还需要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如表3。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子层元素对总决策目标的最终权重。

4.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通过对前期调查和专家调查的两次加权结果的整理,研究最终得出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表4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

续表4

五、总结

由于受到我国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中层管理团队的领导力量。学校中层管理团队是学校高效管理与有序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应对其予以重视并进行评价。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事业上,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在愿景建设、组织实施、过程监督、管理评估等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将能为学校的信息化事业发展发挥作用。

[1]百度百科(2015).层级分析法[EB/OL].[2015-01-15].http:// baike.baidu.com/subview/364279/5071768.htm?fr=aladdin.

[2]陈吉利(2008).英国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指标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6):28-31.

[3]黄荣怀,胡永斌(2012).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5):11-17.

[4]教育部(201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DB/OL].[2014-03-13].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 133322.html.

[5]教育部(2013).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DB/OL].[2013-04-1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3342/201307/154690.html.

[6]马宁,余胜泉(2010).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J].远程教育杂志,(1):13-17.

[7]邱均平,文庭孝等(2010).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8]肖玉敏(2009).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中小学校长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25-29.

[9]杨聪聪(2007).分布式领导对我国学校管理变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7):14-15.

[10]中国教育科研网(2012).刘延东: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DB/OL].[2014-09-05].http://www.edu.cn/html/info/xxh/.

[11]中国教育科研网(201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DB/OL].[2015-10-12].http://www.edu.cn/zheng_ce_wen_jian_770/20060323/t20060323_143635.shtml.

[12]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2006).领导力五力模型研究[J].领导科学,(9):21-23.

[13]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2008).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olicy Standards:ISLLC2008[EB/OL].[2014-03-16].http://www.ccsso.org.

[14]ISTE(2002).IST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NETS)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Administrators(Copyright©2002)[DB/OL].[2014-08-09].http://www.iste.org.

[15]ISTE(2009).The ISTE NET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Administrators(NETS·A)2009[DB/OL].[2014-08-09].http:// www.iste.org.

[16]The Council of the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2008). Introduction to theEducational Leadership Policy Standards: ISLLC 2008[EB/OL].[2014-03-04].http://www.ccsso.org.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School Middle Management Team's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Sun Zhenxiang,Ren Lingling

School is the main fiel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there is very important.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heory,the leader role should be dynam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organization members of the school.The middle management team,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management and orderly operation,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es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uch as school vision construction,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proces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evaluation,and etc.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system for school middle management team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choo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Compar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lated evaluation systems,based on the Five Forces Model of leadership,the research group proposed 6 dimension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including abilities for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inform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guidance,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execution,communication skills,ability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In addition,on the basis of the two surveys,the weights of the index were determined.This evaluation system is helpful to guide and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management team's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and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Distributed Leadership Theory;Middle Management Team;Evaluation System

G434

A

1009-5195(2016)05-0061-07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6.05.007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BHA110042)。

孙祯祥,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任玲玲,硕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龙游县西门小学(浙江龙游324400)。

2016-07-10责任编辑曾艳

猜你喜欢

中层领导力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