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处所”被俄罗斯留学生把握的尝试

2016-11-08MUZALEVSKIYEVGENY

现代语文 2016年28期
关键词:歧义例子宾语

○[俄]MUZALEVSKIY EVGENY

“在+处所”被俄罗斯留学生把握的尝试

○[俄]MUZALEVSKIY EVGENY

研究“在+处所”是基于更准确地运用汉语来表达思想、交流沟通的意愿,甚至写了这个也还怀疑。怀疑怎样才能更准确,标准还是不标准,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到处都是怀疑。这样更准确还是那样更准确?能否找办法排除怀疑?不能。因为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你不能提前考虑所有的情况,也不能完全准备好,因为书上看的例子,加上所有自己经历过情况还是不够的,还是会有新的书上没描述的自己没经历过的情况。那么这个研究是干什么用的?目的是尽量了解并把握“在”地用法。

“在” “在+处所”

笔者的母语是俄语。因此“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 如属于印欧系语言的德语、俄语),其语法的一维性在表意方面的作用被丰富的形态变化取代,语序对意义影响不大,因而相对比较自由。而以汉语为例的孤立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语法的一维线性对表意的作用重大,甚至汉语的句子类型都要通过语序来表示,所以‘序'的问题就值得重视”[1]。

俄语的宾语可以随便放,可以放在句子里前面,或者中间,或者后面,意思一样。假如汉语里把“在”和宾语随便放会不会产生歧义,或者会不会有不明白的现象,或者会不会有说不标准的感觉?比如说“在”和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在”和宾语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在那里进行。那么“我买东西在商店”。这里是“在”和宾语在动词后面。这也是表趋向吗?

一、“在+处所”

“在+处所”的正确使用是说话者最基本的逻辑水平。就是说你一定要知道“在+处所”的用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你一定要知道某人或物的位置。

笔者看了几篇文献之后首先发现了“在+宾语”在动词之前表示事件发生处所,“在+宾语”之后表示趋向终点。

朱德熙举的例子:

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

他在黑板上写字

病人在床上躺着

事件发生的处所:

他在飞机上看书

他在河里游泳

对笔者来说这里事件发生的处所,或者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不影响大概的意思。意思一样,只是强调的东西不一样。这些句子很正常,意思很容易明白。这些句子里“在+宾语”的位置不影响句子的意思。但是有别的例子:

a.小猴子在马背上跳

b.小猴子跳在马背上

看了几个文献之后我认为:a中“在马背上”是“动作发生的处所”,b中“跳在马背上”是“动作到达的处所”。

但是找到了这个例子,与前面的一个例子不一样:“病人在床上躺着”和“病人躺在床上”。据笔者所知后面的句子的意思是病人从某一个位置转移到床上。但是笔者发现了这个“‘躺’表示一种状态。与之搭配的‘在’字短语多表示事情发生的场所,没有动作起点或终点的含义。”[2]这个是不是因为“躺”的这个词的意思?俄语中“躺”相当的单词既表示“躺”的意思,又表示躺到床上的意思。

“病人在床上躺着”和“病人躺在床上”前一类我们可以说是说明动作在哪里进行的,尽管这动作是一种静态的,而后一类有两种功能:又和前边一类一样。比如说:

我推开门一看,他在床上躺着。

我推开门一看,他躺在床上。

这两句是完全一样的,是可以互换的。但是

一直慢慢走过来,卧在炉子旁边,一会儿就睡着了。

我推开门,一下子坐在椅子上,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时,我们不能用“在炉子旁边卧着”或在“椅子上坐着”来代替的。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只要记住这几个例外的动词,“在”及其宾语放在他们后面,既可以表示人或生物通过动作到达某处,又可以和“在”及其宾语放在前面一样表示动作在那里进行。[3]按王还写的这些动词就是站、立、卧、趴、盘、飘、蹲。可以下结论:每次用这写动词都要注意语言环境。

下一个例子跟“小猴子跳在马背上“和”小猴子在马背上跳“差不多一样:

1.水在渠里流着。

2.水流在渠里。

“水在渠里流着。”这个句子的意思对笔者来说没问题,因为有“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水流在渠里。”据笔者了解就是水从某一个地方流进渠里。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对笔者来说用趋向补语“进”代替“在”是可以避免歧义。就是说用“进”是比较准确。但是“在”在俄汉—俄汉词典里的解释就是“在”在有些表示动作的动词表示处所状语的意思。但是词典里没有动词的名单。所以容易产生歧义。不过如果有趋向的意思,那么“在”变成多义词。这个也会产生歧义。歧义在这里是避免不了的。笔者之所以在这里提到字典是因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字典是第一个标明某单词意义的东西。

二、俄罗斯人把握“在+处所”的难点:

除了注意顺序之外还有俄语句子的特点:

下面是一个旅游者会话手册里同样有这个现象几个例子:

三、中国人把握相当于“在+处所”俄语介词难点:

汉语表示时间、地点意义的介词“在”,表示十分概括的意义,与“里、外、上、下、前、后、中间、旁边”等方位词结合后,表达了俄语за,под,из,от,в,на,перед,около,等前置词的相应意义。

难点就是为什么两个意思意义的词组用不一样的字母?

на Украине在乌克兰,但在俄罗斯вPоссии

这说明只是名词的前置成分而已,其使用并无词义动因,而是由传统习惯决定的。

四、其他难点

有些部分笔者不太明白:刀砍在石头上。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笔者分析了砍的意思而且从留学生的逻辑想象了这个句子的情况。

“砍”意思是用刀斧等猛剁。大部分的意思就是把一个东西分为几个东西。但是从留学生的逻辑来看很奇怪用刀把石头分为几个部分,因为石头的材料特别硬。如果这里的砍是给石头做出别的样子,那么应该用凿。根据词典凿跟石头一起用的。为了明白这个句子的意思就要知道单词的意义。跟“在”没有关系。

朱德熙写“在石头上砍刀”这个句子不成立。为什么?是不是产生歧义?在这个文献里笔者找不到答案。

朱德熙写这些句子都不成立:

1.把书看在汽车上。

2.把手洗在脸盆里。

3.把会开在屋里。

4.把大学上在北京。

5.把信寄在邮局里。

6.把主意打在心里。

7.把斧子耍在鲁班门前。

他没写为什么不成立。为什么这个顺序不成立?根据语感第一个和第二个句子的意思是可以明白的。

有一个语法规则就是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影响“在+处所”在句子中的位置。

例如:“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可以说因为“咳嗽”是不及物动词,它应该放在“在+处所”后面;“不停地咳嗽在床上”不可以对作为俄罗斯留学生的笔者来说这里“在+处所” 不影响句子的意思。

五、歧义

笔者之所以对歧义感兴趣,是因为笔者是留学生。对留学生(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歧义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朱德熙举歧义现象的例子:“在火车上写标语”有歧义。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把标语写在火车(车厢)上,也可以理解为坐在火车上写标语。前一种意义说的是标语的位置,后一种意义说的是写标语发生的处所。对笔者作为留学生来说还有不明白的部分。就是坐在火车上的意思是不是坐在火车上面(屋顶)。因为笔者把“上”理解为上面的意思。

还有这个:范继淹(1982)“小王在桌上写字”中人和字至少有四种可能的位置关系来说明其复杂性。可见位置关系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者的学科知识,是一种自身经验的推测。[4]对作为俄罗斯留学生的笔者来说这里的人和字只有三种可能的位置。

这个句子的意思有点不容易明白:

他在飞机上看海。

因为笔者听外语总是想象外国人想说的情况。这就是学外语的经验。“看海”是在飞机上不是第一个想象的动作。对笔者来说在飞机上跟“看”这个动词想象的宾语是书,杂志,并不是海。前面四个句子很容易猜测到,即使你不知道声调。我认为这里举这个例子也很恰当:“跳舞人的脑袋长在大腿上”。这个句子表述的是“隐喻义”(metaphorical meaning),对它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我们的经验。[5]

继续看文献的时候笔者找到了歧义:

“在手上扎针”这个句子如果是在跟针灸有关的某种语言环境里说的,“手上”之针灸所在的位置,整个句子可以变换为“在手上扎针”。如果说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与针灸不相干(比如说,做活的时候不小心,让针扎了手),“手上”指的是“扎”这个动作的趋向(针扎到手上),此时句子不能变换为“在手上扎针”。“字在黑板上”可以是字的位置,也可以是运动的趋向(等于说“写到黑板上”)[6]

还有一个例子“同一种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态,有时会产生歧义:‘法语班在306教室上课。’如果是陈述句,表示进行;如果是祈使句(例如布告栏上出的通知),表示未然。确切的信息,只有根据语言环境才能判断。”[7]

还有这个“他扔了好些脏物在院子里”,扔的动作可以发生在院子里,只有赃物达到院子里。[8]

六、结语

参考几个文献之后笔者发现了每个作者举“在+处所”特征的例子。分析这些例子找不到准确答案。就是怎么更准确地用“在+处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依靠学语言的经验或者碰到“在+处所”处于新的语言环境的情况时先问说话者他想表达什么。

注释:

[1][2]孙亚楠:《“在+处所”的语序探源与英汉比较》,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07期,第158-160页。

[3]王还:《“再说说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03期。

[4][7]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年,第01期。

[5]张国宪:《在+处所“构式的动词标量取值及其意义浮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04期。

[6]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01期。

[8]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子句》,1999年,第02期。

([俄]MUZALEVSKIY EVGENY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0240)

猜你喜欢

歧义例子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eUCP条款歧义剖析
宾语从句及练习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English Jokes: Homonyms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