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016-11-08王茜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策略

王茜

摘 要: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解应用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教无定法,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才是最好的方法。那么,小学应用题教学现状有哪些?又有哪些解决策略呢?

关键词:小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76-01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多还是采用先讲例题,后做习题的形式,训练也是学生先做题,之后教师再讲,缺乏方法的特别性和策略,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应用题的学习失去了信心。而老师为了提高成绩,经常采用题海战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不理想性体现在学生对应用题方法掌握的单一性,觉得问题解决出来就万事大吉,这样长此以往,缩小孩子的思维,体会不到学习应用题的乐趣。这样就导致高年级的学生,千篇一律的问题呈现形式,缺乏灵活性。结构封闭,缺乏开放性,不给提供创新的机会,无法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应用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有效的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把教学应用题简单化

应用题教学的简单化,就是将较长的应用题,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及语文功底,对知识进行简单处理,变应用题为简单的文字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小华有20本书,小明有的书是他的3倍还少5本,求小明有书多少本?

讲解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体会到是小华的3倍还少5本是什么含义,找到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实际就是求比20的3倍还少5本是多少,这样理解这道题就简单多了。

再如:在一边长为4cm的正方形中画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减去这个最大的圆,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首先让学生明确,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实际上这个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圆的半径是2cm,这样算圆的面积就非常简单。

这种转化的思想刚开始比较困难,不但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理解,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对中低段学生比较适用。

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

以前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总是若干个条件加上一个问题,所有的条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标》中则明确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情境图、数据单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中。

例如: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易于理解的就是利用表格进行试数。可以先从中间数开始,按照得数大小,选择上下试数。

再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时候后,我们可以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如某城市气温变化情况,某班级学生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等等。再例如“小青买了两个毽子,三个跳绳,共用了十元钱。其中已知了一个毽子是两元钱,问一个跳绳是多少钱?”这种应用题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总是若干个条件加上一个问题,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厌烦。而对于同样一道例题,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如图文应用题。这样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成了活泼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应用题应注意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解决应用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小学用的最多的,最广泛的是线段图,它贯穿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将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浅显地表现出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例如:有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出发,两人在途中距B地30公里处第一次相遇,然后两人继续前行,甲、乙到达B、A两地后都立即返回,两车在途中距A地20公里处第二次相遇,求A、B地间的距离。

从图中可清晰看出,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B地30公里,说明此时他们共行了A、B两地的1个全程,乙行了30公里;两人从出发到再次相遇时,距A地20公里,说明他们共行了3个A、B两地的全程,此时乙应行了30*3=90公里,从图中又可以看出乙实际行了一个全程多20公里,所以A、B两地间的距离是:90-20=70(公里)

简单的一个线段图,就巧妙找到了隐藏其中的条件。由此看来,应用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实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补。

四、应用题教学评价的全面化

现在社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学生应用题的分数很高,但是,实际上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有的时候,学生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变束手无策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评价应努力实现评价考核多元化。新课程改革为应用题的教学指明了方,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

解应用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但如何教会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应用题的教学指明了方,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那么学生便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他们便会成长为自信而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策略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