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化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中小组的建立

2016-11-08刘洋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

刘洋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一线工作者普遍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确保教学活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最优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一般采用折中的方法,以中等生的基础状况、接受水平为基准,教学对象面向所占比重最大的中等生。然而这种做法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一部分优等生吃不饱,他们得不到与他们智力水平相适应的训练;一部分学困生吃不了,他们在课上得不到教师更多的关心、帮助或指导,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为了实现既不抑制优等生发展又不放弃后进生培养的目标,本人在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一化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52-01

本人大学毕业以后来到高中担任化学教师,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经过必修一的学习之后,成绩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某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后续的选修中更是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如果在高一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到了高二、高三就会出现更加难以弥补的分层现象。因此,在高一化学学习阶段,若不能正视学生的差异,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则必然不利于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选修阶段的化学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选择。探索高效的减少或消除学生分层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

当今时代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探究。科学探究工作的开展,通常是组建课题小组,按照一定的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探究并最终达到探究目的。学生进行探究也是如此。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可以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同伴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由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组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分组与一般的分组形式不同,首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分组工作就应该有如下的思考和操作。

学生的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分层是表现在多种方面的,既有认知能力的、方法技能的,也有学生观念的分层,同时有学生兴趣、动机等的较大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的分组应该是动态的,针对每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事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单、疑问单或者作业分析或调查访谈,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状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情诊断。诊断之后,把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各小组按强弱异质组合,编组时具体考虑如下:

(1)保证组内成员的化学知识基础有高有低,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从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中受益。对于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的学生来说,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加强其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同时增强责任感,对知识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则能够得到来自教师以外的本组其他同学的更多帮助,在心理层面上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同时能从其他同学那里感受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取更多的成功机会。

(2)学生的能力各有侧重,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思维灵活,在以化学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内容上,尽量要让每一个分层次学习小组在组员上都具备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在以交流与讨论为主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内容上要让每组都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教学时,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中要尽量使每组都有思维灵活和思考全面以及计算技能强的学生。总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将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编在一组,这样有利于提高小组活动效率及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

(3)在分层次小组教学中考虑到男女生在认知风格、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采取每组内男女搭配形式,可以开阔不同性别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视角,在更多视角领域进行思维的发散,同时促使分层次小组整体在学习与处理问题方面更为理性和严谨。

通过以上方式组建小组,可以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体现分层次教学中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更能够让每位组员尽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快、更好地进行全面自我提升,更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总之,在相同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学习化学时,所呈现的各方面状态出现极大的差异,是一种学习非正态发展,称为化学学习两极分化。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化学知识掌握,更阻碍整个化学教学。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一化学采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提高高一化学的整体教学效果,为学生接下来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池深波.实施分层教学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0(11):273-274.

[2] 苏锋.分层合作学习法的构建与实践[J].河南教育(下旬),2010(4):17.

[3] 李兴海.“分层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72-73.

[4] 曹宏图.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J].甘肃教育,2009(17):30.

[5] 潘新红.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72-76.

[6] 吕晓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高考(综合版),2012(11):41.

[7] 陈隐婷.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75):179-180.

[8] 王猛,王冠苏.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化学1》学习分化现象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1(10):60-61.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巧用电教优势,促进语文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如何提高中职Flash动画教学效果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