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2016-11-08褚永富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思想品德

褚永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29-01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可是现实情况又是怎样:学校的品德课就是一门豆芽学科,可有可无。没有专业老师,谁的课时不够就谁上。而且是根本不上品德课而上其他科。无教案、没考核、没检测。即使上学生也不把它当回事,把它当作一门放松课,游戏课。学校层面也不重视品德课,而是一切教学围绕着升学、抽考展开。德育教育为抽考、升学服务。这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严重偏离。当然这不能怪学校,这和中国整个教育体系有关,高考指挥棒在哪儿,谁不听从指挥呢?再加上许多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品德教育根本不重要,一美遮百丑。甚至跟学校教育唱反调。老师布置的品德作业根本不重视,甚至敷衍。有位同学就跟我说过,除了学习,他们不跟我说别的,只要成绩好,他们什么条件都可答应。再加上当今的社会风气对学生耳濡目染,使学校的品德教育更是艰难。有时学生的问题老师无从回答。如:看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等问题。学生品德越来越差,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回报,不知感恩,不讲公共道德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加强品德教育势在必行,不然祖国的明天将毁在我们的手中。

一、改变观念,加强认识,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

学校要重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品德好的同学成绩一定不会差,抓好品德教育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不应再做一些舍本逐末的事。把品德教育抓起来,真正落到实处,不搞形式,落实常规是学校当下应该做的事。其次,学校虽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体用自觉的实践最终来落实和完成,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中国青年报》曾报道骆风先生提供的北大博士生家庭教育的分析专著,分析表明,这些博士生的父母学历并不高,但是,虽然他们对子女的学业无法直接辅导,可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深刻影响子女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子女终身受益。为此,我们是不是该认识到,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二、坚持品德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为归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其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他们通过对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人与事的思考,形成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去学习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此,以生活为途径,构建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针对同学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构建多样、开放式教学模式

课堂讲解——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

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能力。

专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思品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的教学形式,从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把思品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比如通过搞情境感受活动游戏体验活动、动手制作活动、模拟操作活动、行为操练活动、表演欣赏活动信息交流活动、自我展示活动、选择辨析活动、谈话辩论活动、观看影视录像活动、运筹对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竞争意识,锻炼应变能力;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体性要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四、品德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

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

正如梁启超所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因此我们品德教育责任重大。它就像中国梦一样,做好了,祖国的明天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思想品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