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必做于细

2016-11-08林国艺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林国艺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协调和完善教学细节。本文着重从“深入浅出,推波助澜,提纲挈领”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必做于细”,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血肉——教学细节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细节教学;深入浅出;推波助澜;提纲挈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06-01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细节虽小,却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必做于细”呢?

一、深入浅出

小学语文教学“必做于细”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之一就是“深入浅出”。只有“深入”,才能理解深刻;只有“深入”,才能把握真谛。也只有“浅出”,才能激发兴趣;只有“浅出”,才能产生高效。“深入”是“浅出”的前提和保障,“浅出”是“深入”的落实和体现。

1、感受画面的意境美。最后一段作者妙笔一挥涂上几痕细线,又点上几个小黑点,真如一幅燕子唱春写意图。全文不仅段段都是画,而且句句都是画,细细感受,可描、可画、可摄、可录,诗情画意尽显其中。

2、领会主题的意韵美。燕子飞行和停歇时的特写分别营造了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通过“闻”、“观”、“品”、“悟”,对燕子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不觉间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朗读、观察和想象之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应该是作者写此美文的初衷吧。

二、推波助澜

小说、故事有高潮,戏剧、影视有高潮,课堂教学也有高潮。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交叉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激发,使学生思维进入最活跃阶段。这种境界,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潮。组织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高潮”的营造契机,需要教师对材料渗透理解,对教法娴熟运用。如果教师对学生心理没有了解和把握,对课堂调度没有举重若轻,又何来有推波助澜,因势利导的功夫呢?

1、渲染气氛。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征》一课,讲读第三至六句时,教师首先播放《长征》这首歌曲,然后充满激情的描述道:“听着这振奋人心的歌曲,好像我们身临其境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那五岭山谷,乌蒙峰峦,仿佛还飘荡着红军的鲜艳军旗;金沙江畔,仿佛响彻着红军胜利的开怀大笑;大渡河上,好像还浮现着战士伟岸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照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啊,这万水千山,豪情壮志,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这激情洋溢、热情奔放的赞美式语言,使学生立刻沉浸在《长征》一诗那乐观进取、胜利在望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语言,把课文推向一个新高潮,让学生提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又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益。

2、创设悬念。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教师抓结尾一句“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制造悬念。于是,教师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从这句话中体会所表达的中心吗?经过思考和阅读后,有的学生说:“我们从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说明了工程的难度很大,困难很多,但是,詹天佑与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修筑了连外国人都不敢修筑的铁路,实质上赞扬詹天佑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爱国精神。”还有的学生说:“詹天佑能不怕外国人的嘲笑和要挟,克服了外国人都不敢想的困难,终于修筑成功了京张铁路,表现詹天佑的聪明智慧和创新奉献精神,更加表现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收到了“文本字已终,寓意趣无穷”的教学艺术效果。

三、提纲挈领

细节的品尝中体会意蕴,高潮学习中显现主题,那么,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应抓住中心进行教学。中心是一篇课文的灵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要点。抓住了中心常常也就能找到解读课文的钥匙,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往往能达到直指人心的效果,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可作进一步深入探究,鉴赏感悟文学语言的密度、弹性、张力、厚度,且于不疑处有疑,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审美能力。

1、单刀直入。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一课时,教师主要从课文中抓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坚固”这个词承上,来学习第二段,主要让学生掌握赵州桥是用石头做为材料砌成的,桥是拱形,并且有四个小洞让水流过,让学生体会这样设计是使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重量,突出桥的坚固和实用,然后再利用“启下”作用,抓住“美观”学习第三段,让学生体会其中美观的特点是桥中有画,画中有桥,桥画相应交辉,更现桥的美丽,雄伟坚固,使人却步凝望,翘首称赞,它不但坚固的桥,雄伟的桥,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桥。

2、进退自如。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步骤大致如下:首先,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让学生谈谈对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多少;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其次,整体感知,批文入情。引导学生把心放到字里行间,体会文章里强烈的思想感情。再次,变序教学,体会“毁灭”。通过看补充资料,和抓住关键词语品读的方式,体会最难受、最可恨、最可气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然后,回首前文,体会“辉煌”。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把几段话读成一句话;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读成画面,想象当时辉煌的景象。最后,前后照应,领悟表达。重点探究: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用很多的笔墨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艺术瑰宝”这个中心词学习课文,有目的出示一些历史文物,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艺术精品,不仅是在国内名扬,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中感悟中华民族瑰宝精华所在,激发学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细节的研究与雕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应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李淑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节[M] .漓江出版社.2011.6.

[2] 刘文静.小学语文教学的细节及案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