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6-11-08贾建成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交流学习交流思维

贾建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99-01

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体现着集体力量的强大。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现在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学习的形式

1、通过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3─5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

3、通过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两者兼得。

二、学习的过程

1、创造生活情境

创造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选择适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可以是一个促进者,可以是一个合作者,可以是一个帮助者,可以是一个激励者。

2、强化合作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3—5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3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更多的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在此,我谈了一下我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勉。

猜你喜欢

交流学习交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