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6-11-08黄惠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黄惠华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能够促进教学内容、方式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更加适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的五大原则,并以“众数”问题为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认知过程;小学数学;探究问题;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87-0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往往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没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而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值得被推广使用。

一、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的原则

1、融入模型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构建数学模型是一种非常普遍、有效的方法。小学生对加减乘除以及方程等模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处理实际的生活问题时,将其转变为一种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模型思想是认识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的主要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在理论知识和应用之间的搭建起了桥梁。通过模型的构建和求解,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应该给学生提供收集、分析数据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不能直接就解答出来,应当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解答、应用的过程中,不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还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把知识隐藏在探究问题的解决中

就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大多是将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只做到了知识的教授,没有发现知识这一过程,所以,大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过程,让他们在无意识中学到知识。

4、探究问题应当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能完全明白抽象概念,对数学运算中的规律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应当将数学概念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数学问题形象化,便于他们的理解,而不是仅靠死记硬背。问题越贴近实际,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就越高。学生在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更有现实意义。

5、探究问题的描述应当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符合

就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内容也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化。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应当使其符合小学生认知、身心条件,不能学术化或者成人化,最好是通过表格或者图形的方式来呈现,以便于学生的理解[1]。

二、探究问题设计及应用的对策

笔者以“众数”问题为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的对策。

1、分析“众数”概念认知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众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借助一定的材料将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的理解。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CMMPS)这一框架来分析小学生对“众数”认知的过程。此处以“求2、2、2、3、3、4、5中的众数”为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众数”的认知能够按照以下步骤展开:(1)学生读题,并理解题目的意思;(2)设计方案,在2、2、2、3、3、4、5中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3)实施方案,确定一共有几个数,并计算出出现最频繁数,此数即是“众数”,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也可能没有;(4)回顾检查,回顾并认真检查上述每个环节,看看是否有错误。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求解“众数”的过程中,最关键之处就是“出现频率最高”这一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将问题的关键和认知能力充分结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2、建立“众数”概念模型

在求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构建“众数”这一概念的模型,以便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之处,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维,在遇到其它问题的时候,可以用模型思维来解决问题。

3、“众数”探究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小组合作、创建情境、问题引导等途径来进行“众数”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过生日这一心理,提出为某一个月份出生的同学举办生日宴的活动,让学生思考选择哪一个月份好。在这个情境中,老师没有提“众数”这一概念,只是让学生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月份,那么学生在统计、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会自动做出比较,从而找出人数最多的一个月。这一探究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创建情境——构建模型——探究解决”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并有利于学生对“众数”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2]。

结语

在教育体制该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开展素质教育重要体现。在设计、解决探究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引导、启发并行的措施,创建丰富的情境,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 奇.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08-109+111.

[2] 王朝国.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好家长,2016,08:29.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