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2016-11-08达哇卓玛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思考

达哇卓玛

摘 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议,旨在促进藏区藏汉双语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74-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极大地推动了藏族教育,藏汉双语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藏汉双语教育,不仅是藏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民族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海北、海南、海西、黄南、果洛、玉树共六个藏族自治州以及海东地区和西宁市(省会)构成。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省总人口为5181560人,其中少数民族2358255人,占45.51%;藏族1134236人、占总人口的21.89%;占少数民族的48.1%,居首位。藏族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有半农半牧。上述自治州的藏族日常用语95%以上为藏语(母语),其中部分中年人和青少年在工作和教学中使用藏汉双语,但也有地域差异。海东地区的六个县和西宁市的两个县(最低海拔为2125m)都有藏族乡,大部分为农业区,也有少量的半农半牧区。其中,化隆循化两县所有藏族乡的藏族,日常用语为藏语,少数人使用双语。海东地区的乐都、平安、互助县和西宁市的湟源、湟中、大通、民和等县的大多数藏族使用汉语。转用汉语和藏语濒危的现象早已显现。西宁市现有藏族近2万人,日常用语主要为藏语和双语。现有藏族在校生大约有30720人,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约在1万人以上。总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人口流动的增加、不同民族间交往的频繁等打破了区域的封闭性,语言的使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少数民族使用语言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藏区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藏汉双语教育的体制还不够健全。

(2)部分牧区学校在藏汉双语教学中不尊重当地的藏语言环境,实施“二类模式”教学,并执行普通学校的教学计划,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更差。说明了这种做法不但不现实而且缺乏科学性并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3)由于历史等原因,藏汉双语师资素质普遍偏低,这是影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4)肩负培养双语师资重任的民族师范院校,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这直接影响着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双语学生的发展空间。

2、对藏汉双语教育的探讨和思考

(1)在双语教育中必须处理好藏语(母语)和汉语(第二语言)的关系

在实施藏汉双语教育中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藏汉两种语言的关系。

(2)确定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更要从藏区的实际出发

我们在长期的藏汉双语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双语教育绝不能搞“一刀切”。一般而言,除汉语环境较好的城镇外,牧区、农村、乡和县城的民族中小学,应坚持以“藏语文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即“一类模式”。在青海藏区双语教育中适合这种模式的主要依据:首先,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系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方针政策;其次,符合藏族居住区域特点、藏语使用人口、藏语言文字功能、藏文科技发展等客观实际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再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第四,符合藏族教育的客观实践等。

(3)正确认识藏族传统文化在藏汉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双语现象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藏族教育如果完全实行封闭的本民族母语的单语制教学,就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社会的大发展,很难适应西部大开发藏区大发展的需要(因为语言是各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从长远来讲,也不利于藏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藏族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并加强藏汉双语教学工作,而且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引起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藏族教育努力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培养千千万万个藏汉兼通乃至精通,还懂外语的“三语兼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双语人才,从而提高藏族的整体素质。为此,笔者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3、建议

我国著名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指出“一种民族语言、文字能否进入学校教育体制、进入到哪个阶段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因为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最正规、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为民族特征之一,民族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又是本民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文字是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本民族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工具,也是继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这样精彩的阐述。鉴于上述,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藏族现有的教育体制是满足藏区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藏族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以及更好更多地培养适应藏区社会发展的各类高素质藏汉双语建设人才,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藏族教育的现有体制。

(2)选择合适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前已述及,在实施藏汉双语教育中选择或确定双语教学模式要考虑诸多因素,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民族教育规律,从藏区语言环境的实际出发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根据藏族教育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学校应采取不同的方式。

综上所述,藏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应因地而宜、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尊重个性发展;要尊重客观实际、要遵循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为更高一级学府输送合格的双语学生,培养更多具备高科技素质的人才,为藏区的建设积蓄后备力量,全面推动藏区的藏汉双语教育健康、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