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三个“适度”为小学数学教学提效

2016-11-08曹启兰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适度问题教学小组合作

曹启兰

摘 要: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使用泛滥、小组合作重形式、实践活动过多、问题教学无效等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提出三个“适度”原则,才能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小组合作;问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68-01

在新课改的大潮下,课堂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多媒体的使用、小组合作的展开,问题教学的使用等,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如果过渡使用多媒体、小组合作轻实效、问题教学问不到点上等,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度。因此,探讨有效课堂的创建,从三个“适度”入手,对教学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多媒体使用要“适度”

1、多媒体使用现状。

多媒体使用泛滥,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如果过多使用,教师成为多媒体幻灯片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看客,幻灯片的不同的变换方式,各种各样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减少了思维的时间。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秒》时,先用多媒体呈现一个谜面,让学生猜出谜底;继而呈现各种各样的时钟——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动漫的、童话的,无所不有;再呈现元旦联欢晚会现场,节目单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尤其呈现了节目主持人宣布“联欢晚会现在开始”时,问学生看到钟面,你想到了什么?继而呈现一个大时钟画面,提出问题:你看到钟面上有什么?呈现问题:想一想,时和分的关系,提供填空题:钟面上有___个大格,___个小格等,然后,呈现几个时钟,让学生根据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看一看是几点几分;再呈现一些情景:大型飞机一分钟飞行40000多米、我国一分钟能生产钢铁1000吨、自行车运动员一分钟能骑1000多米、电视台播音员一分钟能播出300多个汉字、银行的点钞机一分钟可以点钞150张……

40分钟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26张幻灯片,令学生目不暇接,虽然多媒体给课堂增添了活力,使课堂活了起来,但学生们对时分秒认识了多少、掌握了多少,不言自明。

2、多媒体使用应注意度。

多媒体固然优势凸显,但如果注意使用的度和注意使用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效果也会不可同日而语。

仍然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关于谜面的给出的同时,画面上有一个大的时钟,学生不用思考就说出了谜底,与其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不如教师口头表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再如多媒体呈现了诸多的一分钟可以做什么的镜头,这些画面对学生的学习时分秒意义也不大等,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存在浪费行为。

因此,多媒体使用应注意“度”,把握一个“适度”原则,既要考虑实用,也要考虑“时效”。

二、合作学习应注重“适度”

合作学习成为目前课堂模式的主要形式。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也容易走极端,合作多多益善,且不注意使用的实效性。如学习《四边形的认识》时,在课之初,让学生合作找出生活中的“四边形”,这个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偏离了合作的意义。合作学习是为了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难题,不是随意一个问题,就可以讨论一阵,就是合作了。

再如,《小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教学时,教师给出一张运动会跳远成绩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讨论谁是第一,谁第二?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

对于这个表格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就很有必要,如果纯粹排除名次,班级的学生都不会是问题,但对于排名的方法的归纳,个别学生茶壶里装饺子——有口倒不出,此时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他们一臂之力——小数的比较方法,有效探讨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

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应该放得开,并收得拢,不能让他们信马由缰,否则,浪费时间,也容易使课堂乱而“跑题”。如对于《四边形的认识》的学习中,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和练习”的问题的讨论,如果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而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长方形四条边不相等,但四个角也是直角后,就立刻“鸣锣收兵”,如果继续让他们讨论,他们问题解决了,任务完成了,显然会说一些“题外话”,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无关,使合作学习大打折扣。

三、问题教学中问题设计应“适度”

问题教学中,存在着满堂问、满堂答的弊端。如《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时,一位执教老师课堂开始就提出问题: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你能算出12:16、3/4:9/8、2.7:4.5、6:10等的值吗?你能算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吗?长和宽分别是5m和5/3m;2.4m和1.6m;60m和40m、15m和10m这几个国旗的比值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例等,一节课,从头问到尾,问题一个连着一个,学生们围着老师的问题转,问题之多,也让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不得不围着老师转,不得不想方设法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有时,稍微不注意,一个问题也一闪而过,来不及品味,来不及咀嚼,对知识也来不及消化。

问题教学首先应问到“点”上,引导学生答到实处。问题不在多,在于精。满堂问,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应把握问题的效度,在导入时提问,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和兴趣;在学生“疑”处设疑,以引起学生的足够的重视;在重难点处提问,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总结时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对课堂所学的回顾。

如对于《画角》时,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找出30°、45°、60°、90°的角,并让学生画出这些角,之后,提出问题,你能用三角板拼出75°、105°、120°、135°、150°吗?显然,用三角板拼出这些特殊的角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也是本节课的拓展内容,提出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人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注重多媒体使用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才会走向有效,迈向高效。

参考文献:

[1] 王雪焕.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2] 肖古松.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

猜你喜欢

适度问题教学小组合作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