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2016-11-08丁莉
丁莉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尴尬,问题颇多。此文就目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针对中职语文课教学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现状;问题;途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24-01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春天”。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深感喜悦。
然而,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和我一样,都有过这样类似的体验:自己在讲台上口干舌燥,苦口婆心的讲课,学生却大多在下面玩手机、窃窃私语、望着窗外发呆,更甚者旁若无人般睡起大觉,即使老师发出雷霆般的怒吼,也无济于事。如此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老师都提不起兴趣,教学质量都得不到保障,更别提教学成果了。究其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面临尴尬,亟待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育观念狭隘
(1)家长和学生的认识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仍缺乏深入广泛的认识理解,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教育,并把职业教育作为最后的退路,实在是无望升入高中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才会选择职业教育。他们普遍认为来上中专不过是为了混一张文凭,然后找个工作,解决就业问题。所以,许多学生对于文化课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这就导致了文化课处于尴尬的地位。
(2)教育系统内部的认知
中等职业教育以专业课教育为基础,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因此,许多教育者普遍认为,专业课重要于文化基础课,而且语文课程学不学无所谓,在课程的编排上,语文课课时一再缩减,语文教师也只能无可奈何得利用所剩不多的课时尽量完成教学任务,课程一赶再赶,教学质量何从谈起。
2、教材内容缺乏人文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材内容滞后,许多都是从高中课本里挑拣过来的,如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里的《劝学》、《鸿门宴》等文言文,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高中生学起来都有一定难度,况且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对文言文知之甚少,让他们在一两个星期内一直学这样艰涩的文言文,就很容易对学习,甚至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语文课本过于侧重工具性,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养成,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教育。
3、生源质量偏低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分流生”和初中生,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被“放弃”。所以这些孩子文化课基础十分薄弱,有的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且这些学生自律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提不起来兴趣。有一部分学生问其来上中专的原因,结果竟是:“不上学了一个人在家无聊,来学校找点同学玩!”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堂会是一幅什么情景!
4、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这便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二、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
1、提高学生认知,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2、优化教材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就业方向,我们应该采取一套适用于中职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就是一套与专业结合比较密切的教材。编撰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本校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的教材尤为迫切。校本教材的编撰要包括:常用应用文、课外读本等内容,还要为学生列出推荐书目、报刊杂志和网站等内容。
3、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能力
从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中职毕业生的应具备基本的语文综合能力,如:
(1)阅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侧重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工具书的使用精读泛读方法的掌握等。
(2)写作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驾驶语言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侧重于中职生必需或常用的应用文写作的教授。如条据、应聘书等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
(3)口语交际能力:条理清楚、流畅的表达能力,听知和听评能力。
(4)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即席发言、演讲、朗诵、辩论、钢笔字、黑板报出刊等表现能力。
4、改革评价机制
我们评价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评价就会更客观、更准确。其次,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
[2] 傅松涛,蒋洪甫,英国BTEC课程模式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 高 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2000,2
[4] 邱才训,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设想,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