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渲染探究

2016-11-08

电影评介 2016年19期
关键词:梦游仙境魔幻

林 琳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渲染探究

林 琳

《爱丽丝梦游仙境》源于1865年刘易斯·卡洛尔创作的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由蒂姆·波顿执导的一部魔幻冒险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以高超的技术和纯属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穿越时空”的设定虽然并不新奇,但导演以3D技术为支撑,运用各种手法使得故事场景不仅宏伟壮观且充满了紧张的气息。在神奇的故事设定中,展现出导演以独特的视角对更为深层次的哲学和人性问题思考,并且与现实相互照应,蒂姆·波顿以多种艺术手法达到情绪和感情的渲染,体现了多元的艺术特色。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剧情对原作小说剧情进行了修改,故事的设定是在爱丽丝第一次梦游仙境之后的13年,此时的爱丽丝已经20岁并且受到了社会规则的影响变得封闭、忧郁。爱丽丝的父母为其“精心”选择了结婚对象,就在婚约者向爱丽丝求婚时,她选择了逃跑,选择了再次追求自由的生活。小白兔再次引领爱丽丝来到了奇幻王国,爱丽丝重游仙境的故事开始了。

再次来到魔法世界的爱丽丝与第一次的新奇、兴奋相比,更多的是恐怖与不安,刻板的家庭礼教与社会条约把她的勇气消耗殆尽,此时的爱丽丝不仅疲惫且内心充满着抗拒,甚至否认魔法世界的存在,认为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魔法世界的居民对于爱丽丝的态度转变感到失望甚至气愤,面对着爱丽丝种种的无礼行为疯帽子对“曾经”的朋友喊出了一句话:“在你内心里,一些重要的事物已经消失了!”正是这句话,使得爱丽丝开始对自身的内心和行为进行反思,开始接纳眼前的情景和人物,试着去面对自身的恐惧并且去战胜它。在电影情节上,这部分内容看似突兀,但正说明了勇敢无畏精神的重要性,使得爱丽丝能够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冲破社会礼教的束缚,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挑战未知。在魔法世界的冒险使得爱丽丝逐渐回想起儿童时期在魔法世界的记忆,为了拯救在红桃皇后暴政下的各位伙伴爱丽丝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凭借着勇气和友谊战胜了挫折,获得了自由和解放,同时也对自身价值进行了重新界定。影片剧情可谓一气呵成,蒂姆·波顿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为情感抒发进行了渲染,使得观众身临魔法世界,感受情绪变动,从而与自身产生共鸣,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统一。

一、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渲染方式

(一)背景音乐

电影不仅仅是画面的艺术,而是声音与图片的结合。彼得·拉森在其著作《电影音乐》中论述:“电影音乐是电影声音的一部分,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发展相辅相成。”[1]电影音乐是一种功能性音乐,具有形式功能、叙事功能和情感功能。电影音乐的形式功能强调在电影故事情节构建方面的作用,“电影音乐把零碎的视听信息联接为有机的整体”;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重在讲述故事时的电影语言作用,“音乐自身结构的变化预示着电影事件或分离或联接,起到联系和过渡的作用”;电影音乐的情感功能是营造叙事氛围,促进情感的创设和表达,“在整体或者部分剧情叙述过程中,音乐能够增强‘情感’,向观众传达某种情绪或者体验”。[2]

音乐元素在《爱丽丝梦游仙境》剧情展开过程中起到着重要的渲染作用。背景音乐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成为童话与现实之间有效联接的纽带。良好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音乐元素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展现爱丽丝的心理变化,导演选取的背景音乐包括Welcome To Mystery、Where’s My Angel、Her Name Is Alice等,开头的音乐略显沉寂,象征着爱丽丝受到各种限制,欢快的音乐体现爱丽丝重拾记忆再次感受到自由的快乐。影片背景音乐与剧情转折起伏相配套,又与爱丽丝及其朋友的内心情感变化相对应,增强了电影寓意,也拓宽了影片主题表达的渠道、途径。经典音乐举不胜举,导演和编剧的工作就是在众多的“候选者”中找到与故事、与人物相配的音乐,只有这样的音乐才是适合的,才能够真正为故事的发展服务。电影背景音乐的运用要符合叙事表达和大众的审美,且要使用地恰到好处,《爱丽丝梦游仙境》很好地阐释了电影背景音乐运用的技巧,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二)3D技术

科学技术推动了3D技术的发展,现已成为电影制作的首选,它的优势是通过制造宏大的场面和逼真的场景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3D电影在感染力和冲击力上都强于二维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在3D特效制作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动物皮毛的特效非常精细,另外小动物的表情刻画细腻,表情的变化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任务情感和思想的微妙转变,使得观众有一种“触手可得”的感受,电影场景和现实存在的融入感应运而生,呈现出一种完美的空间效果。《爱丽丝梦游仙境》制作过程中,导演运用了多处技巧性镜头增强了表达的通透感,虽然蒂姆·波顿并没有刻意追求一种立体视觉的表达效果,一半以上的镜头处理与二维电影的处理方式相似,但为了增强场景的直观感一些具有立体感的动作画面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掉入洞穴后许多漂浮物与爱丽丝擦身而过;疯帽子抛布匹,立体的既视感使观众感受到布匹好像要砸到自己身上,一种真切的观影效果随之而生。

3D效果的应用是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匹敌”的仿真世界,3D效果在电影世界的应用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增强电影的表达效果,从故事主线上还是场景画面上都能够使得观众产生一种代入感和融入感。《爱丽丝梦游仙境》3D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童话世界的再现,跟随着爱丽丝观众们也进入到魔法世界中,实现了“通感”或者说双重设定。爱丽丝跟随小白兔进入到魔法世界,观众们不仅在心灵上更是借助三维立体效果实现了身心的融入,对于爱丽丝来说魔法世界是真实的,对于观众来说仙境场景也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爱丽丝心境的转变,观众们对于魔法世界的感受也是发生着变化,爱丽丝对朋友们的情感越真挚,观众对魔法世界的真实感受也就越强。通过3D技术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催眠”,观众更容易被惊险的冒险和多层次的场景所吸引,体验到近乎真实的观影体验。虽然《爱丽丝梦游仙境》在3D效果上并没有《变形金刚》《阿凡达》那样的冲击力,但是在画面和场景上的细腻刻画同样使得影片出彩,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渲染作用。

(三)哥特式布景

《爱丽丝梦游仙境》在布景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这种特征使得魔法世界的奇妙和玄幻感更加突出,同时也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影片的寓意。在爱丽丝刚刚进入到魔法世界前去拜访阿布索伦时,周围的场景设置为如树林一般的蘑菇林,并且在空气中弥漫着烟雾,这种设定营造出一种神秘且恐怖气氛,与爱丽丝此时在魔法世界中的不安相对应。红皇后城堡的造型就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塔顶、雄伟的廊柱、硕大的拱门和窗户都显示着红皇后威严的地位和崇高的权力。与皇宫的雄伟相对应的是地下王国的树枝像是老人的手指一样,象征着在红皇后的统治下,魔法世界的居民生活在一种恐怖的环境中,红皇后发动战争时的火海是就是居民恐怖的重要原因,表现了红皇后的暴政以及地下王国居民对安平的向往。

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渲染目标

艺术渲染是为影片主旨服务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艺术渲染的目标是实现童话与现实或者说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融合。

(一)魔幻世界蕴含着现实意义

《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自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受到社会世俗的束缚较少,能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因此该作品的人物造型夸张且语言、动作也充满了“惊奇感”。就故事本身而言,不管是主题还是人物,都具有强烈的魔幻性。但是,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也体味到蕴含在魔法世界中的现实性,这就使得影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现实基础定位于维多利亚女士时代,英国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当时的女性只有通过金钱才能够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森严的等级结构下门当户对成为恋爱、结婚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社会背景下真正的爱情是很难实现的。维多利亚女士时代女权基本无从提及,女性在结婚之前受到父权的支配,在结婚之后受丈夫的支配,人生充满了不幸。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爱丽丝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但又显得无能为力,当时对女性穿着有固定的要求,比如紧身胸衣、长筒袜,爱丽丝虽然讨厌这样的装束但是又不得不以这样的形象参加父母安排的订婚仪式。当时的爱丽丝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逃跑,魔幻世界为爱丽丝的成长提供了一条途径,那条奇怪的深洞也成为连接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通道。

(二)魔幻世界的成长与现实世界的爆发

在魔幻世界中,所有事物都具有自身意识,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不能解决眼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爱丽丝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真正地对面世界,面对自己。魔幻世界的表象与现实世界大不相同,但就其本质而言,双方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比如魔幻世界的居民受到红皇后的统治,爱丽丝依然受到压制,因此还引起了朋友们的怀疑,但是在众人的帮助下爱丽丝终于重拾勇气,拥有了战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心。在回到现实世界以后,爱丽丝不再妥协,拒绝了父母为其安排的婚姻去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向往的生活。魔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映射,爱丽丝在魔幻世界中实现了蜕变,这份勇气被爱丽丝带到现实世界中,以自我视角对社会、对人生进行重新的思考。影片中展现爱丽丝成长的另一个象征是屠龙的片段,斩杀恶龙在希腊神话中一般为男性英雄的标志性行为,爱丽丝这一成就的意义不仅在于战胜恶龙,更在于自我突破,获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力量或者自由。爱丽丝重获勇气的过程不是孤军奋战的,她帮助朋友们寻找遗失物,与恶势力做斗争,重构魔幻世界的秩序,这些经历对于爱丽丝来说是坚定信念与追求的过程,使其不管面对何种困难都能够正视强权,勇面挫折,实现自我价值。

(三)以魔幻喻现实

影视创作者对现实一词的理解是更为深刻的,他们都试图以一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对现实、对人生进行诠释,所以电影就是艺术与现实交织的产物。单独呈现的影片是不能称为经典的,影视创作者必须通过艺术转化将审美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升华。影片创作者对现实的观察相对于一般观众是更为敏感的,因此,影片表达不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多的要借助画面、音乐、对话等引导观众思维。影片的艺术性在于现实与思维的碰撞,关键是精神世界的具象化,实现艺术探索与现实重现。爱丽丝实现了成长与脱变,实现了对自由、平等、独立的追求,通过各种艺术渲染方式,影片的主旨展现地更为透彻,体现了主人公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实现。《爱丽丝梦游仙境》将实际生活中成年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寓于仙境世界,成年人受到了世俗的影响较深,有时不得不以违背自身意志为代价向社会妥协,以获取符合世俗观念的结果。爱丽丝也面临着如此的困境,但是爱丽丝经过冒险后找回了最初的生活动力,能够以内心的真实想法活出自我,不论对于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海报

[1][2](挪威)彼得·拉森.电影音乐[M].聂新兰,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4,207.

林 琳,女,广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6MDYB009)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梦游仙境魔幻
盛夏,享一场浪漫的“仙境”之旅
在梦游的象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魔幻与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梦游
漫步在冬日仙境
“魔幻”的迷惘
梦游东方
冬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