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思维意识,深化知识教学
2016-11-07黄海渊
黄海渊
摘 要:初中知识比高中知识简单,认知和应用知识过程中,学生应用更多的是习惯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性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经验及知识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来认知新知识的思维活动过程,随意性强。高一学年是学生不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节点。教学过程中强调不同的思维方式应用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课堂才会有活力,才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本文论述四种思维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定量思维;有序思维;意义思维;逻辑思维
一、定量思维
1.数据意识
准确书写化学式成为高一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起重视的内容。但由于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化学的整个教学进度和质量。教师会注意到“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则,但不会进一步强调这种规则是体现在化学式中不同粒子之间量的关系上,更无法将定量思维作为一种意识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条件意识
高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物理量,大部分在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中会接触到,如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微粒数、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密度。深刻理解这些物理量和分析这些物理量相关的问题都是定量教学要求的重点内容。公式是用定量思维分析这些物理量问题的平台。问题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涉及的研究对象有物质的量、体积、物质,还有隐含的信息即物质状态、温度、压力。对于刚学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的高一学生来说,这是有难度的,经常会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就是会漏掉某个因素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应用公式没有考虑到条件的限制。学生若能从影响物质的体积因素即物质状态、温度、压力角度全面综合分析,再根据公式V=n·Vm来处理数据,不管如何命题,碰到这类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应用定量思维时除了关注数据本身,还要综合分析数据所处的环境条件。
二、有序思维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化学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在“物质的转化”内容中,教材就对初中学过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要求系统地归纳复习。掌握化学方程式是高一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总觉得乱、多。单个方程式的书写可能还有规律,要记许多方程式,就没有了思维的方向。学生思考过程若能以物质的分类为思维平台逐一分析反应情况,写出的答案就会更齐全。
不同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过程都会遵循一定的思维顺序,只是因为某些人没有树立“有序思维”这种意识理念,才会不善于应用问题中潜在的顺序来解题。
三、意义思维
在必修化学1专题一第一单元中,学生要真正掌握概念是不容易的。如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点:水溶液或熔融、电离、化合物。其中对前提条件的理解:难溶的物质在水溶液中是有一定程度的溶解,溶解的部分是有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有的在水中不溶,但在熔融状态下是可电离的;对电离行为是否发生的可能理解: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碰到这部分内容,学生会经常做错题,是因为学习过程没有通过有意义思维来建构。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思维意识理念传递,促进学生建构有意义的思维知识体系,学生就会拥有活力无穷的思维源泉。
四、逻辑思维
一个问题分析过程的逻辑性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应用逻辑思维分析大多数问题,尤其是比较难的概念、原理。
五、总结
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支撑,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坚实有效,建构的知识体系才会更有生机活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核心,有意识地加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应用,才能真正深化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1]朱云娟.化学教学中应渗透创新思维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陈菊平.感悟苏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J].中学化学,201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