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丽:苗绣新主张

2016-11-07豆文君

当代贵州 2016年12期
关键词:苗绣纹饰苗族

豆文君

曾丽,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贵阳曾宪阳藏品博物馆)馆长。曾获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荣誉奖”。

结缘苗绣

“苗绣,你是我见过的最美霓裳。”曾丽曾在博客里这样写道。对于苗绣的迷恋与热爱,曾丽更多是受父亲曾宪阳的影响。

1976年,身为摄影记者的曾宪阳在一次采访中偶然发现,苗绣纹饰里竟然含有“鸟衔鱼(纹)”!这个曾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古老陶器上的古老纹饰。令曾宪阳兴奋不已。从对苗绣感兴趣到对苗绣痴迷,这一着迷,就是30多年。曾宪阳走遍贵州苗寨,搜集、整理出6000余件精美苗绣制品,其中大部分制作于晚清或民国时期。很多都是孤品和绝品。--

曾丽小时候常帮父亲整理搜集来的苗绣制品,渐渐也喜欢上了苗族文化,长大后还和父亲成了藏友。

父亲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建立一座专门的苗绣博物馆,并为此废寝忘食。耗费了大量心血。

“苗绣文化基因库”

2003年,长期劳累的曾宪阳突发脑溢血住院,曾丽接过了“重担”,找了几个助手一起继续整理父亲的藏品。

她对众多藏品进行仔细整理、分类,将那些出现在绣片和服饰上的各种图案、纹饰进行比对分析,并结合早年记录的苗寨老人对苗绣图案、符号的故事解读。将诸多纹饰所蕴含的文化故事及相关信息整理成文字,并进行系统归档……

前后耗时近十年,这些隐藏在苗装、苗银上的一个个散落的,看似毫无关联的纹饰,经过曾丽的悉心梳理,相互之间的脉络逐渐清晰,逐渐形成了一个分支众多而又相互关联的苗族文化符号图谱。对于这个成就,曾丽激动不已,将其称之为“苗绣文化基因库”。

曾丽说,以前看苗绣上的纹饰,觉得只不过是一个图形而已,色彩艳丽、图案抽象漂亮。但当这些图案不断在不同地域的各个苗族村寨反复出现,而且按照一定的样式被复制与传承。她觉得这些图案一定隐含着某种独特的含义。苗族老人们常说,苗族服饰相当于族徽,是不能变的,变了就是不认老祖宗了。正因如此,这些苗绣图案才会流传几千年。曾丽说,当你看到几千年传承下来图案,你会恍然大悟,其实这些文化符号不管苗族、汉族,不论东方、西方,总会有一个源头。苗绣就是这种源头的根。

2007年,曾丽用她和父亲的部分藏品成立了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并相继出版《苗绣》《苗装:重走一段百感交集的朝圣之旅》等书籍,以此对她的“苗绣文化基因库”进行更直观的展示。

创新传承

因为苗绣工艺的复杂,现在技艺高超的绣娘越来越少,对此,曾丽无比惋惜。她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把这种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2008年,曾丽注册了“苗疆故事”品牌商标,致力于苗绣衍生产品开发。她说,传统文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经过合理转换都可以得到传承。她认为,苗绣的精致、耗时、个性、手工、精神产物等诸多因素,完全符合奢侈品的属性。她决心把“苗疆故事”打造成中国本土的高端时尚品牌。

基于这种理念,“苗疆故事”系列产品无论是材质选择、产品设计还是工艺制作都精益求精。

每种产品先由曾丽的团队提出主题策划、故事脉络以及苗绣元素、纹样,然后与爱马仕顶尖设计师团队合作,进行二次设计创作,使之成为符合当下人审美并且实用的现代产品。曾丽的研发工作室设在北京,她说,在那里可以找到她想要的顶级品牌和设计师。

“要做高端品牌,既要具有当下的美感,也要赋予产品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曾丽说苗绣中蝴蝶纹、云雷纹、万字纹等图腾符号,都含有吉祥、护佑的愿望,把这些符号放在产品中,让产品的使用者感受到这种美好祝福,这样,产品的实用功能就被超越了。

“苗疆故事”高端文化丝巾,甫一面市就获得非常好的市场认同感,每条售价800元—2000元不等。消费者完全没想到“民族风”可以如此时尚而高端。

2012年,贵州“苗疆故事”顶级苗绣图案蚕丝围巾捧得“2012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大赛评委会高度评价该产品:集创新性、文化性、实用性、时尚性、市场可行性等于一体,详尽挖掘了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既突破传统工艺与制作材质的技术难题,又实现了民族文化精髓与时尚元素的融合。

“世界上从来不缺一张刺绣、一条丝巾,而是缺乏一种对产品追求极致的精神,很多原本创意不错的产品就是在粗制滥造中丧失了生命力。”曾丽说。

品牌更是如此。当苗绣中的文化元素成为时尚设计的灵感,传统文化符号就在现代生活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曾丽的目标,是将“苗疆故事”打造成中国的“爱马仕”。

猜你喜欢

苗绣纹饰苗族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蜡染的纹饰探讨
入寨出山 留住苗绣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补妆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