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戏剧《在底层》看高尔基的人道主义思想

2016-11-07陈彦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解放人道主义

陈彦会

摘   要:马克西姆·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剧作家,一生共写了20多个剧本,其独具一格的创作方式为无产阶级戏剧的诞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底层》创作于1902年,它是高尔基的第二个剧本。四岁丧父,十岁丧母,年幼的高尔基在儿时饱尝了人间冷暖。十岁起高尔基就接受了人间的各种磨难,他的童年与处在底层的劳动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在底层》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流浪汉们的日常生活为缩影,向我们展示了长期处在黑暗的政治压迫、精神专制下的人民大众惯性的忍耐与顺从。这些底层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活和自己的本性无论如何都将他们逼离自己的常轨,迫使他们堕落为社会败类,成为社会渣滓。13一方面,他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另一方面,则又揭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贫瘠以及他们自身固有的麻木性、奴性。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者从人道主义的高度出发,肯定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要求我们尊重包括在社会底层的人,将人们从麻木中唤醒,争取人们意志的自由解放,从而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关键词:人道主义;解放;人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70-02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并一直以此作为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武器。但是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制度本身面临着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他们所持有的人道主义渐渐蒙上了虚伪的外表。而高尔基所倡导的人道主义与其有着根本的不同。下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高尔基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否定虚伪的、空洞的说教

“人高于怜悯”。怜悯贬低人的精神本质。

剧中的鲁卡是一个基督教的游方僧,他是典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像陀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阿廖沙和《罪与罚》中的索尼娅一样,不断地对周围人鼓吹要忍受住眼前的困苦,死后才能升入天堂,上帝爱我们、主爱我们等等类似的说教。所以在索尼娅的感化下,拉斯科尔尼科夫接受了上帝的洗礼,亲吻大地。当法庭判米加流放西比利亚20年后,经过一系列的事件,米加这个恶棍,竟然精神上得到了复活,要通过苦难来洗净自己。《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看到了自己诱奸的玛丝洛娃时,也开始了精神上的忏悔与复活的路程。他为玛丝洛娃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接受苦难的洗礼,达到真正的复活。

《在底层》中的鲁卡与上述的人物一样,用空洞的说教来劝诫人们忍耐、接受苦难来获得最终的自由与解放。从第一幕起,鲁卡就对每一个受难的底层人说教。当面对生病的安娜时,先以表面上的和善让安娜减轻了心理上的距离。责备安娜自己走出去、扶着她回到自己的床位。这温柔的举动打动了安娜,让她觉得鲁卡像自己已故的爸爸。当安娜抱怨自已这一辈子除了挨打、受气没见过别的、没吃过一顿饱饭时,鲁卡安慰她到了阴间“什么罪也不会受了”,“死了就万事大吉,他们会把你引到上帝跟前去,说那个苦命的女奴安娜来了……”。当戏子说自己由于酒精中毒身体将要垮掉的时候,鲁卡对他说:“眼下酒病可以治啦,专门给酒鬼们开了一所医院,而且是免费治疗。”当戏子继续追问医院地址时,他却说不出来,反而告诉他:“你只要这么做:现在下决心!管住自己!别再任性——忍耐一时……将来一定能治好……那就可以复活啦!”当贝贝尔与别人发生争执时,鲁卡劝他到西伯利亚躲一躲,原因是贝贝儿是个机灵又壮实的汉子,西伯利亚是个遍布黄金的地方,那边需要贝贝尔这种人,他在那边也一定能找到出路。在作者笔下,鲁卡就是宣扬基督精神的代表,肯定现实的苦难,安与现实,与周围的世界相妥协,共度苦难,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解放进入天堂。高尔基在1903年的答记者问上提到:“鲁卡是同情人的,甚至作为拯救手段的谎言的代表,然而剧本里并没有真理之代表与鲁卡的说教对抗。而剧中的人物都是生活中的事实。”现实是不需要用谎言来安慰的。作者在第三幕给鲁卡安排了一个区乌克兰出走的情节,那里出现了一种新宗教,一种需要主赐予耐心并使人变好的新东西。如此安排剧情符合鲁卡的性格特征也适应了作者的情节安排。因为高尔基的人道主义是反对这些空洞的道德教化,他的进步之处在于同情下层民众的同时,试图唤醒沉睡的麻木的人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给出了人们一条自我拯救的道路,即相信人民的力量,底层的劳动者要奋起粉碎旧世界,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天地。拒绝安慰哲学,拒绝神经麻痹。拒绝一切的来世天堂等美好的精神幻想。

二、挖掘人身上的真善美

社会的不平等使得底层的人民只能生活在痛苦、黑暗、彷徨之中。政治高压、精神独裁使得他们没有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即便胸有大志,也无奈无路可走。社会给你设定了怎样的人生路,你就要按这个轨迹走下去。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其实,“底层”有着双重的意义,表面上就是剧中的人物所生活的地下室,实际上则象征了整个充满黑暗和压迫的俄国。高尔基以小见大,一方面控诉了社会的压制于黑暗,愤然谴责了对底层人民的不人道摧残;另一方面在怜悯弱者的同时努力发现他们他们内心深处姑且尚存的真善美,予以肯定并将其发扬光大。

剧中的克瓦什尼亚在去集市卖包子之前给生病的安娜留下了几个热包子并热情地关心病情;安娜虽与自己的丈夫百般争吵,可是还将包子留给丈夫吃,认为他是干活的人,该多吃点……戏子会把生病的安娜扶到过道里去,带她透透气;善良的娜塔莎亲自把鲁卡引到厨房里俺家休息;频临死亡的安娜在与鲁卡交谈后不忘表示感谢;贝贝尔真心爱着娜塔莎,可怜她的处境并决定保护她不受伤害;安那死后,可怜的克列士身上只有四十戈比,不够安葬的费用,克里沃伊提议大家都凑一下自己仅有的钱;当男爵嘲笑娜斯佳将《薄命因缘》中的爱情用来聊以自慰时,娜塔莎挺身而出,斥责男爵并安慰娜斯佳……总之处在底层的人虽然肉体精神上受到创伤,价值观扭曲变形,但身上总还有那么一丝美好的东西,在作者笔下被赞赏被肯定。通过深刻发掘被压迫在底层人们的美好的内心世界、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来激发人的善良的感情,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提出人性的自我拯救命题

我痛苦不安的爱着俄罗斯,爱着俄罗斯人民—高尔基。

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面对被压制被奴役的麻木的国民,面对令人窒息的黑暗的专制制度,高尔基在这就提出了对人的拯救,对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的拯救。用正确的信仰唤醒那些心灵麻木的人,唤醒那些被社会奴役、被压榨的人走出黑暗、走向新生。作品中包含作者的深切呼唤,呼唤底层人民为自己的生活奋斗!沙金作为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识破真理,反对安慰哲学,反对逆来顺受。当戏子决定去鲁卡所说的可以医治他疾痛的医院时,沙金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这是水里捞月,老头那一套话全是骗你的……压根没有那回事”,同时他反对单纯的怜恤人“叫我来怜恤你一下,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他指出鲁卡完全是因为心里怜恤那些人才说谎话的。他说:“人们常把谎话说的挺美,挺开心,给你鼓气勇气,提起精神……有些谎话是安慰人的,有些谎话是劝诫人的……一种人靠谎话支撑自己,一种靠谎话掩饰自己……”总之,人一旦相信谎言,相信精神上的麻痹,就会安于现状、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就不会想着进步,不会想着去过更好的生活,而是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的活着。所以沙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真理,一个自我拯救的真理:人就是真理!人要尊重人!人就该相信自己的力量!这也是高尔基对生活在底层的被奴役的人发出的呐喊!他想要唤醒人们已经濒临死亡的心灵。尽管哀莫大于心死,尽管他们对权力阶层畏惧、对天命顺从,尽管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力量。高尔基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呐喊,唤醒沉睡的心灵、唤醒人的自尊、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沙金在剧中对大家说道:“人是自由的,是伟大的,人有创造一切的力量!……人以外的东西,都是他的双手跟大脑创造出来的!”这里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对生活抱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只要努力只要创造只要改变,一切都有可能。人不能只是活着,还要学会生活,这是作者的基本态度。高尔基从人道主义的高度出发,提出一切以人为本,指出了改变社会现实的道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天地。“集体的威力,集体生活醉人的美,集体生活所创造的力量,这是作者相信的东西,也是作者所召唤的东西。”高尔基的很多作品都提出了人类拯救的这一命题。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看不到自身的美好,认为自己又丑又破。对自己所相信的东西缺乏尊重,把自己的信仰游戏化。更不用说他们会去起来反抗甚至去追求什么了。正是因为缺乏人性意识,他们不会想着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只能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继续像机器一样工作。没有一丝的人性的意识,有的只是软弱、怯懦和服从。她是僵死的、是没有任何活力的。有的只是一个外壳罢了。剧中的戏子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这是何等的悲哀!作者在可怜他们的同时,更希望那些患有精神疾患的人自己站起来自我拯救。用正确的信仰唤醒那些心灵麻木的人,唤醒那些被社会奴役、被压榨的人走出黑暗、走向新生。他时刻警醒我们:人,一定不能成为任何人的附庸,不能失去人之为人的使命。人,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

四、结语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面临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工人大批失业死亡,贵族资产阶级打着民主的幌子欺压人民。地主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 广大农民毫无地位可言。《在底层》这部剧就给我们真实可现的展示了当时广大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缩影。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无产阶级的作家,高尔基热爱人民、歌颂人民的美好的内心世界、愿意为人民献身,把人作为自己研究和表现的中心。在资本主义制度江河日下的状况下,从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倡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新社会,提出了一条通过人类自我拯救解放全人类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建华.高尔基短篇小说选(俄汉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黎皓智.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高尔基选集.戏剧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

[6]高尔基.文学书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7]帕威尔·巴辛斯基(俄).另一个高尔基[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

[8]陈众议.高尔基研究文集[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解放人道主义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跟踪导练(一)5
浅述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及特征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人道主义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