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益生菌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6-11-07王莉莉
王莉莉,朱 慧
(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早期益生菌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莉莉,朱慧
(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目的探讨早期益生菌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早产儿常规治疗和护理,并进行人工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24 h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连续14 d,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制剂。比较2组早产儿胃肠道动力、喂养不耐受、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大便频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肠内营养热卡达50 kcal/(kd·d)和80 kcal/(kd·d)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益生菌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吸收,显著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从而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减轻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的幅度,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益生菌;早产儿;胃肠功能;生长发育;喂养不耐受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我国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较以往显著提高[1]。但是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体质量不增长等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往往需要依靠肠外营养支持来维持生存,但是长期静脉营养可能导致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的升高,出现胆汁淤积等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影响其生长发育[1]。因此,在做好早产儿体温和呼吸的维持以及感染和出血的预防后,其喂养和营养供给方式成为儿科医师的临床研究重点,如何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3],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黏膜对外界的抵抗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益生菌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获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本研究探讨了早产儿应用早期益生菌干预后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改善情况,以期为改善早产儿的预后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 kg,出生后12 h内转入儿科,住院时间≥2周,出院前已完全经口喂养,体质量增长速度维持在10~30 g/d,药物治疗和氧疗均已停用的情况下,在室温环境中体温和呼吸维持稳定状态。排除标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等患儿。80例早产儿胎龄为28+5~36+6(33.65±2.23)周;男47例,女33例;出生体质量1.06~2.50(1.78±0.42)kg;分娩方式为顺产49例,剖宫产31例;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10(7.85±1.02)分。将上述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胎龄28+6~36+6(33.91±2.14)周;出生体质量1.20~2.50(1.81±0.53)kg;顺产23例,剖宫产17例;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9(7.94±1.30)分。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胎龄28+5~36+4(33.20±2.31)周;出生体质量1.06~2.45(1.75±0.63)kg;顺产26例,剖宫产14例;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10(7.63±1.24)分。2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暖、预防出血和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和护理,并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13年)[4]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2011年)[5],用同一品牌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人工喂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出生24 h内口服或经胃管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0.33 g/次,2次/d,温水冲服,持续服用14 d,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制剂。若出现喂养不耐受,可将奶量减少或停止喂奶等,但不停止益生菌的服用。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呕吐(频率>3次/d),腹胀(腹围增加1.5 cm以上),胃内抽出咖啡样物,胃潴留(胃内残余奶量超过前次喂养量的30%以上)。
1.3观察指标①胃肠道动力:记录2组早产儿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和每日排便次数、性状。②喂养不耐受情况: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过程中是否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和排便不畅等喂养不耐受的胃肠道症状,比较2组各症状发生率的差异。③营养摄入情况:记录2组肠内营养热量达50 kcal/(kg·d)时间、肠内营养热量达80 kcal/(kg·d)时间和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④生长发育情况:2组早产儿均于每天早晨同一时间用电子婴儿秤测量体质量,计算体质量增长速度和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并记录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体质量生长速度=(出院时体质量-入院时体质量)/住院天数,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出生体质量-降至的最低体质量)/出生体质量×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胃肠道动力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大便频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胃肠道动力情况比较±s)
2.22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 例(%)
2.32组营养摄入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肠内营养热量达50 kcal/(kg·d)和80 kcal/(kg·d)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营养摄入情况比较±s,d)
2.42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3 讨 论
婴儿的肠道细菌定植过程较为复杂,通常初始化定植约在出生后7 d左右完成,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又处于种类和数量不断波动的状态,直至出生后12个月左右才可以维持稳定。这是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肠道充满氧气,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量生长,而这些细菌的生长又大量消耗肠道内氧气,导致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在肠道内大量定植,随着辅食添加,饮食结构逐渐发生改变,肠道菌群从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发育成熟。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自身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且胃肠道菌群无法正常定植,这些共同导致其胃肠动力不足,消化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呕吐、腹胀、胃潴留和大便不畅等喂养不耐受的表现。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缺乏多样性的原因为[6]:肠黏膜发育不良,细菌定植条件欠佳,而且其出生后多在无菌培养箱中接受治疗和护理,环境较为洁净,肠道细菌缺乏多样性,尤其缺乏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另外,早产儿缺乏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量不足,为预防感染还需适当应用抗生素,这些因素使得肠道稳定菌群的定植过程较慢。目前较为公认的是,早产儿出生后以实现追赶性生长同胎龄的正常婴儿为营养目标,但是大多数仍无法达到这一目标[7]。因此,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改善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情况,促进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吸收尤为重要。
益生菌制剂是指含生理性活菌,可以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进入人体,并改善机体黏膜表面菌群或酶平衡的微生物制剂,目前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嗜酸乳杆菌等,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复方制剂[8]。研究表明[9-10],益生菌制剂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机制来改善胃肠道功能:①增强胃肠动力。益生菌在体内可通过代谢反应产生大量有机酸,刺激胃肠道运动,可有效促进胃排空,另外益生菌口服后机体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量显著上升,对胃肠功能产生良性影响。②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早产儿出生后的5~8 d胃内pH水平偏高,胃蛋白酶几乎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导致其摄入的蛋白质无法得到良好的消化吸收,另外,早产儿出生后胃肠道内各种酯酶、胆酸、乳糖酶等含量均较低,尚未达到足月儿水平,导致其对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均显不足,及早补充益生菌制剂可直接改善胃肠道菌群结构,还可将胃肠道内的寡糖有效分解转化为乳酸、醋酸等物质,以降低胃内pH水平,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③加强胃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以磷壁酸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再与兼性厌氧菌形成一道生物屏障,而这些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又在体内构成一道化学屏障,这些胃肠道屏障可较好地抵抗致病菌的入侵,并阻碍其在胃肠道的定植过程。另外,有研究证实,益生菌可有效刺激早产儿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提高免疫功能[11]。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是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复合制剂,本研究应用该制剂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大便频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益生菌干预可改善胃肠道动力,调节肠胃为生态平衡,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另外,观察组肠内营养热量达50 kcal/(kg·d)和80 kcal/(kg·d)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益生菌可改善胃肠动力,还可消化吸收肠道内多余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消化吸收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这除了与益生菌对胃肠道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关,还与其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厌氧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可降低胃内pH水平密切相关。益生菌的这些作用最终可促进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有利于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
综上所述,早期益生菌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吸收,显著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从而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减轻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的幅度,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探讨益生菌干预后早产儿的远期生长发育情况和相关不良反应,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1]王淑珍. 不同策略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8):195-196
[2]苏丽娅,苏秀兰. 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23):159-163
[3]乔木,张丽静,邱锐琴,等. 早产儿早期微生态干预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532-535
[4]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等.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782-787
[5]《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868-870
[6]张良娟,虎崇康,林燕,等.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2):171-174
[7]王丹华. 关注早产儿的营养与健康—国际早产儿喂养共识解读[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7):664-669
[8]于永慧,孙正芸,钱素云. 益生菌制剂在早产儿的合理应用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0):759-762
[9]王华,乔林霞,黄玉香,等. 早期补充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4(2):287-289;295
[10] 滑心恬,唐军,母得志. 口服益生菌对早产儿肠道耐药菌定植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6):606-609
[11] 佘志婉,徐碧红,薛立军,等. 益生菌对早产儿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9):557-559
朱慧,E-mail:zhuhui7259@sina.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9.013
R722
B
1008-8849(2016)29-3230-03
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