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社会组织?破解脱贫难题

2016-11-05向新华刘国军

当代贵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劳务难题贫困人口

向新华 刘国军

黄平县把社会组织作为创新农村脱贫工作模式,推动贫困户脱贫、空壳村脱壳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逐步解决农村脱贫攻坚四大难题,实现贫困户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一乡一企”破解就业难题。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各乡镇投资在200万元以下项目较普遍的现象,黄平借助“三变”改革,开展200万元以下项目实施情况的专题调研,研究推出“一乡一企”建筑岗位就业工程。由农村致富能人牵头,组织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组成建筑劳务公司,承接本乡镇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建筑项目工程,有效解决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

目前,新州镇等五镇均已成立乡镇建筑劳务公司,县域内投资在200万元以下建筑施工项目全部交由乡镇建筑劳务公司负责施工。条件成熟的“三变”改革试点村贫困户自发建立劳务队,如新州镇十里桥村建筑劳务工程队已承接15万元项目建设工程,贫困户成员除了领取每日的务工费以外,项目结束还获得人均2500元分红。

“一村一社”破解思路难题。针对贫困户想致富无门路、无技术的现实情况,黄平县在党建工作中明确“双脱”目标,并列入考评考核,按照每村5万元标准投入600余万元推进“一村一社”工程,以村为单位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解决贫困人口无发展思路的问题,今年底实现“村村建有合作社”、村村培育出适宜地方实际的主导产业。

野洞河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两个面积达900余亩的标准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农民以土地入股,按每亩每年不低于500元的红利进行分红。同时采取“3331”模式与贫困户抱团致富,即30%归合作社、30%归贫困户、30%用于奖励参与劳动的贫困人口、10%作为村集体经济。目前合作社每年交易资金突破1600万元,先后带动县内5个乡镇1600余农户发展种植中药材,使680户贫困户3000余人实现脱贫。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83个,吸纳3837户贫困户参与,参与率达62.5%,合作社运营资金总额突破4000万元。

“一户一贷”破解资金难题。为有效解决贫困户在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难题,黄平县农商银行积极推出“特惠贷”政策,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针对发展思路清晰、发展能力较强的,鼓励和支持他们贷款创业;针对发展思路不清、能力不强的,鼓励他们贷款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基础设施项目。野洞河镇万丰养牛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动本村22户贫困户,贷款110万元进行肉牛养殖,在保底返给每户贫困户每年2500元的同时,发放牛犊给贫困户饲养,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贫困户的投资风险。

目前,全县共计有1049户贫困户通过申请“户户贷”特惠贷款5370.38万元入股专业合作社或自主创业,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人一技”破解技术难题。针对贫困户无技术、贫困户家庭因学返贫的情况,黄平县中等职业学校在大力推行“民办公助”中职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推进教育扶贫,不断加大“公助”力度,把民办的黄平县中等职业学校办成黄平县脱贫攻坚技能培训基地。今年以来对进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的贫困学生实施“两助三免”,同时借助“春晖助学计划”“蒲公英计划”“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公益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实施农村“田秀才”“土专家”“职业经理人”培训计划,免费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和新型农业经营农民集中开展培训。今年共针对贫困人口“一人一技”工程开展各种培训6期,受益人数达到357人,其中312人获得劳动技能证书,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无脱贫技能的问题。(作者单位:黄平县委组织部 黄平县委办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劳务难题贫困人口
劳务派遣转向劳务外包的分析与思考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巧解难题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
健康难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