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大数据助力贵州革命老区精准扶贫

2016-11-05田唯扬

当代贵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老区革命精准

田唯扬

引导大众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切换劣势,开发打造升级红色旅游经济,转型发展山地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将“红色+绿色”产业分类细化,集聚于大数据平台共享推介,是助力老区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

在贵州革命老区实施精准扶贫,应以“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学习李克强总理2016年在数博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提出的“大数据是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大战略、大引擎和大机遇”讲话内涵,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抢占大数据先机,顺势唱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

精准绑定革命老区扶贫数据

要摸清老区贫困户的第一手可信资料,需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识别法,开展进村入户走访登记的识别行动,溯源确认致贫类型,确保建档立卡的精准性,防止伪贫困户出现。将老区贫困人口的家底、致贫原因、如何帮扶、谁来帮扶等信息做精准绑定后详细录入档案,全部集聚于大数据平台,一目了然谁家穷、有多穷、为啥穷。

针对因病因残及老年人等无劳动力致贫而脱贫能力弱的,核准后集中安置供养,为有劳动能力的提供公益岗位,要做到有底数并分轻重定时落实。根据移居新环境结合个人能力大小“量身”定制若干扶贫方案,分类扶助定向“输血”并引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自我脱贫能力,最终让移民乘着自己的致富指望,迅速切入脱贫攻坚主战场。

针对国家财政的扶助资金,计划需怎样扶,扶持多少个项目,必须逐一拉单子,明确每个项目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逐一销号,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贫困人口走,监督跟着资金走。

针对扶贫的实效性,建立脱贫成效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按生活质量的实质改善标准衡量,评估确定有多少贫困人口脱贫,多少脱贫人口退出去和多少真贫困人口纳进来。

针对精准扶贫的监督,需专职机关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和滞留扶贫资金或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立体防控,应运用大数据打造“党建红云”全治理链,自动预警提醒修正或推送预警信息跟踪显示,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精准扶贫前端,实行高压态势涤荡权力生态。即依托大数据的“块数据”轨迹回收记录,科学分析研判诸环节的权力运行过程,迫使用权者在“红云”眼下自觉放弃小算盘,真正做到“权在用,云在看”,全力保驾老区众创环境河清海晏。

升级资源优势增强致富后劲

作为红色资源大省的贵州,目前全省有重要遗址1580处,其中革命遗址1437处。为此,革命老区应抢占大数据先机,顺势唱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推介契机,以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旅游的长征文化系列景点13个和抗战文化等重量级线路和景点为延续背景。通过文学、音乐、舞蹈、摄影、绘画、雕塑、影视等全方位多层次艺术形式,将“内外兼修”的红色文化精品,融地貌文化、多彩民族民间文化于一体,进一步“补气养颜”开发提升,上档次做好各层面包装,打造成集红色经典旅游休闲度假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全面分类细化投入大数据平台共享推介。

侧重挖掘人文景观、纪念场馆、党史遗址旧址及党史类非物质文化遗址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吸引中外游客,力争把红色旅游经济成效打造为扶贫攻坚的新亮点,促进革命老区的贫困人口运用大数据“切换”偏远路遥的劣势。

转型发展山地生态扶贫农业

1998年贵州省划定革命老区以来至“十二五”时期,获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100亿元。革命老区各族人民秉承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永不言败的长征精神,从一穷二白渐渐发展到基本解决温饱并正在远离贫困。

要解决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除一如既往驱动工业经济发展,强力推进优势红色文化经济创收增值,还需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让农业经济发展势头应大数据为引领的贵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而动。将互联网融入农业生产,走“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发展脱贫路子,构建农业园区、旅游服务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系列以农兴旅、以旅助农的多元化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才会加速促进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在革命老区实施山地特色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扶贫,就是用大数据思维推动“红色+绿色”叠加产业的深度融合。主动迎合现代绿色消费、健康生活的时尚主流需求,充分发挥当地土壤、水、空气都无污染的环境,制定“互联网+新鲜”行动计划。

在促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先机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短平快”商品蔬菜、特色农产品等绿色无公害为标准的农业项目。将“食品安全云”打造成主要信息管理载体,推动电子商务、终端产品制造等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供求手段,加快形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让大众通过手机APP就能获取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原料、营养成分等基本信息。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的绿色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成为大众网购的“香饽饽”,以满足不同老百姓的民生需求,促进生态农业和旅游经济实现双赢效益,奋力实现老区人民如期脱贫“摘帽”。

强化科技意识夯实扶贫基础

要在贵州革命老区最基层实施“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实现大数据带动大扶贫、大扶贫促进大数据的互动互联,集结孕育新技术新产业的超值效应,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

要迅速推进大数据工程致力于老区的精准扶贫,需从六方面去厚植根基:一是需要促进老区人民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全力推动旅游、农业和各类经营主体树立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互联网+”意识;二是要注重老区顶层设计,要求各级政府制定明确的行动规划,突破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利用各类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实施基础共建,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是要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宽带、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在老区的普及,实现光纤到农户的全覆盖,降低信息资费标准,让老区群众愿意用、用得起、用出效益;四是推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懂得现代农业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服务人才,使精准扶贫实现既能“输血”又能“造血”的目标;五是需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和待遇落实机制,向海内外发出“英雄帖”,转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表达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渴望,吸引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网络信息人才投身老区大数据农业;六是需借助“农三代变身网一代”(农村大学生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和其对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情感,帮教父母“触网”,在老区快速建立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电商网点末梢系统,是精准扶贫革命老区成功的切入点,也是“互联网+红色+绿色”叠加互补效应的关键所在。(作者单位: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决策咨询处 责任编辑/任廷会)

猜你喜欢

老区革命精准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老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