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改模式探析

2016-11-05王文波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教改模式

王文波

【摘 要】本文通过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对教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双促进、双提高,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价值观 职业核心能力 教改 模式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题是以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道德境界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功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或岗位,具有相通性的、普遍适用和可转移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理念是教育部专家在借鉴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职业培训成果的基础上引入形成的。[2]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和发展趋势。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旨,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同步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着教学改革推进缓慢、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难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于偏重思想性和政治性,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着力不多。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期望对学生的人生方向和职业发展起到积极指导作用的教学目标无法完全实现。

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培训机构和各个院校也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育者专注于学生各种实用技能的培训和培养,强调“授业”、强调实用,期待学生能够在短时间、窄领域的培训中迅速成长成才,忽视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这种培养路径无疑走上了一条急功近利的错误道路。[3]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应是暴风骤雨的、快餐式的培养,而应是细水长流、浇灌式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

事实上,思政课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的。思政理论课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重在理论,重在“传道”,讲的是学生可以受益终生的真理,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重在“授业”,传授的是学生得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技能,是生存发展的实用技巧。“传道”与“授业”本质上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探寻到恰当的模式,采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目标。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教改的整体思路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旨,通过规划设计,将职业核心能力中的各个子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理论阐述为主、学生活动为辅,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双促进、双提高的效果。

1.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工作项目来完成教学,非常利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展开,将知识点分解细化,把相关的知识点、各项子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层层展开,推进项目的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把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理论灌输者,变身为项目的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4]例如: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一主题,设计“雾霾天气成因调查”这一项目,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搜集资料,对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污染现状、治理措施等进行分析,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唤醒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关注经济发展局势,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等。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必须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预习,对项目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要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需要项目团队进行精心的合作和配合。在项目实施环节,学生需要运用沟通协作的技巧不断提高表达力和表现力,这对很多学生都是极大的考验和锻炼。

2.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与人交流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开展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在课前教师精心准备案例,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独立的阅读分析,然后作出评判,分组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想与信念”的教学环节中,引入“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罗阳的事迹”为案例,设计“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项目,第一步,引导、确定主题,提出“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工作岗位上殉职,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支撑着他在工作岗位上忘我奉献?”由学生阅读材料,处理材料信息。第二步,组织讨论,由各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三步,进行能力的拓展。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升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力地推动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职业方法能力的发展。

3.运用情景体验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贯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哲学原理,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者氛围,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特定的情境,触发自身的情感和思考,从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产生心理上的感悟和认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重在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把一定场景虚拟再现,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由被动的教学对象,变身为课堂的参与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传导不再生硬刻板,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学生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也在特定的情境下获得迅速提升。[5]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重视与人沟通、创新进取等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非常全面,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心大有裨益。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内容的教学中,开展“今日说法”体验式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师选定法律内容,让学生选择相应案例,划分为案情情景再现组、主持人组、专家点评组、观众提问组等,课前进行精心准备,在教学中再现案件的经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90后一代的知识水平、创新力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展现出来,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学习法律知识、选择案例、收集资料、角色分配、模拟训练、课堂呈现、专家点评、回答提问等环节,都需要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去精心准备;各个环节的开展都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法律知识的运用,资料的获取、选择都是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课堂上展现的环节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学过程中运用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营造出的逼真场景,更是让课堂上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内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产生真切的心理认同。[6]实践已经证明,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时,科学恰当地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如同久旱的春雨浇灌大地,可以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探索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改的价值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模式探索可以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形成一套新颖的、富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使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为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第二,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双促进、双提高,成长为思想政治觉悟高、职业核心能力突出、“又红又专”、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乃至职业发展提供思想指导的作用,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职业发展融为一体的目标。

第三,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运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为关注学生的内心,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郭星、覃秉金、黄海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23期。

[2]邵艾群:《论英国核心能力开发的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3]祝爱芳:《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6期。

[4]邢海玲:《高校“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6期。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6]李玉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6期。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教改模式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