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年画的传承与传播
2016-11-05文/杨帆
文/杨 帆
地域性年画的传承与传播
文/杨帆
本文从南北方地域性的民俗文化视觉审美形态中分析了国内年画艺术的历史演化,尤其对地域性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年画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现代拓展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古为今用的年画艺术在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中应用性的途径和大众文化在社会美学导向的意义。
地域性;年画;月份牌
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文化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传统文化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深度研究,中国南北方地理、民族、经济发展等因素形成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因。在南北方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民俗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反映和传播工具,南北方的民间年画,深刻地反映了地域性的历史、宗教、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等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人文价值和艺术美学,其中南方与北方年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在断代史当中有着文化载体价值的研究意义,作为百年延绵不绝的历史画卷,研究其传承的形态、传播的途径,需要我们加以深层次的探索。
本文着重研究南北方地域性的年画艺术及其民俗文化的同异性,探讨其文化艺术传承与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分析其代表的社会大众性审美导向与功能;研究其在当代社会意识与思想精神的价值取向,以及南北年画在国内多元化产业应用项目中的拓展及其文化和经济价值。
年画艺术抱枕
年画艺术利是封
年画艺术扑克牌
一、年画的历史由来
“年画”一词出于清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书中新年十事一节里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可见,年画是民间艺人用以美化生活、寄托情感和理想的一种方式和媒介,曲曲折折地抒发着人民的思想与感情,歌颂正直与善良,继承了民族艺术的传统风格,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深受百姓的喜爱。
关于年画的由来,历史上还流传着一段小故事。出自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身体不适时,经常会做噩梦,并且在梦中常听到各种鬼哭之声,导致整宿失眠,白天又不能正常工作。身边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看到此种情况,甚是担忧,便主动要求全身披挂地彻夜守在宫门外,果然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后来,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遂想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妙计,即让画匠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以此来震慑四方,后来这种画像就被称为“门神”。
二、年画的演变----月份牌年画的辉煌
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明代已流行,清代木版年画的制作就更为普遍,至民国时期发展成上海的“月份牌”年画,是以时装或古装美女为主,早期作品附有阳历对照表或广告文字,通常为洋商广告所用。1930年后,才形成不附加洋广告的月份牌年画。这种形式适应了当时人们的欣赏情趣,因此,很受广大城乡民众的喜爱,在海外也颇受侨胞的欢迎,曾经风靡全国,尤其是上海,成就了当时一群海派艺术家,是中国年画的一个特别品种。
三、地域性年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分析
在当代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年画作坊每年仍在继续生产。其中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淮县杨家埠、四川绵竹、河北武强、开封朱仙镇、广东佛山的年画凭借浓郁的风格特征、强大的影响力及不断增长的产量闻名海内外。我国著名的民间史学研究学者王树村曾指出民间年画在创作中有三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到人欢喜。”这正是年画的优良传统,也是民间艺术最宝贵的价值。那么下面我们一起借着前辈的鉴赏要诀来欣赏下这几个地域的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最早出现于明崇祯年间,在吸收了宋、元绘画的精髓后,进一步借鉴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运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开创出一派活泼生动、喜气洋溢、极具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以宣纸印刷,用国画材料,年久色彩不褪色。
桃花坞,即今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以卖画所蓄购得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唐寅亦自号“桃花庵主”。桃花坞年画又有“姑苏版”之称,在吸收了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的基础上,兼用着色和彩套版,喜以紫红色为主调,集中表现民间生活中的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辟邪等内容。
出自于四川绵竹县的绵竹年画,常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以对称、完整、饱满的构图;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色彩;洗炼、流畅的线条;塑造出无数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佛山年画始创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主要以吉祥图案、辟邪迎祥、民俗民风、戏曲故事、历史典故等为题材,为新年或岁时节令装点环境、渲染气氛之用。作为中国汉族独有的绘画题材,深受中国广大农村老百姓喜爱。
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以丰满的构图、粗犷的线刻、鲜亮的设色、夸张的装饰营造出浓厚的节俗特色,成为民间年画中的领先者。题材上有别于其他地域年画对民间生活的大量反映,而更注重对时代、社会变革的表现。以表达普通民众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一改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饱满匀称的构图、浑厚强烈的设色、粗犷奔放的线条、古朴生动的形象,鲜明感人的情节,富有浓郁的装饰效果,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人民是最有智慧的,今天市场上又出现了许多设计新颖、形式多样的年画衍生品。如年画T恤、年画艺术利是封、年画创意笔记本、年画艺术扑克牌、年画艺术扇子、年画艺术抱枕等创意品。
这些新的年画艺术品,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结合了当今人们的需求。但是笔者认为,年画艺术要想取得像民国月份牌招贴画那样的欢迎,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融入当代人们的一些审美需求,应该赋予年画艺术一种新的意义和功能,或者说将它本身传承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变成当代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
结语
我们习惯在把目光投向传统艺术的同时,应该细心审视当下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并创造出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兼具的物品,抑或是开拓一种消费者需要却还未意识到的新需求。让我们在回顾年画艺术辉煌灿烂的同时,一起创造年画艺术更加美好的明天。
【杨帆,江西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