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分析

2016-11-05苏霞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高校体育心理健康

苏霞

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就业压力等,学生心理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交往障碍、精神萎靡、失落抑郁等。本文将对学生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体育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来,对治疗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治疗;高校体育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时期高校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会给他们带来重重困扰,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大学期间他们要离开父母独自外地求学,同时步入大学后在人际交往和学习环境方面相比中学时期会有很大不同……这些都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较大冲击,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促进人健康成长、增强体质,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份子,对塑造学生体格、强壮体魄、锻造毅力、适应环境、净化心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大学生平时上课睡觉、翘课、玩手机,一到考试就指望划重点,临时抱佛脚,会有什么学习压力呢?这只是少部分学生在校状况。大学生因专业不同所学内容不同,专业知识深而广博,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入门,学生在课下自己花时间去学习钻研,对于在高中时期习惯老师猛灌式方法,大学生对这种学习生活多少会有些不适应,在学习中表现出不良心理状况,比如精力不集中、效率低、没有学习兴趣等。

(二)情绪上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经历过大学生活后,思考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不再同中学时代一样只学习。比如会考虑是否考验、怎样择业、适合什么工作等,这些现实问题摆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面前较为棘手。其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很重要,有的人因为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经常会出现苦闷、抑郁的心理状况,久而久之,愈加沉默寡言、情绪低迷。

(三)自我认知方面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中国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群体,是年轻、活力、上进的代名词,不过部分大学生会出现对自己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自傲,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过高估计,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优越感很强。自卑,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长处,不敢表现自己,不爱与人交流,造成心理上的软弱。虚荣,部分大学生会有生怕别人比自己强的状态,过度在意个人荣誉,思想包袱过重,精神上时常处于紧绷状态。

二、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有助于大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

体育教育本身是积极、上进、活跃的代表,在接受体育教学中,可锻炼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慢慢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改变自傲、偏激的思考状态,正确对待周遭的事物,通情达理。形成有自信、自律、自强的良好个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一个胸襟开阔的人,不对他人有苛刻要求,懂得包容,乐于助人,相互理解。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较大突破,不再过度自卑、沉默寡言。

(二)有助于大学生思维活跃度的提高

大学生学习需要保持良好的智力活动,而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适有利于智力活动的创造。智力活动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当学生心情不佳,情绪沮丧时,容易胡思乱想、心事重重,就会导致精神涣散,思维能力下降。体育教育带给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将会让他们很好的解决这些困难,使自己时常保持一种乐观、镇静的乐观心态,这对保证智力活动会有很大帮助。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关于美的意识

体育教学中如健美操、交际舞等课程,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还能有助于学生个人美感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肢体动作,还有形体美、姿态美等,这些对学生的艺术创造也有很大帮助。同时通过体育教学,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跨出自我心理障碍,认识到与外界接触的乐趣,丰富校园生活。

三、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塑造的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的智能训练

大学生一般都是处于17-24岁的年龄阶段,这一时期正是智力发展的好时机,学生的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皆处于最佳时期。大学生通常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思维反应和活跃度较好,传统思维的束缚力较弱。智能训练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基础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问题特别对待,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对待,探索出与实际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既要训练基本的认识能力,也要训练综合能力,二者合一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注重体育教学的情感教育

心理健康第一任务就是情绪问题,情绪是展示心理状态的窗户,是一个人所有内在的外放。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中情绪生活丰富多彩的时期,往往也容易受到过多复杂情绪的干扰,所以情感教育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受到重视。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很好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保持朝气蓬勃的个人状态,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较高,对理性和感性的理解接近承受,但是由于特别情况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情绪问题上仍存在明显的弱点,表现在情绪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大悲大喜转换过快,难以控制等。因此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

(三)矫正学生心理和行为

大学生离开父母独自求学,但是在经济上并没有完全独立,对父母的经济依赖较强,通常会发生与父母思想不能一致引发冲突的状况;在大学里,人际关系的多样性让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冲突;自我意识的强烈导致在同学中人缘较差,情绪沮丧,不能自已等等,这些其实通过体育活动能得到很好解决。可通过对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学生在倾诉问题时要保持耐心和细心,注重语气和语速,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长期观察或者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四、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理论知识的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法:网络教学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和交互性,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及时的网络答疑,网罗所有学生,搭建网络体育教学辅导站。在这里,学生可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于不懂的问题可浏览网页查看,懂得体育教学的内涵和目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思维能力。通过互联网,学生可将自己不愿意面对面说出的心理问题在线与老师进行交流,很好避免了学生的尴尬。

专题讲座式授课:这一授课模式主要是针对选修学生,通过几个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学生了解保持健身的好处,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自主作业授课: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觉意识,通常会用到3-4个课时,老师讲学生分组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通过调研或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很好的巩固和铭记,结合实际来解决问题,也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

(二)实践课程的教学手段

网络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目前在高校中能普遍看到,通过校园网搭建的体育教学凭条,上传教学资源后,让所有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课程,并可间接性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根据学习大纲了解课程分布,分为线上学习和课外实践两部分,达到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效果。

个性辅导法: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老师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学,分为不同层次水平,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齐头并进,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生互导方式:老师一对一辅导学生是有困难的,根据自己学习的健身知识,学生间可通过互相学习的方式来掌握所学知识,相互指导、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五、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下时常发生,学生由于自身认知水平不够或者条件限制,对心理健康状况并不能有很好的认识以及寻找有效解决办法,体育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探索体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中的普遍性将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白震,赵军,高凤山,袁凤生.高校体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04):15-16.

[2]赵长录.大学生成才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中的渗透[J].四川体育科学,2012(02):10.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高校体育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摄影与心理治疗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