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两学一做”关键要回归初心

2016-11-05梅毅全中国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创造 2016年8期
关键词:治吏党性修养两学一做

文/梅毅全(中国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深化“两学一做”关键要回归初心

文/梅毅全(中国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领导干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应有操守,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作风上清正廉洁、事业上奋发有为。

深化“两学一做”关键是回归初心,要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加强理解和把握。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记自己是党的人

学习党章党规,目的是要认识到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听从党的指挥,维护党的权威;心中有党是我们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把心交给党,就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忠诚,就要像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对党忠诚,要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在一些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上,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努力把心中对党的忠诚外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成绩,外化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具体来说,忠诚于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自己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弄明白历史怎样走过来,今后该怎样走下去,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不能与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重视情感认同,明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治吏

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和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引起的情感体验,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培养党员干部对从严的情感,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对从严的价值认同,并寄予深情、充满向往。一是明白从严治吏是兴国之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四个全面”是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大势,而全面从严从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认清从严治吏的“严”包括严实的党建责任、严明的政治纪律、严改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党内生活、严抓的干部管理、严处的违法违纪、严建的党的制度。二是明白从严治吏是建党之要。新形势下,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种风气”侵蚀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从严治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既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所系,也是党员干部自身的使命所在,既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也贯穿于党的教育、管理、监督各个环节,是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三是明白从严治吏是社情所逼。当前,思想舆论多元多样,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两极分化相当突出,利益冲突较为激烈。所有这些都要求从严治吏,提升党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明白从严治吏是于己有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权不能任性,严格遵守党规党纪,使每位党员干部多了一层保护,少了组织的谈话、纪委的处分、法院的判决。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是爱,宽是害。强化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使领导干部无论八小时之内还是八小时之外,都受到约束。领导干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应有操守,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作风上清正廉洁、事业上奋发有为。

三、增强意志锤炼,弄清楚加强党性修养的长期性

意志是人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是人在强大的信念支持下产生的精神动力,是一种内心、精神、信念的品质。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通过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党内生活,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来增强政治定力、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把党性融入到血脉里、熔铸在骨髓中。培养党员干部的意志,真正把党性的要求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精神动力,并持之以恒地加以固守。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任何事情,坚持一阵子容易,坚守一辈子很难。加强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注重健全制度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一是在强化党员意识中凝练意志。坚持通过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时刻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是在品德修养中凝练意志。激励党员干部首先要“严以修身”,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道德上找准标杆,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底线,自觉做到经常反省,正心正德。三是拧紧党员干部思想开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深入阐释中国梦的内涵外延,深入讲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现实要求,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加强制度的系统性、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四是将党性修养、对党情感升华为 “一辈子”坚守。作为党的干部,只要走上当干部这条路,都必须始终按党的纪律规定来办事,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一件件地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一天天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有这种思想准备,更要有这种实际行动,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培育行为自觉,弄清楚怎么样担当

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认知、情感、意志的外在表现。培育党员干部从严从实“行为”的主动自觉,就是要按照从严从实的方向和路径,把党员干部对从严从实的认知、情感、意志转化为日常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担当和党性是不可分割的,讲担当就是讲党性,讲党性就必然要敢担当。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敢于担当负责,内涵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讲原则、讲认真、讲正气,认真履职尽责。一是对党和人民要忠心耿耿。党章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这不仅是对每个党员的政治要求,更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所谓“忠诚老实”,就是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谓“言行一致”,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以行动验证表态、用实践兑现承诺。二是对工作要尽职尽责。作为领导干部,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务必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见到成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三是对群众要满怀真情。领导干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也是领导干部能不能老老实实做人的感情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群众的忧乐为忧乐,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要敢于担当。勇作为、敢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成就事业的基本要求。强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勇于直面矛盾,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有权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同时,我们也要反对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的庸政懒政怠政等行为,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不当“太平官”。

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

猜你喜欢

治吏党性修养两学一做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宋清代“高薪养廉”的反思
“治吏”不妨“严”“弹”并举
朱其懿治吏恤民在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