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苏联的反面故事中认清从严治党治吏的极端重要性

2016-11-05王国忠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创造 2016年5期
关键词:列日涅夫赫鲁晓夫苏联

文/王国忠(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省社科联副主席)

从苏联的反面故事中认清从严治党治吏的极端重要性

文/王国忠(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省社科联副主席)

苏共的任人唯亲,不仅无情地结束了自己的辉煌,也残酷地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良好的政治生态既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也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

几十年累计听了上千场的讲课讲座,也作了七百多场讲学讲座的我,有一个切身的体会:精辟的道理+精彩的故事=经典的讲授,故事永远比道理好听、好记、好传。只讲道理,不讲故事,讲课讲座就会显得很空洞;只讲故事,不讲道理,讲课讲座就会显得很肤浅。只有既讲精辟的道理,也讲精彩的故事,才能拥有经典的讲授。

要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先进、更加强大,更加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既要努力学习一切先进政党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一切政党失败的沉痛教训。苏共失败的很多故事,我们应该经常讲,仔细听,用心品,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

1991年12月25日,红旗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冉冉下降,从此再也没有升起,苏联正式解体,苏共彻底垮台。曾经创造过许多世界级的奇迹和辉煌的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呢?原因固然很多,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来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长久积累的原因,也有当时眼前的原因;既有政党兴衰的普遍性原因,也有苏共才有的特殊性原因,其中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最致命的原因是当时的苏共已经在“老化、僵化、腐化、分化”这“四化”的路上走得太远,积重难治,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下面我们就用一些苏共的小故事,来回顾苏共“四化”的情况,以昭示我们的当下,以警示我们自己。

第一,苏共的老化匪夷所思,我们要始终坚持新老交替。苏共后期,老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几乎到了登峰造极、不可思议的地步。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接班;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当政;赫鲁晓夫“被退休”后,当然由勃列日涅夫当政。勃列日涅夫晚年以后,苏共进入了老人政治的时代,中央及地方领导干部老化问题非常严重。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苏共总书记契尔年科和安德罗波夫都是在医院里当选苏共总书记,也是在医院里短暂地履行总书记的职责,还是在医院里在总书记任上去世,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克里姆林宫发出了三次哀乐声,红场举行了三次国葬,苏共送走了三位在任去世的总书记。

终身制带来了老人政治。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选举出来的政治局委员,平均年龄为75.5岁,年龄最大的谢尔佩已经83岁;8名政治局候补委员平均年龄近70岁,年龄最大的库兹涅佐夫为81岁,靠这么一些走路都摇摇晃晃的耄耋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把党和国家治理好、建设好?

当时,在苏联群众中流传着一个叫《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笑话,类似于中国的小品,用来讽刺苏联的“老人政治”:

党代会主持人庄严地宣布:“苏共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大会开幕!”

主持人宣布第二项议程:“把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们抬进来!”

主持人宣布第三项议程:“请播音员替总书记宣读政治报告!”

苏共的很多高层领导,不仅不能自己走着进入会议室,连坐着讲话都已经成为很大的问题,这样的执政党、这样的领导机关、这样的核心领导层,会有生机和活力吗?能有效地治国理政吗?

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教训,一定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的任期制度和退休制度,着力选拔年轻干部,切实用好各年龄层的干部,绝不搞老人政治。在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问题上,我还是非常喜欢毛主席的“老中青三结合”。现在很不说“老中青三结合”,我估计主要原因是“老”这个字不太好,我建议我们改成“大中青”,所谓大,就是离退休还有五年左右时间的同志;所谓中,就是离退休还有十年左右时间的同志;其他就是“青”。一般的班子年龄结构,可以“大中青”各占三分之一,尽量增加年轻干部的比例,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年轻化,否则,不利于调动各个年龄层的干部的积极性。

第二,苏共的僵化随处可见,我们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苏共的僵化也非常严重,已经到了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地步。苏共的僵化,一是思想观念僵化,二是理论方针政策僵化,三是体制机制僵化。有这样一个乌克兰(当时的乌克兰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收割粮食的故事,很能说明僵化的程度。

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的粮仓,粮食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但是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田里的粮食要收割时,还需要报经莫斯科中央政府批准,因为报批程序复杂而且需要的时间很多,所以经常出现粮食因未能及时收割而烂在田里的情况。

苏共的僵化不仅反映在具体工作中,而且首先反映在理论方针政策上。苏共提了很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高骛远的口号。

1957年11月6日,赫鲁晓夫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讲话中正式提出“苏联15年要赶超美国”的口号。从此,“赶超美国”随时挂在赫鲁晓夫的嘴边,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到处说、随时讲。有一天,赫鲁晓夫到一个工厂去视察并发表讲话,在讲到“赶超美国”时,有个工人站起来,打断赫鲁晓夫的话,说:“总书记同志,我想向您提一个建议,行吗?”赫鲁晓夫被迫停下讲话说:“当然行,你说。”那位大胆的工人说:“赶上美国,我同意,超过美国我不同意。”赫鲁晓夫很奇怪地问:“你怎么不同意我们超过美国呢?”那位工人回答:“如果我们超过美国,那太不好了,太丢人了。”赫鲁晓夫更纳闷,接着问:“超过美国有什么不好?怎么会丢人呢?”那位工人回答:“一超过美国,我们就走在美国的前面,一走在前面,我的光屁股就会被美国人看见,因为我的裤子都是通的,我没有一条不通的裤子,自己的光屁股被美国人看见,您说丢不丢人,我的总书记同志?”这一问,问住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草草结束了演讲。

老百姓连好一点的裤子都穿不上,还想超过美国,你说滑稽不滑稽,你说僵化不僵化,你说好笑不好笑?

僵化的思想观念必然造成僵化的体制机制,僵化的体制机制必然造成僵化的方式方法,最终整个国家都处在毫无生机和活力的僵死状态下,怎么可能不解体,怎么可能不垮台?这个教训,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永远牢记、认真吸取。要防止僵化,我们必须做到“三个始终坚持”:一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永远做到与时俱进;二是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永远做到兴利除弊;三是要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永远做到破旧立新。

第三,苏共的腐化触目惊心,我们要始终坚持反腐倡廉。苏共的腐化问题也非常突出,已经到了天怒人怨、令人发指的地步。苏共的腐败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第一是特权问题严重,第二是任人唯亲泛滥,第三是以权谋私突出。在列宁和斯大林时代,苏共还是比较廉洁的,尤其是列宁时代,列宁本人就非常廉洁自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列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党也就紧跟领袖。在斯大林时代虽然已经有些特权现象,但是官员的廉洁情况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官员都很害怕斯大林,一般不敢胡作非为,谁搞腐败,斯大林看不顺眼,就随便找个借口,把谁就给杀了。苏共的严重腐败是从勃列日涅夫当政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是通过政变从赫鲁晓夫手里得到政权的,所以,不仅他自己很腐败,而且他也不太管其他官员的廉政问题。

勃列日涅夫这个人,自我感觉特好却实际功绩很差,经常恬不知耻地把自己与列宁相提并论,经常自己授予自己各种荣誉称号,他死的时候,需要派一个排的战士搬运他自己授予自己的各种奖章和奖状。勃列日涅夫应该说是苏共最糟糕的总书记,他对苏共的危害其实大于戈尔巴乔夫。说勃列日涅夫很糟糕,一是因为他思想特别保守僵化,二是因为他任人唯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三是因为他腐败透顶。勃列日涅夫任人唯亲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两个故事在苏联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第一个故事:勃列日涅夫的很多亲属都担任高官,自己的女儿和女婿都是中央领导。有一次,勃列日涅夫到一个自治州去考察,这个州的州委书记太了解勃列日涅夫,下血本投其所好,送了一个纯金做的勃列日涅夫雕像给他,勃列日涅夫非常高兴,如获至宝。勃列日涅夫视察结束回到莫斯科不到多少时间,这个送金雕像的州委书记就调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苏共的任人唯亲,不仅无情地结束了自己的辉煌,也残酷地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导致一个曾经非常强大的国家的解体和一个非常伟大的政权的失败,同时,给俄罗斯也留下了不少一时很难彻底根治的后遗症,现在的俄罗斯,任人唯亲问题也很突出。

普京总统曾讲这样一个故事来讽刺批评任人唯亲,说:一个俄罗斯公民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兵役局,准备让儿子去当兵。到兵役局后,这位父亲问兵役局的负责人说:“如果让我儿子去当兵,有没有当上将军的希望?”兵役局的负责人非常肯定地回答:“只要你儿子好好干,当然有当上将军的希望。”这位父亲接着又问:“那有没有当上元帅的希望呢?”兵役局的官员也非常肯定地回答:“没有任何当上元帅的可能。”这位父亲急切地问:“为什么啊?”将军回答:“因为元帅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

习近平总书记讲:“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任人唯亲和腐败堕落是孪生兄弟,如影随形,难舍难分,官员腐败堕落,肯定任人唯亲;官员任人唯亲,肯定腐败堕落,勃列日涅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第二个故事: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担任苏共高官之后,把在乡下的老母亲接到首都,勃列日涅夫非常得意地给母亲展示和介绍自己拥有的豪华的别墅、名贵的家具、高档的烟酒、高级的轿车。老太太看后,不仅没有丝毫高兴的样子,相反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心情沉重的老太太把儿子勃列日涅夫拉到房子里一个没有外人的僻静角落,非常不安和焦虑地说:“我的孩子,这些东西好是好,但是共产党来了怎么办?”

勃列日涅夫的母亲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看到了关键点,问到了要害处。我们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干革命时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如果共产党自己已经变成了“土豪”,那还真不知道要怎么革命、革谁的命?勃列日涅夫母亲的焦虑和不安是非常有道理的。

勃列日涅夫很像我们中国明朝的万历皇帝,明朝其实亡于万历,万历近30年不郊、不庙、不朝、不批、不见、不讲。苏共其实也是亡于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当政18年,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各种矛盾堆积如山,腐败问题日益严重,任人唯亲泛滥成灾,表面上稳稳当当,其实是危如累卵、积重难治,我们完全可以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源于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相当于中国明朝的万历皇帝,戈尔巴乔夫相当于明朝的崇祯皇帝。

现在我们有些人怕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怕反腐败影响社会稳定,怕反腐败影响政权巩固。这些都是杞人忧天。古今中外,因为不反腐败而灭亡的政权和政党多如牛毛,因为反腐败而灭亡的政权和政党迄今一个也没有。中国古代的王朝,大多都是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腐败堕落,腐败堕落招致灭亡。汉朝是这样,唐朝也是这样,清朝还是这样。几乎都没能摆脱“发展、腐败、灭亡”这样一个周期律。在这些腐败中,第一是政治腐败,第二是司法腐败,第三是经济腐败。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学习历史,切实吸取教训,千万不能“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反腐败既是保护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通过反腐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极端重要,良好的政治生态既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也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还是最重要的创业创新环境。因此,反腐败不仅有利于社会进步,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一些前苏联国家,其劳动力素质比我们高很多,许多都是大学生,自然资源也比我们丰富,为什么吸引外资没有我们多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腐败问题严重,政治生态不好,官员腐败、海关腐败、警察腐败、税务腐败,已经到了不送钱就寸步难行的地步。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谈何引资,谈何创业,谈何发展。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看到了一些问题,也发现了一些弊端,但是他没有扭转乾坤的水平和能力,以权谋私、特权盛行等情况,不仅没有好转,相反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演员出身、天性活泼的美国总统里根给戈尔巴乔夫讲了一个苏联的政治特权故事:某天,戈尔巴乔夫嫌司机开车太慢,抢过方向盘自己开车,并加足马力横冲直撞,还闯了红灯。很多行人责问交警:“这辆车在人流中如入无人之境,还违规闯红灯,你们交警为什么不阻拦罚款呢?”交警说:“我不敢啊!”行人又问:“这是你们的职责,为什么不敢?”交警接着回答:“因为车里坐着的人实在官太大了。”行人又问:“有什么了不起,官有多大?”交警低声说:“戈尔巴乔夫给他开车呐。”

这个故事未必是真的,但是,社会上流传这样的故事,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苏共的特权政治,而且也反映了苏联的干群关系。

第四,苏共的分化极其致命,我们要始终坚持团结统一。苏共内耗分化的故事,就更多了。促成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很多得力推手和骨干分子,原来都是苏共党员,有的甚至是苏共高级领导干部,比如,直接把戈尔巴乔夫赶出克里姆林宫的具体操盘人叶利钦原来就是苏共高官。

一位美国的苏联问题研究专家曾讲:“苏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发财的政党,搞垮苏共的不是别人,而是苏共自己。”美国人说的很多话,双重标准,霸权主义,实在听不成,但是,这句话还是说得很有道理的,一言中的,切中要害,入木三分。

猜你喜欢

列日涅夫赫鲁晓夫苏联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体制倒退及其严重后果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对赫鲁晓夫军事改革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