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格的共青团改革,背后有何政治考量
2016-11-04明日绫波
明日绫波
8月3日,《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由中办印发的消息出来了。事实上,这个文件在系统内下发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事儿还是很有说头的。
规格
共青团是所谓“群团组织”的一部分——还有工会、妇联等群众性团体组织。以群团这个整体来说,十八大之后,重视程度是非同一般的。
2014年底,中共中央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年,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而最近的新闻通稿里,则披露了这样的信息——这个改革方案,先后经过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全面深改小组会议、中央书记处会议的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则“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共青团改革指方向、定方针、提任务”。
换句话说,以共青团为代表的群团工作,其改革,从十八大之后经历了中共最高决策层的多次讨论、研究和指导,规格之高可见一斑。事实上我们知道,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多个领域都召开过座谈会;但像共青团这样,以整体方案改革一个系统者,并不多见。
定位
为什么如此重视共青团的工作?
重要性,涉及到定位问题。
众所周知,共产党起家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群众路线”;革命战争时期使共产党赢得人心、建设时期使国家振衰起敝,靠的也是共产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但毋庸讳言,当下的中国,官方和民间存在诸多的误解和矛盾,导致舆论撕裂,社会流动性差,公众对社会事件的有效参与不够,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这也就是习近平所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尤其在当下的中国,无论是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发展,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社会和谐稳定,说到底,都得靠群众、靠人民。这是根本的出路,更是共产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其中,青年的作用都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共青团为代表的群团组织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它既可以承接国家意志,又可以团结和发动群众。
《方案》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涉及到“未来”的组织——团员很多会成为党员,青年则会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团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问题。
更耐人寻味的一个表述是,“推进共青团改革,是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活力的重要举措”;以改革焕发活力是常见表述,而将其纳入“从严治党”的一部分,则并不常见。其特殊性不言而喻。
问题
既然要改革,就说明目前存在问题。用中央巡视组给共青团中央的反馈意见说,问题可以概括为“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用人民日报评论员2015年给群团工作存在问题的话说,就是“衙门作风”、“职能雷同”、“代表面窄”和“内容空泛”。归结起来,说的都是“脱离群众”。
去年7月,在群团工作会议之后,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也点出了这些问题的危险性:“如果共青团再不奋起直追,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会被青年边缘化、被党政边缘化,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这种“边缘化”:一方面,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处于边缘地位,无法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管理;另一方面,虽然是群众组织,但是在群众中处于边缘,端着官架子,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缺陷,向上应该打通政治参与通道,向下应该接近群众。这一方面要克服衙门作风,和党政机关保持区别,扭转群团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同样,也要避免群团组织内部人员的过度精英化,接纳和代表更多的普通群众。
破局
这次的改革方案,也能非常明显地看出问题导向,基本都是面向“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四化”在动刀。
比如,针对难出大院的机关化、行政化,《方案》提出,要在团中央精简机关行政编制,补充挂职干部,“不搞年龄层层递减”;同时,高度强调到基层去,“推动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建立完善团中央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干部摆脱文山会海、走出高楼大院”。
针对“贵族化”、“娱乐化”,则要在团中央领导机构中“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五湖四海,“不拘一格从党员、团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团干部则要直接联系青年,“每名专职、挂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兼职团干部直接联系10名左右普通青年”,把活动做实,经常性听取青年的声音,并与他们互动。
事实上,这样的动作已经在团系统内开展。去年9月,团中央就启动了首批386名团干部赴县级团委开展工作的行动,这也是团中央和团省(区、市)委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的地部分。他们计划,在两年分四批,每批选派1/4的干部派驻到县(区)团委工作4个月;首批的386人中,有48名局级干部、180名科级干部。
另一方面,团中央外出调研、蹲点、定点联系的制度也在建设。至于裁减编制、增加监督人员数量,上海等地的团改革已经提前实践总结经验了。
可以预见的是,以共青团的整体改革为先导,在未来,群团组织还可能会有陆续改革;而共青团的改革,则是其他群团组织改革的示范和样本。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共这一政党凝聚更大共识的努力:无论是“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还是“有力量”的工人,抑或是共和国未来的青年,都是在未来中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