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国家防控策略
2016-11-04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邓光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邓光明
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国家防控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邓光明
一、概要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及完整的皮肤传播,动物感染口蹄疫在病初表现为发烧,口流涎,1~2天后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出现水泡和红色溃烂,严重时蹄壳脱落、部位化脓。病毒有多种类型,包括A、O、C、Asia1、SAT1.2.3。口蹄疫感染谱广,牛是其指示器,猪是放大器,羊是贮存器,而且人也可以感染此病。
二、态势
目前仍是严重威胁世界畜牧业发展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传染病。FAO、OIE仍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首。目前的流行趋势是:各区域流行毒株,尤以POOL3明显呈区域融合趋势。
1.国外流行趋势。主要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和俄罗斯流行,以O型、A型流行最为广泛。
2.国内态势。特征是多种亚型共存,新毒株突发快传,疫情多点散发,无明显周期性、季节性,病毒宿主种间屏障缺失。近期流行毒型与毒株:猪 O型Mya-98、O型PanAsia、猪 A型。
三、难防控的突出问题
1.境外流行毒株频繁传入,需要识别,做针对性的防疫。
2.威胁毒株多,防控难度大,需疫苗抗原具广谱性。口蹄疫3种血清型6个遗传拓谱型(群)11个分支,给防疫带来很大的困难。
3.病原群体循环,不断变异带来新的免疫问题。
口蹄疫病毒宿主嗜性变异,种间屏障缺失。
4.持续带毒。动物的黏膜、奶水、精液、粪便、蹄部等部位都带有病毒,且病毒存活时间长。
四、国家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策略导向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明确提出强化优先防治16种疫病,其中FMD仍居首位。OIE已经通过认证我国防控FMD国家策略和技术路线 (2015.5.28第83届OIE国际代表大会第7次全体会议)——分阶段渐进式消灭该病。农业部也发布了关于Asia 1型FMD退出免疫监测评估,这是疫病防控重大成就。
五、疫苗免疫应用
要坚定免疫信心,优质的疫苗、科学的免疫才能保障动物的健康。保证疫苗免疫效果关键:适宜的首免时间、必要的强化免疫、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生产母猪免疫、适时调整免疫程序、警惿免疫干扰。
选优质的疫苗,规范的操作,冷链运输、贮存疫苗,保证动物生活的生态环境安全,科学的饲养管理,这些都是保障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
六、综合防控技术
要实行以生物安全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通过疫苗免疫保护易感动物,诊断检测疫情,流调预警,注重动物福利,养防并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实行区域性管理,废物及时处理,扑疫灭源,做好卫生消毒和环境控制多方面结合保障生物安全。(本文根据专家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