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为何如此懒惰

2016-11-04张连敏

科学之友 2016年14期
关键词:指点责任心习惯

文|张连敏

孩子为何如此懒惰

文|张连敏

现代家长大多对孩子的学习都尽到心,帮到底,可结果为什么是越帮越累?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懒惰?忙帮得多了,反而把孩子的责任心、意志力帮没了,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孩子成了要人踢一下才动一下的“皮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请来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练丽丹来给大家答疑解惑。

家长来信

练老师:

您好!我很为儿子的懒惰伤脑筋。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为他忙前忙后,每天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读书,铅笔要帮他削好,本子要帮他摊开,就等着孩子握笔把字落在纸上了,过后书包我要帮他整理好。每天早上我都会准时叫他起床。有一次我生病了,头很痛,但还是拖着生病的身子爬起来叫他起床。那次就因为叫晚了害得他上学迟到,他一回家就朝我大发雷霆,全然不顾我当时生着病。

等他上了初中,我觉得自己辅导孩子越来越困难,想放手让他管好自己的学习。可是这一放,他像脱了缰的野马,经常是当天作业不做完,一有时间就上网打游戏,一个学期下来,成绩直线下滑。于是我又像从前一样陪读,但他学习上懒惰、没责任心的毛病并没有改,只要趁我不注意,又溜出去上网吧打游戏,回来就撒谎说去同学家请教不会的习题了。被我揭穿谎言后,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现在真是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期待您的指导!

专家解答

西西妈妈:

您好!

看得出您是一位非常努力的母亲,您对孩子的学习尽到心,帮到底,可结果为什么是越帮越累?因为您帮得多了,反而把孩子的责任心、意志力帮没了,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孩子成了要人踢一下才动一下的皮球。

可是当孩子上了大学,还有人负责地推动一下吗?没有了。有不少上大一的学生,上了一年就成绩直线下滑,甚至不得已辍学,就是因为从小在学习上被父母约束、督促惯了,一旦没有了父母这个外在的推动力,自己又没有发展出内在的自我推动力,则很容易因为太过“自由”,任性地享受“自由”而任由自己的船驶向毫无方向的汪洋大海中而沉没。

家长帮得太多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形成依赖心理

孩子由于有家长这个“老师”在旁边指导,作业做错了不要紧,有人会检查;作业不会做不要紧,有人会解答;自己多玩一会儿不要紧,有人会来催。孩子从而养成依赖心理,也容易养成粗心大意、不愿独立思考、思维萎缩懒惰、做事拖拉畏难、自控力和独立性差等不好的学习品质。一旦父母无法胜任“老师”的角色时,由于失去了“拐杖”,孩子变得胆怯、被动、无主见、手足无措,不能独立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模糊责任界限

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何时成了家长的事?这和家长的主动有关。家长的主动造成孩子的被动,家长的积极造成孩子的消极,家长一个劲地推,孩子却往后躲,把本该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学习之事让位给了家长,孩子把责任悄悄转移到家长身上了还浑然不觉。“妈妈,我这次要是考了100分,你可得奖励我噢!”“你不给我买奖品,我就不学!”当一个孩子学习上习惯了依靠别人,那么他就无法心理“断奶”,无法自立自强,就像藤本植物总要攀附在别的植物上才能生长。

学习上帮孩子要讲方法

管住想帮忙的心,缩回想伸出的手。

俗话说:“懒父母,勤快儿。”要想培养一个学习上有责任心的孩子,就要自己少帮点,变“懒”点,克服自己想帮忙、想插手管的欲望,把伸出的手缩回来。孩子能做到的尽量让他做,比如收拾书包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不要怕孩子丢下什么东西而插手帮忙整理。父母可以把第二天书包里要装的东西列出个清单给孩子看,让孩子根据它来整理。父母只是从旁提醒、协助,而不是直接插手去做。就像是孩子要过河,不是抱着他过去,也不是牵着手过去,而是父母伸出一根棍子,让他牵着棍子那头过去。

陪读要适度有限,放手要循序渐进

如果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此时陪读还是有必要的。适度的陪读为的是督促孩子学习,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专注力、自控力等良好学习习惯。但陪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也要适度。这里给家长几个建议。

心在,但不干扰

陪孩子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干扰到孩子的学习。比如,不要坐在孩子旁边盯着、看着孩子做作业,那样会让孩子认为你就是最简捷的解答问题的工具,这样就懒于思考了。此外,这样能避免父母自己随时纠正孩子,因为老盯着孩子写字或做题,就会忍不住去立即纠正,甚至还会批评、指责,这样反而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可以离孩子远点坐着,自己拿本书看,孩子需要的时候再过来,或者等孩子做完了你再检查。

指点,而非指导

指点和指导是有区别的。指导是较系统地给孩子讲解学习内容,而指点则主要是点拨,是在关键的问题上点到为止,毕竟家长不是老师,大多不具备像老师那样系统传授知识的能力,所以系统地指导也没必要。而指点,则能给孩子留有余地去思索、去探究。学习内容要靠孩子自己去掌握,而学习方法父母可以提供,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其培养。

陪读的目的是为了放手,家长千万不要忘记目的。陪读是为了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比帮助孩子提高分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帮助其培养独立的学习习惯,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所以,陪读一开始就是暂时的。

西西妈妈,上述是给你的建议。相信你除了对孩子学习上的懒惰感到苦恼,孩子在生活中的懒惰也让你头疼,当一个人懒惰成性时,无形中就把这种习性蔓延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父母爱孩子,也要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管理生活的习惯,要坚定地改变你原有的习惯。这样,你自己不会再这么累,孩子也会在学习上受益,还能促进他各方面的成长。

猜你喜欢

指点责任心习惯
责任品格培养
豆豆的指点
上课好习惯
不要指点别人的人生
指点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好习惯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