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红色文化活力迸发
2016-11-03高禄峰袁绍阳
高禄峰 袁绍阳
“十二五”期间,瓮安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民生事业持续向好、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展现出强大发展动力。
“十二五”的五年,对革命老区县瓮安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黔中大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9亿元,年均增长16.5%,是2010年的2.4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7.56亿元,年均增长47.8%,是2010年的7.1倍;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全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5公里,成为黔中交通“大十字”,行政村100%通油路(水泥路)、100%通客运车,率先在全州开通农村公交;
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9.12平方公里扩大到2015年的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2.5%提升到2015年的49.58%,超全省平均水平7.58个百分点;
民生事业持续向好,全县考上二本以上学生五年累计达7242人,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124元、8324元,年均增长16.87%、15.56%,是2010年的2.2倍、2.1倍;贫困乡镇全部“摘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5%以上;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获国家级先行先试改革试点,11项重大改革列入省级试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经验和“5531”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殡葬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效运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初见成效。
统筹协调绿色发展
经济社会稳中向好
工业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瓮安县通过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和“双服务”大行动,着力破解企业发展政策落实难、项目落地难、要素保障难等“十难”问题。
2015年,全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1.2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1.9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7倍、3.9倍;全县工业企业由“十一五”期末的43户增加至308户,其中包含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2个100亿级企业。
瓮安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千亿级产业园区,被认定为贵州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新型磷化工示范基地。园区基本形成“三纵三横”道路骨架网,完成路网建设30余公里,建成核心区面积25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153户,投产108户,达产77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9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8亿元。
全县农林产业基本形成以茶叶、生态畜牧业、辣椒为支柱和以烤烟、精品水果、中药材为辅助的产业形态。201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1.8亿元,年均增长14.3%,是2010年的1.9倍;完成农业增加值17.8亿元,年均增长6.2%。
茶园面积从2010年的9.5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19.16万亩,实现产值2.26亿元,瓮安白茶荣获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辣椒种植由2010年的9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20万亩,实现产值7.28亿元,是2010年的2.4倍;烤烟种植面积连续5年稳定在4.5万亩以上。猴场、建中、岚关等7个省州级农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4.3亿元,实现产值30.9亿元、销售收入25.85亿元;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6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8个。
加强石漠化治理,抓实厂矿污水治理,抓城镇垃圾处理,完成造林23.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荣获“2015年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路通,发展就会更顺畅。截至2015年底,瓮安县建成公路通车里程2261.7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通客运车。同时,建码头、建渡口、建水库,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进一步优化改善县城供水水量和质量,实现通信网络、宽带(含无线宽带)、无线语音电话全覆盖,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实施城镇建设项目200个,完成投资120亿元,朝着黔中经济区次中心城市迈进。
新建、改扩建城市市政道路60公里,城区“四纵十八横”城市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开工建设清涟湖湿地公园、龙坑公园,新增广场11.2万平方米,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开展西门河河道治理,实施棚户区改造7234户。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猴场镇被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珠藏镇升格为州级示范小城镇。
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9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达98.9%。
同时,全面实施教育“9+3”计划,改造薄弱学校,实现村(社区)幼儿园全覆盖;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6804人。完成城乡低保提标核查调整工作。实现遗体火化率、规划区集中治丧率、入葬公墓率“三个100%”。成立全省第一家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县综治办被命名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此外,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瓮水长歌MV”获贵州省政府电视文艺三等奖;草塘火龙等传统舞蹈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幸福进万家·瓮水长歌文化精品乡村行”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县图书馆、文化馆分别通过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一级馆评审;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辞赋之乡”“中国龙狮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连续三年成功承办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及黔南州第五届旅发大会、黔南州第四届运动会、猴场会议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等盛会赛事。
坚持深化改革
提升行政效能
“十二五”以来,瓮安县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53项,委托(下放)乡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2项,被列为全省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唯一整县推进试点县。实施两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县23个乡镇调整为13个乡镇(街道)。
经济开发区与银盏镇实现区镇合一,由财政每年预算1亿元支持发展。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实现乡镇“分灶吃饭”;率先在经济开发区设立金库,引进中国银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入驻,使全县金融机构增至8家、合作金融机构增至15家以上,实现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全覆盖,成功创建“贵州省农村金融信用县”。
实施三年融资计划,累计完成融资70亿元以上。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注册登记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巧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杠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逐步向公共资源交易、文化旅游、司法体制、教育、医疗卫生、食品监管等社会事业延伸。
同时,向社会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群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通过推进廉政建设,启动“两个责任”与干部正风监督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民生监督,开展专项监察等提升行政效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回首“十二五”,瓮安的发展速度一年比一年快;展望“十三五”,瓮安各族干部群众势必拼搏奋进、砥砺前行,不断书写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篇章,全力以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