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小康提供坚实水资源保障
2016-11-03陈贵忠
陈贵忠
黔南州建州60年来,水利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共建成骨干水源工程298个,增加蓄水能力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94.2万亩,治理河道总里程长达282.12公里,水电站装机累计达75万千瓦,解决421.5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利保障支撑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五大跨越发展:
建设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现代水利建设模式逐步走向成熟。60年来,全州水利建设经历了以“掘地为塘”为主,到以兴建水库增强水资源控制能力为主,再到增加人畜饮水、城乡供水等内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历史变迁。水利建设摸式由传统的服务“三农”逐步转为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现代水利建设摸式逐步成熟。
水利投资逐年增长,水利基础设施逐步走向完善。水利投资呈梯次增长,共完成水利投资157亿元。特别是“十五”以来,水利建设规模空前,投入逐年增长,总投资达146.1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呈“井喷”态势。到2015年底,全州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98座,是改革开放前的1.6倍,水库总库容达87556万立方米。先后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渴望工程”“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累计投资17.89亿元,实施项目5429个,解决了421.5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河道治理成效显著,全州中小河流治理长度累计达282.12公里;小水电建设突飞猛进,建成水电站136座,装机容量达到75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分别是“九五”时期的5倍和4.85倍。
防汛抗旱水平全面提升,防灾减灾体系逐步走向完善。60年来,全州防汛抗旱救灾工作逐步由控制向管理转变,形成了完善的科学防控水旱灾害体系。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州积极落实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责任制,修编完善水旱灾害、水库防洪、山洪灾害等各类应急预案,加大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力度,建立州、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防汛抗旱救灾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先后成功应对了2000年、2007年大洪灾,2008年特大凝冻灾害,2011年、2013年特重旱灾,2015年强降雨等极端气候灾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防灾减灾目标。
水利改革全速推进,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主旋律。60年来,全州持续推进水利改革,尤其以“十二五”以来的改革成效最为明显。完成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初步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建成都匀剑江河、惠水涟江等一批备受称赞的水生态项目。建成罗甸千岛湖、长顺杜鹃湖、瓮安朱家山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分别在瓮安、惠水、荔波连续举办三届“水生态文明·黔南论坛”,打造出一张黔南州生态建设的水生态文明名片。
治水理念与时俱进,科学治水管水机制体制逐步走向成熟。60年来,全州水利工作思路发生了五个方面的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由单纯的水利建设向全面的涉水事务社会管理转变;由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务一体化理念转变;防汛抗旱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今后五年,黔南州水务建设总投资预计将达到340亿元,力争建成100座大中小型水库、治理100条河道、改善10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条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作者单位:黔南州水务局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