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舞蹈表现力差异性研究

2016-11-03桑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差异

桑田

摘 要: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观众在观赏到有情感表达的舞姿中,受到舞蹈情绪的感染而得到美的享受。中国古典舞和西方古典舞由于生存环境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在各自的舞台表演上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要求和表现特点,本文首先概述了舞蹈表现力的内涵,接着以《竹梦》和《天鹅之死》这两部作品为例,阐述了中西方舞蹈表现力的具体差异。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 西方芭蕾舞 差异

舞蹈表现力的内涵

一个好的舞蹈,是多方面的集合,除了有好的编导手法外,还必须要用规范的动作去展现舞蹈的风格,可以说舞蹈的成功从题目开始,就与编导、演员,到风格、技巧、服装、舞蹈背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作品就会有瑕疵。舞蹈表演讲究生动传神,这就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将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的动作、造型表达出来,使欣赏者感受到舞蹈中所要传达的神韵。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是以固定的物体为载体来抒发主体胸怀的,而舞蹈则是以人的身体为载体来传达情感,运用具有动态的、美化的人体语言来展示着舞蹈内涵。动作是构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舞蹈的形式美是欣赏着接受并喜欢舞蹈的最重要原因,如果舞蹈不具有形式美,无法通过富有美感的动作来向人们传情达意,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也应该有的生命力,要想实现舞蹈的形式美就要求舞蹈表演者具有较强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

中西方舞蹈表现力差异

舞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酝酿出了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由于生存环境和发展历史不同,各自的舞台表演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要求和表现特点,本文将《天鹅之死》和《竹梦》这两部作品作简要对比,扼要说明中西方舞蹈的各自特色。

1.群体中的自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国的舞蹈大多是欣赏、娱乐的功能,表示身份的礼仪,上层社会的舞蹈,多表现的是典雅庄重的感情,雍容华贵,但也缺乏生命力,而民间的舞蹈则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舞蹈体现的是集体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目标要服从集体的价值目标,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需要牺牲个体的利益来实现集体的发展。就如林怀民先生创作并推出的舞蹈作品《竹梦》,该作品采用魏晋南北朝歌舞并举的舞蹈形式,作品共分晨雾、春风、夏喧、秋径、雨霁、午夜与冬雪七个章节。作品用华美的舞蹈语言诠释着对生命的热爱与真诚,开场时,灯光渐亮时,在悠悠的箫声里,只见满台青竹,一白衣人盘腿打坐,神态怡然闭目吹箫,箫声缭绕于竹林之中,引出白衣白裤白裙的男女舞者,在竹林中穿行起舞。舞终前,吹箫人又到原地盘腿打坐,悠悠箫声里,大雪洒满一地,全体舞者执帚扫雪,舞台帐幕全部升起,后台尽显《竹梦》先前所营造的如梦场景,仿佛宣告梦幻易醒,人生无常。在这部作品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与中国文化崇尚集体利益的原则不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发挥,这种文化同样影响着西方的舞蹈。西方人自幼所受到的教育就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芭蕾是一门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高雅艺术,芭蕾保留着古希腊、古罗马那种对上天及日月的敬仰,追求独立的人格、向往自由、崇尚运动及健美的体格。西方芭蕾艺术的体态表现出的审美特征与东方舞蹈截然不同,它要求舞者修长的形体线条、要求动作中四肢有延伸的感觉,在舞蹈表演中不但有脚尖站立、腾空大跳、向上托举等高贵、典雅的舞姿,所有的动作力图摆脱地球的引力、极力向空间升腾等,是芭蕾艺术呈现出自信、张扬、高贵与支配一切的强烈人文精神。芭蕾的轻盈飘逸、热情奔放的美学标准体现了西欧这种向上升腾、超越自我的艺术形态。《天鹅之死》就正好诠释了西方舞蹈中的个人主义。《天鹅之死》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童话,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西方舞蹈中的经典剧目,开场时委婉的大提琴从一泓碧蓝的湖水中牵出一只受伤的天鹅,身着白衣短裙的天鹅姑娘,以娴熟的足尖碎步飘在似仙似幻般的水面上。大提琴厚重的音色和娓娓的情思像一缕清风、轻轻地吹过湖面。银光闪闪的涟漪、小心的托着那只天鹅,她转过身,昂起那高贵的头,展开双臂,?向着星空、说出她生的欲望。她勇敢地向生命抗争,然而,受伤的躯体仿佛支撑不住那永恒的美丽;高傲的颈部慢慢地垂了下来,双臂仍然努力地向上寻找平衡,使出全身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离湖面,但最终因精疲力竭而倒在了湖面上,即使在生命的终结,她依然在颤抖中抬起一只翅膀,遥遥指向天际,在舞蹈表演形式上有独舞、双人舞、群舞,表现的是人类对生命的渴望。

2.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谐与冲突

几千年来,无论是中国古人还是西方的古人都在与大自然斗争着,都渴望征服自然。中国古人在与自然较量的过程中发现,相比于自然,人类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意识到人类要顺应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这体现在中国的舞蹈中就是舞蹈动作内敛,温婉含蓄,不喜形于色,以扭腰出胯为特征,如中国舞蹈中的“山膀”“云手”等动作,其原始含义是表现山的巍峨和云在天空中流动变幻的形态,但舞蹈家将二者结合运用于中国古典舞“身韵”建构中,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审美韵律。《竹梦》的动作舒缓,“卧鱼”“鸟龙绞柱”等具有曲线美蹈动作通过拧、倾、圆、曲,将身体扭拧的如同麻花卷,形成“力”的内敛,舞姿和身法都遵循圆的规律,体现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西方由于受自身地域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开放、探索的民族性格,表现在舞蹈当中就是舞蹈表情则较为张扬,激情四射,充满了冲突和对抗。舞者的一举一动都包含着他们无法抑制的情感宣泄,看起来十分的激烈。《天鹅之死》中伴随着悠悠的大提琴声,舞者通过上身的手臂波动代表着天鹅的翅膀,配合脚下的碎步从舞台中旋转出来,它已经筋疲力尽,仍竭尽所能想再次飞向太阳,濒死天鹅对重新振翅的挣扎渴求,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舞者伴着音乐身体旋转划出优美曲线,这是天鹅用生命在起舞,泪水将她的面庞洗礼,留下了她最后的骄傲,羽翼让她的身躯神圣,伴随最后的自尊,带着微笑离开。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归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天鹅之死》中舞者运用高超的舞蹈技巧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为人们呈现出濒临死亡的天鹅渴望振翅飞向天空的画面,表达了人类与大自然相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审美心理——意境与形象

舞蹈是表现人的诸多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中国舞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在古代人们认为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只有把握住了舞蹈的“神”舞蹈的“形”才会有意义,“神”是指舞蹈所要传达的意境和内涵,而“形”是指舞蹈的外在表现。中国的舞蹈往往通过形形色色的舞具来展示其所蕴含的感情,拓展舞蹈的意境氛围,特定的相关环境背景下、配以相适应的乐曲、由身体条件相符的人用特有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特定的人物(或别的物种)的情感变化。中国文化带给中国人一种哀而不伤、乐而不狂的审美心理,这种中和的心理在中国传统舞蹈的情感表达之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中国舞蹈是一种纯艺术化的形式,表达的是舞者精神层次方面的东西。《竹梦》的音乐以古琴为主,注重表情,强呼吸,舞者挺拔的身姿伴随着音乐的律动,时而轻缓时而肃杀,如风吹竹动般刚柔并济,将舞蹈中所蕴含的感情渗透到每个动作之间,一举手,一投足,都让观众沉浸在舞者所营造的竹梦之中。

西方的舞蹈往往侧重于展示人的肢体律动所产生的感性美,很少借用舞具来传递情感,它注重写实,更具有形象性,常常是对于真实生活中动作的模仿及其演变,强调真实,着力突出人体的美。《天鹅之死》中伴随着水银泻地的旋律舞者飞快地从舞台的一端旋转出来,清冷的灯光营造出童话一般的梦境,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和造型来表达感情,舞姿完整,动作具有延续性,展示着表演者高难度技巧与个人风格,通过音律的起伏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4.人性观——完美与瑕疵

中西方舞性思维的不同特点,还深刻地影响着中西方舞蹈作品的不同品味。中国的舞蹈侧重于手上动作,光是手指上的就有:兰花指、点指、轮指,剑指、虎口等之多,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就更为丰富了。《竹梦》中的舞蹈动作以手部为主,手掌的动作有山膀、按掌、托掌、山膀按掌、托按掌、顺风旗,舞姿身法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通过腰的摆动和脊椎的屈伸来完成提、沉、冲、靠,拧等动作,足部的动作以勾、绷、开、关、内翻和外翻为主。

西方舞蹈提倡思想解放,个性张扬,不回避社会现实,他们将对现实的思考和观察,去舞蹈化地进行处理,以练习脚下动作为主,上身的动作较少。《天鹅之死》采用幻觉、梦境、意象化的手法,运用婉转的音律、素色的硬纱蕾丝舞裙来配合剧情的发展,舞者双臂相叠,脚尖踮起,面部表情与动作相协调,显示舞者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是膨胀的,都是向外延伸的,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已然站立不住,右腿向前一滑,左膝着地,合上翅膀与世永别,它的左翅仍微微颤动了一下,尽力指向天空,渴求挣脱大地的束缚,用灵魂去触摸天空。所有的动作都是由腰部向外展开,通过舞动的足尖、举重若轻的腾挪跌宕,展现人类对于自己身体极限最诗意的挑战。

结 语

舞蹈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可以用人体的动作表达那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复杂情感,它是人类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比较中西方舞蹈表现力差异,可以发现,舞蹈表现力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的大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

参考文献:

[1]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吴兰:《舞蹈表现力与艺术实践的交错关系》,《文化月刊》2009年第8期。

[3]曾珍:《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研究》,《大众商务》2009年第12期。

[4]顾芳:《舞蹈的表现力》,《剧影月报》2010年第3期。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