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信箱

2016-11-03

摄影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宾得理光立体感

问:我想买一台随身携带的口袋机,本来看中了索尼黑卡TM4代,但这台机器太贵了,要5000多元,请问有没有与它差不多大小、性能类似的相机?

答: 索尼黑卡TM系列的确是目前性能、功能都非常出色的便携口袋机。其最新型号CyberShot RX100 Ⅳ要5500元以上,的确很贵。市场上性能、尺寸与它接近的相机也不少,近两年的有索尼CyberShot RX100 Ⅲ、佳能PowerShot G7X MarkⅡ和富士X30,如果考虑采用固定式定焦镜头的相机,理光GRⅡ和富士X70也可以考虑。

如果购买变焦镜头相机,索尼DSC-RX100 Ⅲ和佳能Pow-

erShot G7X MarkⅡ都是不错的选择,索尼DSC-RX100 Ⅲ功能、性能与索尼DSC-RX100 Ⅳ基本一致,仅有很小的差别,价格低了1000元;而佳能PowerShot G7X MarkⅡ虽然没有电子取景器,但镜头变焦范围更大,价格比索尼DSC-RX100 III便宜了500元左右,各有长短。如果不在意定焦镜头使用略有不变,理光GRⅡ和富士X70也不错,其中理光GRⅡ性价比更好,而富士X30虽然功能不错、价格最便宜,但体积、重量略大,便携性不好,感光元件尺寸和像素也最低,个人不建议考虑。

问:我想买一台全画幅数码相机,看中了理光宾得K-1,有几个问题请教:理光宾得K-1的浮动式反光镜系统(Floating Mirror Structure)是怎么回事?理光宾得K-1的像素偏移模式实际效果如何?理光宾得K-1的机身防抖系统能达到增加几挡快门速度的效果?理光宾得K-1与尼康D810像素都是3600万,是不是用了同一块感光元件?这两台相机价格也差不多,哪台更好呢?

答:下面分别回答你的几个问题:

1.下面这张图显示了理光宾得K-1反光镜的运动轨迹。其中1为相机卡口,2为感光元件位置。当反光镜向上翻起时,它的常规运动轨迹是b,但宾得K1的反光镜上翻的同时其转轴会向上提起,其反光镜运动轨迹是a,当反光镜落下时转轴又会下落。这就是“浮动式反光镜系统”。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反光镜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距离更短,机身就可以做得更薄。

2.理光宾得K-1的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统原理是:通过防抖机构SR,将影像传感器单元中每个像素向上、下、左、右方向错开并进行4次连续拍摄,这样每个像素都能取得RGB各颜色信息,最后合成为一张高分辨率、色彩还原更好的精细图像,没有伪色现象,并能大幅减少高感光度噪点。如果比较用常规方式和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统拍摄的图像,不放大区别并不大,但放大100%后可以看出用像素偏移方式拍摄的图像分辨率更高,锐度和色彩更好。不过,这种像素偏移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只能拍摄固定不动的物体,拍摄时需要使用三脚架、锁定反光镜,用自拍或遥控器启动快门,如果被摄体或相机移动,则会影响图像质量,只适合拍摄风光、静物等题材。

3.理光宾得K-1的机身防抖系统最多能达到增加快门速度约5挡的效果,是全画幅相机中效果最好的防抖系统之一,与画幅小得多的奥林巴斯E-M5Ⅱ相仿。

4.理光宾得K-1与尼康D810的感光元件尺寸、有效像素完全一样,只是尼康D810比理光宾得K-1早推出了一年半以上,目前两台相机价格接近。从性能上看,两台相机很接近,都采用了防尘、防潮金属机身、双卡槽设计,快门速度范围也完全一样。两台相机各有所长,理光宾得K-1有尼康没有的机身防抖、像素偏移高分辨率拍摄模式、模拟低通滤镜、天体追踪功能,液晶屏可以多角度翻转,机身上有多个照明灯,方便夜间拍摄;尼康D810在对焦点数量、追踪对焦速度、连拍速度、最高闪光同步速度、最低感光度(ISO 64)方面优于理光宾得K-1,并有内置闪光灯,配套镜头的种类和数量上也更多。总体而言,尼康D810性能略好于理光宾得K-1,更加成熟,性价比也更高一些。

问:我以前主要拍摄风景,现在想尝试一下人像摄影,请问重要的技巧都有哪些?

答:风光摄影与人像摄影对于光线的要求,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柔光与硬光的取舍、光源的位置、光线强度、不同色温的效果等。拍人像要注意: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广阔的光源可以柔化阴影、降低对比度和柔化被摄物的纹理,较窄的光源则相反。光源越广,射在人物上的光线扩散的方向就越多,这样会令场景整体更明亮,并减轻阴影的强度。如用自然光拍摄,可将人物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大而明亮的窗旁边,窗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需要使用灯具就有很好的效果。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当光源离人物越近,光线就越强越分散;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光线就越弱越窄。以阳光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是个很阔的光源。但太阳距地球9300万公里,只占我们天空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当晴天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会很硬。

柔光罩能令光线变得更广、更柔和。以云做例子,当云遮挡阳光时,被摄物的阴影会变得不太明显。而当云层再厚一点,阴影甚至会消失。云和雾,都会使光线分散,扩散向四周。在阴天和大雾时,光源会变得非常广而不集中,天空中的水气就像一个巨型的柔光箱,将阳光柔化。例如用半透明的塑胶或白色织物,都可以用来柔化强光。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灯前加柔光罩,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用反射来柔化光线。如果将一束很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反光度不强的表面(例如是磨砂玻璃面、墙壁、塑胶反光板)上时,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被分散到较宽广的区域。

光源越远,主体也越暗。这是常识,光线强度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而如果光线经过折射,其行进距离也会增加,反射出来的光不如直射那样强。如果光源很近,主体就会更亮。在天气差的日子,于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值。

利用光线的强弱,令主体更突出。如果灯光距离被摄主体近,主体和背景间的光比就会比较明显;如果灯光距离主体较远,则背景也会相应地变亮,被摄主体就不会那样突出了。如果被摄人像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让被摄人靠近窗边,背景就会变暗。如果你想让室内背景更明亮,就应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

侧光可以强化被摄物纹理。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正面射向被摄者的脸,这样被摄者的皱纹就不会那么突出了。风景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来强化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物之间的斜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例如,想拍摄出宠物的毛时,最好由侧面打光,这样比采用正面光源更好,可令皮毛更明显。

阴影可令被摄物更有立体感。阴影令被摄物更立体。侧光、顶光和底光等各种光线,都能在被摄物体上投射出深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静物、商业和风景摄影师喜欢使用不同角度的光线来营造不同的气氛和效果。结合到人像摄影上来,可以尝试使用“蝴蝶光”来拍摄戏剧性充分的人像作品。

背光可以作为柔光光源。很少有被摄物仅仅靠背光照亮。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他面向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他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你可以使用反光板,将背光反射回被摄物的身上增加其曝光量。太阳的背光是一个很好的光源,在室外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创作出充满阳光感的照片,不过要注意主体容易欠曝。

光线是有色彩的。尽管有的时候光线看起来像“无色透明”,但实际上它们是有色彩的。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会自动调整和感应,令我们难以察觉。但数码相机则会记录我们看不到的色彩。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很蓝。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调节白平衡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

问:我是摄影初学者,喜欢看摄影网站或“拍照吧少年”这类电视节目,现在我的困惑很简单,该怎样区分好照片和坏照片?

答:这个问题有点笼统,讨论好坏需要基于统一的评判标准,但摄影是个见仁见智的事,统一标准既无可能也无意义。但从另一方面讲,无法区分图片的好坏又是学习摄影的一个致命伤。如果你上过摄影课或参加过摄影培训会发现,一般讲课老师一定会根据他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图片,也会指导你像他那样去拍摄。像“拍照吧少年”这类节目更明显,评判优劣的标准由指导老师决定,学生无论怎样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指导老师的影响。对于接触摄影时间不长,技术还没有成熟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好在那是真人秀,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人强迫你选择指导老师,你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老师就好了。

初学者最爱问的问题就是买什么样的器材,很少有问该跟谁学摄影的。大部分摄影爱好者都是通过自学来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所以影响他们最大的,往往是他们最初喜欢的摄影师。分析到这里,如何分辨好图片和坏图片就不难回答了。摄影的多样性正是由个人基于自己对学习方向的选择来决定的,这种选择并无对错之分。我觉得大部分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其实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只是想印证自己的想法。

问:照片都是平面的,但很多人会说某某照片有立体感、空气感,平面的照片怎样才能拍出立体感呢?

答:影响照片立体感的因素有很多。抛开器材原因不谈,拍照时

能创造立体感的因素不外乎视觉焦点、线条、透视感和光影变化

等,只要善于把握以下几个因素就能轻易让自己拍的照片有立体感。

视觉焦点。利用浅景深让主题焦点清晰而背景虚化,让主体明显与背景分离,会让照片更有立体感。这是制造立体感的最简单方法,因为只要有大光圈镜头或是用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拍照就可以虚化背景,让主体有种从背景跳出来的感觉。除了虚化背景创造立体感之外,也可以虚化前景创造出立体感,这也是利用浅景深创造立体感的方法之一。

线条。点、线、面是构图中的基础。线条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增加照片的情绪,也可以增强照片的立体感。线条可以适当引导观众的视线,经由视觉引导,让照片更有层次。在运用线条构图时,建议让线条指向画面中想要表达的主题,透过视觉引导让观赏者直接注意到主题,增强画面的冲击力。

透视感。巧用透视效果也能产生立体感。如运用超广角镜头独有的变形效果(近大远小),或是适当安排前景、中景、远景可以让照片更有层次。在使用超广角镜头营造强烈透视感时,应尽量靠近主体,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形透视,让照片的透视感更强烈。

光影效果。影子在画面中是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是增加物品立体感的元素。在逆光、顶光、侧光、顺光下,因影子所产生的立体感都有所不同,就看哪种效果能满足你想表现的感觉。

问:我现在有时候会害怕拿出相机拍摄,拍摄很长时间后产生怠倦,拿出相机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但缺乏创作的激情和灵感,该如何摆脱心中的束缚呢?

答:严谨的摄影人一般都会在拍摄前做好事前规划,预备道具和器材,待一切都妥当时才会真正开始拍摄。在面临瓶颈时,即使再花时间构思,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出门尝试新鲜题材,比如以前没有深入探索的主题,或是觉得很沉闷的事物,都可以去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带给你新鲜的信息,刺激灵感。不要害怕“一时冲动”,以免限制自己的开拓精神。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

以颜色主题作为拍摄方向。选择单独一种颜色作为拍摄主题,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建议至少是同一色系的颜色搭配。不同色系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就好,比如说平静的蓝色或活力的橙色。拍摄单一颜色熟练后还可以尝试二色搭配,也是一种尝试。

捕捉情绪,了解自我。过往的拍摄经历都会触发灵感,比如说想要拍摄“幸福”的感觉,我会想起曾经快乐的记忆,回忆起那种情绪,或因一次完美的落日,或因温和泛黄阳光的触感。同理可以拍摄“惊喜”、“悲伤”等主题。有一定的作品积累之后,将相同情绪主题的照片整理起来,你会透过这些照片更加认识自己。

尝试街头摄影,感受陌路人的生活。问问身边拍摄街头的摄影师就知道其中乐趣,从旁观的角度了解陌生人,仿佛经历了他的人生。走到闹市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经过,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生活。

尝试新的拍摄技巧。即使是在同样地点用同样技巧拍出和别人同样的照片,也有助于技术的增长,例如学习光绘、长曝光、二次曝光和星轨等摄影技术。这些照片不能算是作品,但是练习技巧更加重要。坚持尝试使用新的摄影技巧能慢慢让你拍出以前只能是想象的照片。

出门探险,说走就走。来一次短途旅行,给自己一个大方向,不需计较太多,不用精算细节,顺其自然。你需要的不是一次计划好的旅程,而是“出乎意料的经历”。我个人已经试过几次这样的短途旅行,从未失望。当然这不是在有拍摄任务时该做的事情,应是一趟自由的旅行。

与他人合作拍摄。合作拍摄总是充满乐趣,用大家的想象力去互相碰撞,会有新的“火花”产生。对象不设限定,可以是摄影师、化妆师、模特、朋友、邻居,甚至路人。大家分享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手法,一起思考调整创新,收获绝对很大。

问:拍照是一项能开发儿童美术天分与创造力的好活动,可是如何令他们可以爱上摄影呢?

答:以下办法可以让儿童爱上摄影:

1.给小朋友买部相机。虽然好像废话,但要留意把自己的相机“借”给小朋友,和让小朋友真正“拥有”一部相机是有区别的,令他们更珍而重之。第一部不用买太贵,普通的入门机就可以了。

2.欣赏作品。要时刻欣赏小朋友的拍摄作品,使得小朋友感到自己的作品有用处,有人欣赏。

3. 提醒使用。小朋友拥有自己的相机后,每次出街也可以提醒带着它外出,并且在外出时鼓励使用相机。

4.指导他们拍摄。初次接触摄影的小朋友,或多或少需要一些构图知识。但父母要留意,教导时需要蹲下,与他们用同样的视角拍摄。

5.先易后难。高楼从地起,先让小朋友以静态对象作练习,培育出构图触觉,再拍摄动态对象。

6.练习捕捉色彩。五彩缤纷的景象会使小朋友感到快乐,所以教儿童摄影时,练习捕捉色彩会令小朋友更易感兴趣。

7.用线条构图。小朋友喜画画及线条,可以景物的自然线条来了解构图技巧。

8.游走城市。城市拥有起伏的高楼与不同的灯火光线,带小朋友走走平日常走的道路,每一个角落的小景致或小动物,都去拍一次,是训练“摄影眼”的好方法。

9.挑选喜欢的相片打印。每位摄影师都想自己的作品有更多曝光机会,小朋友亦然。所以父母要让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打印出来,小朋友最好的作品放置于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培养他的自信心。

10.鼓励多拍照。要让小朋友培养出摄影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鼓励,让小朋友多拍照,成为一种习惯,技巧亦会因而进步。

11.逐渐增加难度。让小朋友偶尔玩玩自己的相机,让他们接触专业相机,有助于他们提高兴趣和摄影技艺。

猜你喜欢

宾得理光立体感
不朽的经典:理光GR1到GR相机
难得的透明感与立体感 0.66英寸UHD 4K芯片与高亮度激光的结合 Optoma(奥图码)EL500K
一机三镜!理光公布宾得新品研发计划
理光发布银色限量版宾得K-1相机
小号的K-1 宾得KP
空间立体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培养方法浅析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理光在硅谷设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