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国庆:心灵影像的创造者

2016-11-03子皿

摄影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路藏区纪实

子皿

从借力摄影纯粹的记录特性到追求创新与个体意识的多样化表达,摄影师们不断尝试着摄影与艺术相融合的各种可能。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业摄影师,胡国庆的作品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形式感强烈的画面与唯美的气氛所著称,他曾获得第23届全国摄影展(商业类)银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商业(广告)类金奖、“中国十佳创意摄影师”称号等诸多荣誉。同时,有着新闻摄影专业学习背景的胡国庆,也创作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文题材作品。《心路》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与以往拍摄藏区或宗教题材作品不同的是,胡国庆没有使用传统的纪实手法,而是将商业摄影的艺术表达与他内心的人文情怀完美结合。历时四年,他用镜头追随朝圣路上这些虔诚的信徒,为我们呈现出一组既真实又唯美的“朝圣者形与魂”。

心灵影像的创造者

思维活跃的胡国庆并不太喜欢纯粹记录现实的纪实摄影,而更钟情于具有可创造空间的摄影类型。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摄影专业的胡国庆,在校期间便喜欢在暗房里通过后期处理进行创作,那时人们将这些创意作品称为“现代派”,如果按今天的说法算是“当代摄影”。在他看来,当时的环境中,纪实摄影仍属于主流,但如果想靠摄影“挣钱”,也许从事商业摄影更容易实现。最重要的是,胡国庆选择了一条喜欢并适合自己的道路。

他说:“我认为不同摄影门类的影像语言都是相通的。拍好纪实摄影是基本功的体现,但它只是对现实的再现,拍摄者受到较多禁锢,很难做到主观发挥。”大约1995年后,Photoshop的普及使他的摄影生涯步入创意时代,胶片时代积累下扎实的拍摄功底配合熟练、恰当的数码后期处理技巧,使他在商业摄影领域做得更加游刃有余。这也为《心路》系列作品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胡国庆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够感受到这种主观意识对客观再现的影响,摄影师通过自身的理解认识、审美方式与艺术素养,对客观存在进行艺术性呈现,并将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观者。也许,对于涉猎过各种摄影领域的胡国庆,我们很难对他的作品风格进行明确定义或归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所追求的并不是形式上的唯美,而是对内心觉悟与情怀的表达。也正是如此,胡国庆的作品才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与共鸣。从这种层面来讲,摄影师更像是连接心灵与客观事物的媒介,而胡国庆则是一位心灵影像的创造者。

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心路》系列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摄影,偏属于艺术摄影范畴,这也正是胡国庆独具匠心的地方,他将艺术的表现方式运用到人文题材的摄影之中,将多种摄影类型完美融合。“新闻报道摄影、文献纪录片都要求绝对真实,这个底线不能触碰。但艺术创作是自由的,只要你能想到,都可以大胆去做。”

对形式感的强烈追求

《心路》系列作品的创作源于摄影师对朝圣现象的敬仰和崇拜。从2012年开始,胡国庆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他的《心路》之旅,每次翻看这些照片,他的内心依然感叹于这种震撼人心的信仰。拍摄前,胡国庆翻阅大量摄影名家所拍摄的藏区主题作品,并用了2~3年时间进行前期构思、创意与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翻阅大量资料,胡国庆对当地社会生活、民俗和文化景观历史有了更为系统、深刻的了解,这促使他以更为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朝圣现象,并用人文眼光与艺术手法进行呈现。

从2014年开始,他先后三次进藏,通过自己的审美角度记录藏区点滴。“以往拍摄藏区或宗教题材的作品,多是围绕宗教仪式等主题,而我希望通过呈现这些虔诚信徒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在《心路》系列作品中,我们能够明确感受到人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在拍摄过程中,胡国庆会特别强调影像元素之间的衬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与情感的传达深度,同时运用大光圈、灰镜、多次曝光、移轴与追随拍摄等手段,使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并产生一种超脱于世俗之上的气息。

“长期的职业训练使我对影像元素特别敏感,也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观看方式。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它融入到我的艺术创作中,但技术永远是思想的仆人,它是为创意服务的。”

在《心路》系列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神圣与虔诚,又能看到纯净与安宁,尤其是表现冬季的部分作品,画面明快、色彩活泼,充满画意的唯美与强烈的形式感,让观者的心灵也随之升华。

胡国庆说,出于对画面效果的考虑,他根据季节特点对画面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春夏秋三季植被茂密,原片画面色彩丰富,但主体却容易被杂乱的背景色淹没,所以他将画面转成黑白,以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冬季的色彩较单一,最鲜艳的部分就是藏民身上的红色藏袍,所以他选择在彩色照片的基础上进行后期处理,以增强画面的灵动性。为了拍出凝固的雪花,胡国庆使用了1/2000~1/4000秒的快门速度、大光圈和高感光度,再加上适当后期,他希望经过这种方式处理后的画面能打破人们以往对藏区影像的视觉经验,体会到不一样的观感。

一位商业摄影师的职业素养

作为一名专业的商业摄影师,他对拍摄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了熟于心并要求严格。在《心路》系列作品的拍摄过程中,胡国庆借鉴了商业摄影的创意先行模式,先确定拍摄思路与方案,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适当的后期处理。

他认为,必须经过详尽的前期构思,在执行过程中才能有目的性、专注地进行拍摄。如果遇到与前期设计相符合的场景,胡国庆便会一直守在那里,直到拍到他想要的画面。然而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并不是一切都会按照计划那样进行,因此,这就需要摄影师时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改动并不断完善。如果前期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方案,摄影师在现场就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与思考,并抓住很多瞬间。

此外,胡国庆建议,对于藏区主题摄影来说,一位经验丰富并了解摄影的导游必不可少。“在一次藏区拍摄中,我们一行7人,共配置2辆车与2位导游。抛弃了常规的日程表,我们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看到哪里有乌云要下雪,就直奔而去。有时我们会临时选择在一个地方住下来,等候合适的天气出现。游览景点式的路程安排很难实现预想的创作效果。”

关于拍摄器材的选择,胡国庆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心路》作品中,春夏秋三季的黑白系列照片,大部分是用哈苏中画幅数码相机拍摄,另带一台佳能数码相机备用;而冬季的彩色系列照片,则大部分是用徕卡一款25~400毫米大变焦相机拍摄而成。对于胡国庆来说,图像的像素够大是他的基本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心路》系列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尤其是年轻女

性,大多气质卓群、姿态优美,令观者印象深刻。胡国庆说,如今的藏区生活水平已不同往日,很多藏民的穿着都很讲究,人们也经常能够遇见长相清秀又穿着时尚的藏区女孩儿。他在藏区的一次拍摄时,正巧遇到当地一个重要节日,女孩儿们都会精心打扮,盛装出行。况且经过20多年的商业摄影训练,美化拍摄对象已经成为胡国庆的职业本能。对他来说,把一个邻家女孩儿拍得像明星、时尚模特一样靓丽,也是一种乐趣。

为了展现朝圣者最本真的一面,胡国庆并没有事前与拍摄对象进行沟通,更不会为了达到艺术效果而寻找模特进行摆拍。取而代之的,是认真观察并捕捉那些符合作品气质的人物与瞬间。用胡国庆的话说,藏区主题是严肃的,不能用模特来演绎,这样有悖他的创作初衷。“且不说在那种恶劣环境下进行创作所需要的财力与精力投入,单从效果角度来讲,藏民的虔诚与淳朴是模仿不出来的,使用模特会有很重的表演痕迹。”

著名摄影评论家陈小波曾这样评价:“他(胡国庆)无论面对什么题材,都以真诚面对,用摄影艺术回应想象力匮乏的世界。胡国庆的作品力图突破来自他人的巢臼,表达来自内心的氛围,以及对生命的洞察,更有一种随缘自然的生命力。”可以说,只有源自心灵的影像创作,才会拥有更加持久的力量。

猜你喜欢

心路藏区纪实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砚边纪实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心路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对联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