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孕妇β-HCG值的改变

2016-11-03徐盛

保健文汇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位数绒毛先兆

●徐盛

早产孕妇β-HCG值的改变

●徐盛

通过测量早产孕妇的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的变化,探讨HCG值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放射法(RIA)测定对本院45例先兆早产孕妇β-HCG和45例正常对照组的β-HCG水平进行检测,并追踪分娩结局。结果:先兆早产孕妇组在妊娠中晚期血清β-HCG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最后先兆早产组发生早产例数为19例,正常对照组发生早产例数为0例。早产诊断以乐杰主编《妇产科学》教材为准。结论:孕期晚期β-HCG异常升高能帮助预测早产,对于指导早产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晚期;β-HCG;早产

先兆早产,在中晚期妊娠,敏感的孕妇可以感到子宫收缩,这种无固定间歇时间,持续时间不规则的宫缩,并不是真正将要临产的宫缩,而是子宫的生理表现。如子宫收缩间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逐渐缩短的趋势,收缩持续时间20~30秒,并有逐渐延长的倾向,则可认为是先兆早产的表现。有时甚至伴有阴道分泌物排出,宫颈口扩张或胎膜早破。

早产是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间分娩者。绒毛促性腺激素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妊娠早期分泌很快,约1.7-2d即增加1倍,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到高峰。持续2周后迅速下降,妊娠中晚期血清浓度仅为峰值的10%,持续至分娩。若分娩后无胎盘残留,约于产后2周内消失。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五月间住院分娩的先兆早产孕妇45例,年龄22-35岁,孕龄30~36周,作为实验组。

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五月在我院门诊接受产前诊断的未临产正常孕妇90例,年龄22-35岁,孕龄30-41周,作为对照组。

两组孕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孕妇均为单胎,无妊娠合并性,无特殊用药史。

2.1 方法:

对两组实验孕妇进行正常静脉采血,经离心获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孕妇的β-HCG值,。仪器采用(罗氏E602),试剂采用罗氏原装试剂,单位为mIU/ml。

1.3 数据统计:

计算两组数据的β-HCG值的平均值,中位数进行比较,并跟踪两组孕妇的妊娠结果。

β-HCG检测报告表

有表可血β-HCG检测结果,先兆早产组HCG平均值(35987.8±16789.1)mIU/ml,中位数37669.7 mIU/ml。发生早产19例。

正常对照组HCG平均值(26554.4±16976.5)mIU/ml,中位数22456.6 mIU/ml。发生早产0例

2 讨论

早产史新生儿死亡及患病的首要原因,国内早产站分娩总数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如何预防预测早产一直是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检测了两组孕妇在妊娠晚期的HCG水平,结果为先兆早产组β-HCG值的平均值比对照组高35%,先兆早产组β-HCG中位数比对照组高67.8%(P<0.05)。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发生早产的概率为42%。结果提示早产的发生与β-HCG增高存在联系。β-HCG异常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影响滋养细胞产生β-HCG的因素包括滋养细胞的数量和滋养细胞的氧合程度等,最近有学者认为β-HCG的升高可能与胎盘损害有关。

血清β-HCG水平测定简便易行,所以对于有先兆早产的孕妇进行β-HCG监测在预防预测早产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温州市永嘉县妇幼保健院)

[1]乐杰,主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

[2]郭红.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清AFP, β-HCG与早产关系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19.

猜你喜欢

中位数绒毛先兆
猫笔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