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我批评错了
2016-11-03郭亚青
郭亚青
一天下午,上了一节生活课,我回到办公室,正和同事们聊同学们的表现。这时,有学生进来说,阿杰和小辉不知啥原因打了起来。我一听就火了:我刚刚在生活课上讲完同窗礼仪,他俩就打架?我气呼呼地跑到教室,看到俩人已被同学们拉开,各站一边,互不服气。待问明原因后,我将肇事者阿杰批评了一番。大课间,我把阿杰喊到办公室,他十分不服气地说:“跟小辉打架不是我的错,你不该批评我,我以后再也不和小辉做朋友了!”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就耐心开导他:“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人打起来说明两人都有错,再说你平时与小辉关系很好,难道就因为这点儿小事绝交吗?”然而,情绪激动的他却一口咬定说:“是,以后永远都不跟他做朋友了!”我心想:他平时是个明事理的孩子,今天的表现却这么失常。难道是我批评错了吗?
经过几天反复的回忆和冷静的思考,我终于认识到:阿杰的这种表现有其深层的原因,绝对不是一两次严厉的批评就可以奏效的。而这正是作为特教老师的我需要下大力气认真对待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其实,学生们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常的。现在的孩子,尤其是聋哑孩子,因为其生理上的缺陷,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心胸狭隘,急躁、多疑,认知能力低,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等,犯了错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教师批评声音高了,就抱怨教师态度不好,不能将自我正确定位,看待问题往往会消极、片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
第一,自身因素。聋生由于自身语言障碍,与人交往受阻,自身的愿望、需要、要求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常常难以实现,情绪容易变化,且难以自制。他们往往看问题只看到表面,看不到深层的东西。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容易只看到不好的一面。
第二,家庭因素。聋哑学生欠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常有的事。案例中的阿杰就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由于弟弟年幼,妈妈顾不上他,时常把他送到爷爷家里。爷爷可怜他,特别溺爱,对他近乎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没有原则,没有要求,对待他的过错也从不会批评。长期的这种家庭教育,导致他养成了任性、自私、偏执的不良习惯。
第三,教师因素。如同案例中的我,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比较急躁,在教室里并未顾及阿杰的自尊,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他,使得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而产生了抵触情绪。
经过反思,我认为,教师在应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时,要掌握合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循循善诱,帮助学生一步步改正错误。
一、努力发掘闪光点,树立学生自信心
案例中的阿杰,教师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充分发掘他的闪光点,给他表现自我的机会。如让他帮助教师检查卫生,当学校的纪律监督员等。在生活上教师应对这样的学生嘘寒问暖,学习上多鼓励加油,平时多和他谈心,鼓励他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教育他同学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鼓励他参加各种活动。后来,阿杰参加了“祖国万岁”演讲比赛,并获得市级二等奖,荣获2015年“中华魂”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市级“十佳标兵”荣誉称号。通过活动,我发现阿杰进步了,懂事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平时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老师、同学解决各种问题,成为老师信赖的小助手。
二、重视家园共育,多与家长沟通
单独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教师应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实行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双管齐下,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朋友、伙伴,放下教师的架子,用交谈、建议的口吻与家长交流,与家长一道商量、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们积极配合,及时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教师也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让家长知道孩子的点滴进步,树立起家长对孩子的信心。案例中,每个周末,我都提醒阿杰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在劳动中体会到妈妈供自己上学的艰辛。经过多次沟通交流,他们母子的关系融洽了,他能积极主动地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了。
三、端正教师态度,做到循循善诱
教师要端正态度,处事不急不躁,遇到学生打架问题先冷处理,事后再分别问清原因,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如果真的需要批评,在批评之前,教师应先对学生的各方面优点进行肯定,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再指出错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真诚地关心他、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建立起一种亲切融洽的气氛,然后再慢慢地开导他,帮助他认识到所犯错误的性质及危害。
总之,特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要根据每位聋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每一位聋生都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从而内心充满自信、充满爱,愿意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