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情绪,且看这几招
2016-11-02郭大维
郭大维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有些人的表达方式是简单粗暴,但有些人就懂得如何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一时的冲动麻痹自己的意识而付出代价。比如近期轰动全国的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无不为此事唏嘘,假如女方能冷静一些,假如她能不那么任性,假如……当然,人生没有假如。只希望人们能以此为戒,不要再有人栽在自己的坏情绪中。
近几日读了有川真由美所著的《整理情绪的力量》一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12个整理情绪的关键词,与读者分享。
●握住情绪马车的缰绳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我也不想生气,结果还是生气了”。这是因为理性“不愿生气”,但情绪却“很想生气”,这说明脑中想的和心里感受到的是两回事。
《法句经》里有这样的说法,情绪就像马车,而掌握缰绳的是人。不能驾驭情绪,只是顺着感情生活的人不过是把缰绳握在手里,并不是人生的胜者。高明的驾驭者懂得平复自己的情绪,安抚它、取悦它,在带给它勇气的同时,心情愉悦地享受自己的人生之旅。
●以情绪更新法改善现状
类似愤怒和烦躁这样的情绪,如果不去理会,是不会自行排解的。想整理好情绪,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试着把自己的行动、语言和思考方式全部做调整。
身在职场多年的老员工可能有这样的感触,在一个岗位时间长了,就会对其工作失去新鲜感,甚至会产生莫名的厌倦感。有一段时间,我也有这样的情绪。但作为党务工作者,我不能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恰好最近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为了能静下心来,我坚持手抄党章,并与党员分享经验和体会。此外,我们按时召开“三会一课”,为保证质量,严肃组织生活纪律性,我们进行全程录像。每名党员轮流发言,加强党员的存在感和获得感。我们还在“七一”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在党员入党日当天,为党员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优秀的老党员带领新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使党员感受组织关怀。做这了这么多工作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情绪有所变化。因此,在工作中,对行动、语言和思考方式作出改变,自然就可以对情绪进行更新。
●积极行动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感到非常生气,但是下班后,和朋友去喝酒、回家后用心做一顿好菜,是否感觉有些释怀了呢?因此,尽量多做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创造一些可以转换心情的环境,不开心的情绪就会被缓解。心理学家说,在生气或者烦躁的时候,不妨试着拧自己一把。这是因为人在感到疼痛的时候就会瞬间忘记生气,转而想起很多其他的事情。
改变行为方式不一定能让自己完全忘记怒火,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平息怒火,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化怒火为笑容”。
●积极言语消除烦躁情绪
心情好的人有时会说出消极的话,但应该不会有人说着积极的话却还不高兴。“忙死了,忙死了”“该怎么办啊”“好累啊”“真讨厌”……类似这样的自言自语、牢骚、抱怨之类的消极话语经常会出现在职场中,让其他人也变得烦躁不安、消沉。如果想整理好消极的情绪,使用积极的话语可谓最简单也是最立竿见影的良药。
就当是给对方下了一个“魔咒”,一定要试试看。而在这之前,也要给自己施一个解除怒火和烦躁情绪的“魔咒”,你就会发现,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变得融洽了。
●转变思考方式以更新情绪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转换心情,而是怎样做都无法释怀。正如歌词里唱的,“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遇到这种情况,就只能改变思考方式了。戳中心中的那支箭,只能由自己来拔掉。
另外,把“本来很想”“都怪”这样的想法换成“多亏”。比如,“多亏了你,我明白了不能轻易地泄露别人的秘密”“多亏你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愤怒的缘由可以变成宝贵的经验。不论是怎样的事态,其中一定藏着“多亏”的道理。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影响,剩下的就是大度地闭上眼。正面整理发生过的事情,愤怒就会得以平息。
●专心考虑该怎样做
一些不懂得整理情绪的人,很容易一遇到事情就大惊小怪,并把事情考虑得非常复杂。首先,要搞清楚目前面对的问题是对方的还是自己的。如果是因为自己的事情而烦躁,只需要思考“我该做什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比如说,你因工作上的失误被骂,不得不重新制作资料。如果能通过这次经历找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失误的对策,可能还会因此得到正面评价。因为知道哪里才是应该解决的要点,然后专注那里就可以了。
能像单细胞生物一样思考着“只能放手去做”的人,不论失败几次都可以再站起来,继续前进。
●问题与情绪分开思考
问题与情绪是需要不同着眼点的两件事。为了解决问题,不要有消极的情绪。不懂得打理情绪的人,无论怎样都会心烦意乱,会习惯把情绪和问题放在一起思考。
今年七月份,全国多地降雨量偏大,作为铁路工作者,工作量自然加大。超负荷的工作让职工产生消极的情绪。为此,我段党委开展防暑降温工作,各车间干部现场为职工送清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表现突出的党员,段党委给予物质奖励,并在《沈旅简报》上报道其先进事迹。从包保区域副段长到车间干部都与职工一起参加生产活动。这样做,就是为了告诉职工,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要努力将当下的工作完成好。
我们不要总纠结“这是谁的责任”“到底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要自问“我最想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清晰地确定好目标,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也能整理好情绪。
●少一些好恶标准
人会按自己的好恶标准来评判他人,但如果这个标准太鲜明,就会出现问题。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他有一套鲜明的好恶标准。每次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对自己喜欢的员工,他会无限友好,对自己不喜欢的员工则是“我不想和那个人说话”。对方可能也会因此而感到不快,但他本人应该是最不高兴的一个。在职场上有不喜欢的人,会让情绪变得更糟糕。因为你再讨厌对方,也不得不和对方来往,烦躁感就会越来越强烈。如果不用“不喜欢”,而是用“不太擅长”这样的想法去面对对方,压力就会少一些,事态也会有所好转。
●太无私的人无法整理情绪
“今天家里有事,我就不去参加聚会了”“我不喜欢吃辣的,咱们改吃江南菜如何”……如果你能这样说,那么恭喜你,你能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在于那些没有自我的人,他们总想着“配合大家”“怎样都好”,总顾虑别人的想法,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如果不能站在“自我轴”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就无法整理自己的情绪。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在职场新人身上。
为了尽快融入新集体,职场新人不得不努力配合前辈工作。如果同事都在加班,即使自己完成工作,也会陪着加班,结果搞得自己筋疲力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问一下同事,有没有自己可以效劳的地方,如果没有,就可以先下班。这样,既不会背上不负责的骂名,也能让自己轻松一些。
●独处以整理情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一定会受到他人行为和情绪的制约。我们拥有上班族、朋友、父母或孩子、丈夫或妻子等多重身份,即便脑中没有意识,也会以此为标准来行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许多人的烦躁就是时间紧张造成的。“这个也得做,那个也得干。除了忙,还是忙。”“踢猫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坏情绪的产生会连锁出一连串的不愉快。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留出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来解放情绪。静下心来,试着问自己“状态怎样”“现在这样可以吗”。当心中留着“心情烦躁”“心情一点都不好”的消极情绪时,问问自己“那是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自己和自己对话,直面自己的情绪。要相信自己并向前迈进,为此,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执着于自己没有之物
经常会有人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我爸是王健林,我会比王思聪还火”“如果我老公是富翁,我就不用这么辛苦地工作”。想必那些不满自己现状的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都会一直抱怨。相反,感觉“自己很幸福”的人,不论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都会说“自己很幸福”。
钱钟书赞美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每每走过北京三里河,总会想起杨绛先生的故居——唯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杨绛说,只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老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她用一生的淡然诠释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不执着于自己没有之物,追求自己的愿望,寻找自己的快乐,这才是通往幸福人生的捷径。
●相信人可以改变
老话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我们总是认为“人是无法改变的”。如果要让情绪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需要意志力和努力。我们单位曾经采用纸质考勤方式,我发现,那些不遵守制度的人,总会晚来早走,甚至还会影响到遵守制度的员工,让其产生不平衡的情绪,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为了改善现状,段里改变了考勤方式,采用打卡机,有意识地改变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不按时打卡就会有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明显地提升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现场作业习惯,同时,也消除了那些遵守规则员工的不满情绪。
改变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或是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不仅会提升愉悦感,还会产生“我也能做到”的自豪感。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绪,真正拥有幸福感的人,是时刻留意不要让自己深陷在坏情绪中。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