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碑楷书的字体特征研究

2016-11-02朱桥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横画汉隶魏碑

朱桥

魏碑也称北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魏碑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其楷书字体风格各异,富于变化,不拘于法则,点画形态丰富多变,带有浓厚的隶意,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本文通过笔形特征和字体风格两方面对魏碑楷书的字体特征进行了研究。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及《张玄墓志》等,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魏碑楷书的笔形特征

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着《艺舟双楫》,康有为着《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

1.魏碑楷书的笔画特征

首先,对于魏碑中的横画, 单从笔势上来看,入笔露锋,先竖向下方按而后横向右上方运笔。对于这种“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现象, 平其凡先生认为是由于书写时右手执笔所导致。右手拿笔,视觉感受最佳的线条是由上至下、自左到右的直线和形如“S”型的曲线。将这种 “S”型曲线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便会呈现出“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笔形。由于受到刊刻工具影响,魏碑中经常可以见到方头方尾以及状似平行四边形的横画。在魏碑中也有波碟明显且向右上方倾斜的横画, 收笔时按笔同时上挑出锋,表现出明显的隶意,例如《大代华岳庙碑》中的“唐”、“嘉”、“生”和《中岳篙高灵庙碑》中的“岳”、“二”、“奉”、等。这种笔形通常出现在北魏前期的碑刻作品中,夹杂着明显的隶书笔形,是魏碑楷体的异变字体,也被称作“新隶体”。受刻刀的影响,魏碑楷书中的点画大都是呈三角形的点。同时,不同于唐楷中的点画大都是向下收笔,魏碑中的点有向上挑的波脚,这是受隶书的影响所导致。此外,魏碑中还可见一些横向写的点画,并列的一些点通常连为一体。对于竖画,在魏碑中主要表现为在起笔处呈方形,收笔处则为左边或右边缺失,很少以悬针形收尾,笔势通常是入笔先横向顿笔然后提笔向下运笔。魏碑中的长撇的笔态特征往往是头部下笔的地方斜刻一笔,尾部比较粗,收笔时稍稍上扬亦或是向水平方运行,如《元舞墓志》中的“领”、“太”、“祖”等字的相关笔形。魏碑中的短撇主要是侧锋用笔,运行快且笔程短,状似三角形,例如《张黑女墓志》中的“秀”和“化”等。魏碑字体中的捺笔微露锋或者不露锋,且多有波碟,含有隶意,而唐楷中捺笔则与之不同,出锋收笔,且无波碟。提笔是楷书中特有的笔形,一般通过横画转变而来,位于左部偏旁的最后一笔。勾笔同样也是楷书所独有的笔形,不同于隶书中的“长弯勾”,楷书中的勾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硬勾”。对于魏碑中的折画,最突出的特点是右折笔的外轮廓似三角形,且内圆外方。有些方折笔在刻画时表现为斜刻一笔,以突出右折笔,如《元群墓志》里的“宣”和“黄”等。

2.魏碑文字的章法行气特征

从章法上看,因为该时期的碑刻全部是先书丹再刻写, 一般而言, 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均能依照横平竖直的格子合理的安排字体,使得字数刚好布满空间,有些碑刻还存在界格。摩崖刻石一般依山势而刻写,因此书写时的环境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竖行往往是向右侧倾斜而不是垂直而下。从行气上来看, 北魏文字与隶书和楷书时期一致,字与字之间均缺乏连贯性, 横行气和纵行气都比较弱,与草书的“气通隔行”完全不同。

3.魏碑文字的结字特征

魏碑文字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而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这种书写方式体现出了中国书法理论历来推崇的“中和”之美。竖向和横向对立统一于一个笔形中,非常具有特色,常常能在北魏时期的字形中见到。摩崖石刻、造像题记、碑刻中的竖笔多向右下方偏斜,横画一般则向右上方倾斜。由于楷书刚产生不久,新的法度还没有形成,魏碑文字中依然留有浓厚的隶书笔画的形体和结体风格,使得书写者有更好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结体特征。魏碑文字结字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结构比较紧密, 笔画安排自然,平均分配空间,结构不追求匀称,字形大多重心偏下。北碑中这种结字的茂密是因为各种笔画的粗细基本一致以致整个字的排列显得更加紧密。书写者和刻画者随意的增减字体笔画且异体众多是魏碑文字结体上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如一个“亮”字有超过十二种写法, “魏”字则有十几种异写形体,“将”大概有十五种写法。魏碑中异写字形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字形繁杂,别字连篇,基本上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魏碑楷书的字体风格

魏碑楷书字体的风格多种多样, 不拘泥于法则,富于变化。字形面貌方整峻厉,点画形态纷繁多变,且带有浓郁的隶意。结体上存在众多异体,且随意增减笔画。章法上字字独立,没有明显的连贯和呼应。摩崖石刻文字的单字和整行通常明显倾斜,适应人在书写时的生理特征,但与甲骨文随意的书写布局不同。北魏前期,碑刻隶意非常浓厚,横笔倾斜上扬且末端有波碟,撇画的尾部有按笔,末且梢微微上扬,代表作有《霍阳碑》、《中岳篙高灵庙碑》等。而中后期的墓志文字则体现出了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书写者的文化层次较高,字体刻写精美、雅致,代表作有《元倪墓志》、《元瓣墓志》、《张黑女墓志》等。总体上而言,魏碑的风格一致,但因为刻写的方式以及刻工的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龙门造像题记与处于同一时期的碑刻体并不完全相同,常常出现异体、讹误和用字混乱等现象。刊刻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题记与摩崖刻石一样,带有一些明显的符合人生理特征书写的迹象,表现为横画向右倾斜,而竖画向右下方倾斜。总体来说,由于魏碑楷书的体势刚刚稳定,还未出现较多的条例要求,使得这一时期的书法家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结语

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几百年来, 魏碑字体因其独特的形貌引起众多书法爱好者和文字研究者的兴趣,以至“魏体”、“破体”、和“新魏体”等相关术语相继出现在书法史上。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颜之推、康有为、阮元、刘熙载、包世臣等, 对该时期魏碑的字体风格、用字现象纷纷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评价。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输入法软件中均有出现与魏碑字体有关的字体,如“新魏体”等,这充分说明我们有必要对魏碑的字体特征及其文化价值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省翰苑书画培训中心)

作者简介:朱 桥,河南省翰苑书画培训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横画汉隶魏碑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画说汉字——百
汉隶的刚柔之势
汉碑档案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八)
打铁老太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在洛阳举行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四)叠横不宜平行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