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教师的三重境界

2016-11-02李源田

今日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名师学科课堂

李源田

“国培计划”重庆市区县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小语班是2015年的一个项目。国培班学员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钟发全老师和他的多位同学共同努力,完成了《与新教师谈教学基本功修炼》一书。从读懂职场起步,走进课堂,站稳课堂,赢得课堂,到超越自我,形成了“教学基本功修炼”的结构逻辑。由此,我想到了学科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学中“教什么”犹如哲学中物质第一性的地位。一般说来,“若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执行教学计划,就能八九不离十地达到‘教什么的教学要求。”“教什么”作为教师教学最紧要的基本功,“实践起来真还不那么容易。很多教师教了一辈子书,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知道教什么”。在语文王国里,字词句篇,单元群文,册集丛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实践活动,教与学的内容浩如烟海,然而,教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即课前预设、课堂生成、课后反思。贯通三阶段的是教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观。编者特别强调,“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教学往往都在围绕着教学重点推进;而教学难点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拐点,教学往往因为拐点而精彩而有高度。”我以为,这样的看法不仅对新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很重要,对其他成长阶段的教师同样值得重视。

在教育学框架下讨论本体知识,可以表述为属于学科课程特有的,能够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技能。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教这门学科应该教的内容,方能体现出学科味。修炼这项基本功有三个重要环节。首当精读课标。在精读当中去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明确年段教学任务,在学科标线范围内开展动活。进而解读文本。按照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马骉先生的看法,“不读”“浅读”“强读”“误读”是目前文本解读的四大顽症。少数教师对教学参考资料的过度依赖和对名师教案的被动搬运,显得缺乏教育良知和专业精神。浅读即对文本原意蕴含的教学价值的肤浅理解、表层挖掘。强读是教学不得道法,又敢于标新立异者的激进表达。所谓误读,是对文本原意的片面挖掘和错误认识。马先生进而指出,解读什么(知文之志、知文之意、知文之法和知文之趣等内容),怎样解读(主要通过论时知文、论人知文、论文知文和论言知文等方法和途径),解读层度(准确、深刻和独到三个层次)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只有这样,方能把握住本体任务。第三靶定目标,明确教学要经历的路线与风景,要达到的状态和里程。

走进课堂,教出本味。立足学科,成为教师。可谓学科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新教师只是教师旅程的起点,合格教师也不是教师职业终点。因此,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能够超越职业束缚,眺望前方,实现专业发展,经过骨干,达成优秀,修炼品格,走向名师……

名师之名,名在课堂。汝果欲为师,功夫在课堂。离开课堂的名师难免有些苍白。学科教师若能扎根课堂,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升,无论身处乡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都有可能成为名师。

名师之名,名在规律。钟老师和多位同学期待遵循教学四原则,先学后教原则,以学定教原则,多学少教原则,以学促教原则。尤其强调,“教师比学生高明,主要反映在教师知道学生会了什么,不会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学会”。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能够遵循规律自觉行动,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的表征。编者选择的许多案例都在试图表达教师专业成长的种种规律。

名师之名,名在道德。一般的教师传递知识,搬运方法,指向考试,看中分数。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激活思维,鼓励探究,呵护想象,“不言考试,自在其中”。教育的入门形态可以是知识的,教育在本质上却是道德的。教育视界有许多尺度,道德的尺度最有意义。因此,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师德就是爱教育,这是一群教育人共同而高尚的价值追求。

名师之名,名在思想。公开课更多地需要展示,因其过分追求完美故其优质形态多不具备可持续性。努力在常态课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地探索与耕耘,在丰富实践基础上进行专业的思考与积淀,更容易形成教育教学的思想。思想是一种观念形态,对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法国大革命时,国王路易十六在巴士底狱中曾经感慨:是这两个人消灭了法国!一个叫伏尔泰,一个叫卢梭,他们都是哲学家。隐含之义即改变观念就可以改变世界。教师在整个社群中以1%的比例存在,名师在教师这个群体中大概又以1%的比例存在。今天,改变校园校舍,改变设备设施,改变环境网速都不太困难,困难的是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在一个庞大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拥有自己独到、深刻的教育思想或许并不容易,但是,追随先进的教育思想,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怀揣人文的教育情怀,坚持专业的教育实践,却是许许多多教师可以去追求的教育生活方式。

赢得课堂,遵循规律。超越学科,成为名师。可谓学科教师的第二重境界。

享誉全球的教育家福禄培尔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儿童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就像葡萄藤和园丁的关系,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的不是园丁,而是葡萄藤自身。简单的比喻带给我们沉思: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任何外在的力量都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今天的学校教育和课堂生态环境中,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越位”的现象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应有的警醒?孩子的成长主要是靠孩子自己生命内部那种强大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教育教学只不过是像农夫面对田野,面对种子,面对幼芽那样,让阳光、雨露、养分去滋养,用唤醒、拨动、等待去促进学生自身内在生命活力焕发出来,生长开去。

如果我们要教,应当选择一些最基本的学习元素,最基本的学习部件,最基本的学习思维,借助网与云的魅力,来营造一座学习的圣殿,来建设一座学习的城邦,来构筑一座学习的花园。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学会教授。“学生会教,学生能教,学生能教得更好”需要教师思考从哪些方面去做好准备,去营造学习生态新的情境,“让学生代替教师”成为可能。

或许真的没有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但是,可以去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学而异,可能创造出这个时代更好的学校。School在古希腊其本意就是“度过闲暇的地方”,这里的闲暇,有其内在特定的含义。知人善教,把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转化为一种教育或者促进学习的动力。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规划未来,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奋斗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了学生,成全学生,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再知名的教师,再优秀的教师,教育思想家,教育哲学家,乃至教育家,他们都曾经是一位新老师。路上,有无限的风景值得打量,有众多的事情值得经历,有丰富的案例值得琢磨,但是,我还是想和你商量,如果可能,很重要的方式应该以阅读的状态学习和探究,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通过阅读,你可以看见“湖中柏杨树的倒影”“沙漠中生长着的玫瑰”“迷宫中还可仰望的星空”。通过阅读,你可以从精神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和外部世界,可以开始更有意义的生活,至少对更有意义的生活深情向往。我曾经无数次问自己,从公共性角度考量,当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社会意义何在?

超越自我,成全学生。以文化人,成为导师。可谓学科教师的第三重境界。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处长

猜你喜欢

名师学科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