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克两项”上告别“二代半”
2016-11-02施洋
施洋
2016年7月30日至8月13日,国际军事界著名比赛“坦克两项”第三次举行,今年的比赛,也是该比赛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东道主俄罗斯队、中国队以及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代表队仍旧是比赛中的主要竞争者。
今年的“坦克两项”比赛与此前两届在参赛装备上都有所不同:第一届比赛时,俄军对自己的坦克手还不太放心,因此选择“差别待遇”,给别的代表队普通的T-72B3坦克,给自己动力升级的T-72B3M;第二届时,俄罗斯则估摸着大家水平不如自己,干脆一视同仁统一用T-72B3;而到了今年,面对中国带来的新款96B型主战坦克,俄罗斯的自信褪色不少,不仅“临时”用跑得更快的T-72B3M换掉了自己代表队的T-72B3,还在第一轮比赛后改变规则,要求中国坦克在半决赛中增加负重比赛,明显不那么淡定。
这次参赛的中国队使用的是被外界称为96B型的主战坦克,在俄罗斯严格限制中国只能携带96系列坦克的前提下,这已经是中国军队参赛来的第三款96系列主战坦克了。从最初批量列装的96A,到改善了引擎高功率稳定性的96A1,再到今年动力系统彻底改进的96B型,一年一款不同的车型,不仅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日新月异的装备更新速度,也让人对中国军工企业利用成熟技术对现有装备更新换代的本领刮目相看。
有意思的是,T-72和96式主战坦克在设计之初,原本是一对可能在战场上相见的“冤家”。作为苏联冷战后期主战坦克的主力,T-72并非以其绝对的高性能,而是凭借其相对低廉的造价和对性能的取舍才得以大量生产;而96式主战坦克作为中国第一款装备125毫米坦克炮的现役坦克,最初的目的,也是在第二代的80/88式主战坦克基础上,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和技术风险获得一款能够与T-72系列坦克相抗衡的三代坦克。这两款坦克在比赛中竞技,也许是对他们最初使命的一种暗喻。
正是因此,尽管二者都被外界列为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代表型号,但是与本国装备的高档型号或者西方国家的三代坦克相比较时,这两款坦克又往往被称为“二代半”坦克。T-72虽然在机动性、火力和防护系统上与主流三代坦克相差不大,但使用的是相对简陋的合像式火控系统,因此在海湾战争中暴露出了在夜间和恶劣气候下作战能力明显不足的缺陷;96系列则处于防御战的考虑,优先强化了坦克的火力和防护,从早期的88到96再到96A,不仅火炮威力不断增强,火控系统升级了两代,防护水平也不断提升,唯独坦克的动力,因为使用的是老式发动机“打补丁”增强而来,机动性虽有改进却一直拖了坦克的后腿。尤其在长途奔袭作战中,发动机不仅功率略为不足,可靠性也有些堪忧,加上旧式的引擎没有整体拆装设计,一旦故障后的修理也让部队大吃苦头。
随着冷战结束,各国研制装备新型坦克的速度减慢,改进现有型号就成了一项主要的工作,而对于这些只能成为“二代半”的坦克而言,弥补其性能上的短板,是对其进行升级最为重要的工作。坦克大赛上出现的T-72B3和T-72B3M虽然在动力上有着巨大差异,但共同的重大改进则是安装了以“松树-U”热成像仪为代表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从而在火力精度上大幅度提升,达到标准第三代坦克的水平;96B则是通过全面升级动力系统,补齐其在机动性上的短板,也真正从二代半坦克成为第三代坦克。
作为以“廉价”为最初出发点的坦克,无论T-72还是96系列主战坦克都在当年带着某种“可承受的缺陷”诞生,如今又要伴随着改进补上这些缺陷。而今年的坦克两项比赛,则正好成为这两种坦克走向三代的最好见证。T-72B3历经数年的装备和在乌克兰的实战,已经成为俄军“阿玛塔”坦克服役前最重要的过渡型号,而中国军队的96B坦克,也在今年的比赛中一鸣惊人,并将继续发展,成为与99A型同等重要的陆军主战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