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016-11-02周四清

西部学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军队

摘要: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起步较晚,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科学筹划、有序发展;一些关键军事技术瓶颈有待突破,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集智攻关、突出重点;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创新力较弱,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深化改革、鼓励创新;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队伍亟需加强,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超前培养、建强队伍。

关键词:军队;新型作战力量;国防和军事领域改革

中图分类号:E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1]76吹响了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号角,也使得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蓬勃兴起的当下,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能否抓住机遇,挖掘潜能,克服短板,抢占先机,在未来战争中夺取战斗力制高点,既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全局,又影响和决定着军队的未来。

一、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起步较晚,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科学筹划、有序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信息化军事发展趋势,我军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口号。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我军在装备方面已经有一定积累,但作战力量总体上仍然属于“国土防御型”“陆战型”“近战型”,我军“两个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很突出,一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2]“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规模偏小、力量偏弱。”[3]208特别是与一些军事强国相比,我军在新装备、新技术上还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起步晚、实践少,规模小、力量弱等差距不可回避。同时,由于我国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防和军事领域资金、人力投入仍然较为有限。近些年来,我国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军费占GDP比重平均只有1.33%,远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我国国防费相当于美国的24%,国民人均国防费约为美国的1/18、日本的1/4,军人人均国防费是美国的14.34%,日本的35.78%。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期,投入到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各类资源仍会相对不足,将“好钢用到刀刃上”尤为重要。

因此,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科学筹划、有序发展。要结合我国国情、军情,把握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科学判定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方向;要着眼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环境,重视海、空、天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发挥,加强海空天兵种的建设;要着眼建设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需求,缩减老旧装备部队,增加高新技术装备部队比重,特别是要重点发展关键领域的新型作战力量;要加强对安全形势的预判、对安全威胁的预测和对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的预估,在科学评估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部分类型的新型作战力量;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求与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作战力量发展道路;要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始终把积极防御作为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出发点,大力发展防御性为主和攻防兼备的新型作战力量。

二、一些关键军事技术瓶颈有待突破,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集智攻关、突出重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4]329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国防工业在一片废墟中,在广大技术人员独立自主、艰苦努力、不断创新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与军事大国间的“技术差”正在逐步缩小。但由于我军信息化建设底子薄,加上多年来西方军事大国一直对我实行军事技术封锁,虽然在“两弹一星”、军事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他军工项目与世界的先进水平还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一些关键军事技术影响制约着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快速发展。

因此,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集智攻关、突出重点。要适应世界范围内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军地兼容、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把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根植于国家经济、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利用好社会资源,实现体制协调、资源共享、效益双赢,满足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及运用对技术创新的急需;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确立技术协同创新的大融合观,扩大开放力度,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用好军内外优质资源,扩展融合范围,丰富融合形式,提高融合层次,完善融合机制,进一步健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突出重点,发挥我军优势项目,努力打造新型作战力拳头部队,以在未来战争中发挥“杀手锏”作用,弄瞎敌人的眼睛,捣毁敌方司令部,有效打击甚至摧毁敌方指挥机构,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三、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创新力较弱,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深化改革、鼓励创新

目前,我军一些主战装备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而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理论、国防与军队建设理论、战争与作战理论等方向还比较落后。虽然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观点、新体系,但仍落后于军事技术发展和战争实践的需要。更突出的问题在于:很多人往往愿意接受武器性能和军事技术方面存在的客观不足,却看不到或不大愿意接受军事理论创新方面存在的现实差距。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科学的军事理论指引。特别是对正处在军事转型和深化军事领域改革的我军来说,军队建设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从军事理论的前瞻设计、科学论证和及时指导。对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而言,重点建设哪些领域和方向,如何促进战斗力生成,怎样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发挥拳头作用,如何完善指挥、训练和保障体制,都亟待从理论上做出解答。

因此,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深化改革、鼓励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大大提高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2016年3月,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破难。”[5]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要借助国防和军事领域深化改革的东风,切实贯彻习主席军事创新的指示精神,大力破除影响制约军队战斗力发展的瓶颈和桎梏,把改革着力点放在走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要按照优化布局、滚动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扩大新型作战力量规模;要按照平战一致、攻防兼备的原则,灵活确定编组方式,使内部结构配合紧密、运行高效,提高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条令条例,确保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在军委总管统揽下,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打破各军兵种各自为阵的传统定势,齐心协力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始终将创新作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的灵魂,以创新为驱动力,从创新中不断获取生命力、提高战斗力,发挥好我军新型作战力量部队在作战样式转型升级和军事理论创新变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由传统的“线式接触作战”向“非线式、接触与非接触相结合的作战”方式转变,由传统的以火力整体毁伤为主的“粗放式作战”向“信息+火力”体系破击精确作战方式转变,由立足阵地平面攻防向空地一体广域奔袭的机动作战方式转变,由单一作战样式向集多样式于一体的混合作战方式转变,由按区域递进式程式化作战向多区域同步不规则作战方式转变,由主要以抗击硬摧毁防护向以既能抗击硬打击又能抗击软打击的全维防护方式转变。

四、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队伍需要加强,要求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超前培养、建强队伍

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关键。人是战斗力中的能动因素,是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与操作者,也是各类军事谋略和军事行动的实践者。现代战争既是武器装备的比拼,更是知识技术、战略战术的较量。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的竞争。新型作战力量是新型技术、装备和新型人才结合,技术构成复杂,知识密集程度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关键,必须“把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3]120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投入更大精力,集中优势资源,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跃升。综观我军现有军事院校,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单位数量较少、门类不全。若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新型作战能力建设就不可能快速推进;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也就驾驭不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新型作战力量。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超前培养。所谓超前培养,是指以现实和未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人才需求为牵引,以时间维度为主要参照系,以装备、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等为辅助参照系,以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超前谋划、预先培育新型军事人才的战略工程。所谓建强队伍,就是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加强新型作战力量的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增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院校建设,建立健全和不断优化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育课程;要以提高信息素养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各类专业人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要采取院校超前培养、部队预先储备、及时组织改训等办法,走“院校订单式”“装备研制生产嵌入式”等培养新路子,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行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立足自身培养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蔡仁照,夏一东,王志军.校准战略突破的发力点[EB/OL].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

172467/17192765.html,2012-02-23.

[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4]毛泽东.毛泽东文选(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N].解放军报,

2016-03-14.

作者简介:周四清(1979-),男,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军队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体育与军队“软实力”
红辣椒和他的军队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清末军队习洋操
中国军队河内受降记